以創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為載體 積極推進村級事務依法治理
時間:2022-02-12 12:19:00
導語:以創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為載體 積極推進村級事務依法治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村地處**新城區中心,共有265戶,村民701人,2003年底全村凈資產為2637.4萬元,年可用資金(收入)231萬元,農民人均收入7636元。在近幾年的城市化進程中,村委會先后完成了四項重大工作:農民貨幣安置、經濟合作社股份制改革、被征地人員養老保障、舊村拆遷安置。能順利完成這四項與村民切身利益相關的工作,而無一例上訪,更沒有出現群訪現象,主要得益于我村2OOO年來創建市級民主法治示范村工作的不斷深入。從創建“民主法治示范村”以來,我村黨支部、村委會以實現“四個民主”為工作方針,以促進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為工作目標,并真真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使熱點、難點問題得到及時解決,干群關系融洽。
一、以創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為載體加強民主法治建設
(一)開展民主選舉,形成整體合力。村委會換屆選舉工作是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實現村民自治的前提和保證。選出群眾信任和擁護的村委會班子是能否貫徹落實各項制度,做好村級事務的關鍵。在2002年8月進行的新一屆村委會“海選”(直選)中,為了選出村民真正滿意的班子,杜絕99年“海選”時的漏洞和缺陷,首先,組織村民學習了《浙江省村委會換屆選舉和村民自治工作手冊》,在村支部領導下成立了三個班子:領導班子——選舉委員會由上一屆村民代表推選產生;工作班子——由黨員、村民代表組成;監督班子——由街道聯村干部和村民小組長組成。第二,出臺了更加細致規范的選舉辦法:①設立若干個固定票箱(消除村民對村干部操控選舉的嫌疑)另設一個流動票箱(針對老弱病殘人員);②正式選舉時,一人一票(辦理過委托手續的除外)、不能帶票(杜絕七親八鄰中一人代選現象)、不識字的村民只能由本人在場下委托他人;③當場填票當場投票,嚴禁選票帶離現場;④委托投票必須帶齊三證:委托人選舉證、委托人身份證、委托證明書。第三,嚴格把關堅決執行選舉辦法,杜絕各種帶票、票等不公正或違規現象。最終新一屆村委會選舉工作得到了村民積極參與,參選率達到94%。選出的新一屆班子得到了村民的肯定和信任,70%的選民投了他們的票,這為民主法治工作的開展,村民依法治村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二)堅持民主決策,穩定凝聚人心。民主決策是提高支部黨員凝聚力、村民群眾的向心力、村班子的號召力的有效途徑。只有發揚民主、廣納良策,讓村民參與其中,才能制定出上下一致擁護的政策,才能保證各項政策的順利執行。從2000年開始村委會逐步建立起村民提議,三委會議、村民代表表決的民主決策機制。三委會即村支委會、村委會、社委會。2004年春節前,部分老年村民通過老年協會提出一個建議:由于老年活動室在舊村拆遷中被拆除,村里原打算在村綜合樓建成后,再劃出幾間歸老年協會作為老年活動室,但規劃又一直未能批下來,要求村里能否想想辦法,盡快落實老年活動場所。經三委會認真商量后,提出一個方案:村委會向中心區買二間街面房給村衛生室,村衛生室空出的房子作為臨時老年活動室,同時著手辦理有關手續,把新村內二間物業管理用房擴建為二樓共六間作為老年人與村民活動室,在一個月內把老年人提出的建議解決了,得到了村民代表的支持。現在新的老年活動室已裝修完成,并已投入使用。2000年有不少村民代表、黨員對輔屬工程按照國家定額價格結算認為對村集體不利,下半年提出了意見,為此,三委會會同村聘請的工程技術人員,擬出了一份調整后的詳細價格明細表,在村民代表會上得到了表決通過,從這后所有輔屬工程招標按這一價格執行,到現在村民對此都比較滿意。
對關系到村民切身利益的政策出臺,不單單是村三委會議、代表表決,而是請全體村民一起來議,一起來定。我們村順利完成的四大塊工作(舊村拆遷、貨幣安置、養老保險、股份制改革)全部用這一方式來實現民主決策。首先把政策討論稿分發到每戶,再分組召開戶主座談會,全村265戶至少每戶有一人參加座談會,可以提出不同看法和建議,村三委會根據反映意見及時修訂政策。如養老保障政策,村民認為:村委會為了提高參保率,在補助問題上損害了一部分村民利益,認為參保不能用時間早遲來限制村民補助。再如股份制改革政策,討論中村民提出來不能把原社員代表過渡為股民代表,剝奪他們參加股東代表的機會。由于村委會在出臺各類政策及辦理各類事務之前,有了一套民主決策程序,在政策制訂中得到了村民支持,也為民主管理打下了基礎。
(三)落實民主芾恚鑾看邐褳該鞫取C裰鞴芾砉ぷ魘恰八南蠲裰鰲鋇暮誦墓ぷ鰨揮忻裰鞴芾淼穆涫擔磺忻裰饜甕檣琛J紫仁墻ㄕ鋁⒅莆鵲肌4邐嵩?9年底、2000年初,把《村規民約》修改為《村民自治章程》,減少了強制性、增強了自治性。村黨支部為支持村委會工作有效開展,也相應出臺了《村黨支部轉變領導工作作風、推進村級民主化管理》文件,同時三委會相繼修訂了各自的工作辦法。其次是狠抓管理落實。俗話說:村看村、戶看戶、社員看干部。在工作中,黨員干部以身作則是關鍵。在舊村拆遷中,我們村黨員干部都能做到第一個丈量,第一個簽訂協議,第一戶進行搬遷,從而推動了整個村拆遷工作順利完成。公平、公正處理村政事務,做到不偏心、不私心,才能讓村民口服心服,樹立干部威信。有二件事為村委會順利開展工作打下了基礎。一是2000年底有村民反映支部書記的堂姐夫在搭建違章建筑,支部書記得知后,二話沒說就帶領村委會人員到現場叫其自行拆除,致使村內的違章建筑現象得到有效遏制。二是2002年前漕自然村拆遷中,有村民向村里反映,村主任的小舅子把19平方米倉庫算作了住宅房子,認為這樣不合理(由于中心區拆遷人員在丈量中看到是廚房,再加上房產證中未注明是倉庫就把它算為住宅了),村主任到中心區查看資料證實后,當即把情況向中心區拆遷辦反映,及時糾正了錯誤。拆遷辦方國勇主任一句話充分說明了我村民主管理的真正落實:“汪董村順利拆遷有二個關鍵因素,一是干部帶頭積極工作、以身作則,二是違章建筑沒有,而且臨時建筑比較少。”第三是建立起干群信息溝通渠道。①建網絡,以黨員、村民小組長為骨干,以村民代表、各類自治組織成員為基礎的信息反饋網絡,通過平時個別反映和開會集體匯報相結合,村委會能及時了解村民的動態;②落實談話制度。規定村支部書記必須一年內與支部黨員談話一次以上、村民代表一屆內談話2次以上,村主任必須與村民代表一年談話一次以上。這樣既了解了黨員和村民代表的思想動態和村民的情況,又能增進感情,減少矛盾。如原村支部書記李金法,對村里很有意見,多次與村委會發生矛盾,后通過多次交流溝通后,與村里的關系大為好轉,特別是陳家自然村的拆遷工作中,區府要求二個月內拆除,時間緊,同時也是我村第一次舊村拆遷。他不但第一個主動拆遷,還做好了二個兒子工作。在原村支部書記配合和影響下,陳家自然村在不到二個月內順利拆遷完成;③多奔田頭,多坐橋頭,多接“拳頭”(這里指激烈的意見),貼近村民。有些村民在村辦公室單獨談話或座談中比較拘束,不怎么提意見和建議,但在橋頭、街頭這些地方會把不敢發的牢騷發出來,所以作為村干部要多到這些地方聽取意見和牢騷。就拿“房屋困難戶”一事來說吧,公示后村民意見很大,反映強烈,村干部及時到這些場合聽取意見,了解到部分村民認為“房屋困難戶”是村里決定的,認為不公平、也不合理,村干部有私心,肯定得了什么好處,還有一部分村民要去上訪。為此,村干部耐心地進行了針對性的解釋:首先,“房屋困難戶”是嚴格按照區政府有關政策規定界定的,不是哪一個干部能隨便改變或決定的。其次,公示也正是為了防止不公平、不合理的現象出現,并不是最終決定,村民有意見可以按正常方式向中心區有關部門反映。同時,及時召開了支部大會、村民代表會議解釋說明,隨后村主任帶三名村民代表向中心區有關部門反映了村民的看法和意見,并向村民作了詳細的結實,得到了廣大村民的理解和支持,致使一起群訪事件化解在萌芽狀態。
(四)加強民主監督,增強工作實效。加強民主監督是還民于知情權、監督權的有效途徑,也是保證村干部依法辦事和清政廉潔的必要措施。村委會為了更好地還權于民、取信于民,加強了村級事務的村民監督。一是成立村級理財監督小組,并從廣度和深度上對公開的內容進行細化;村里每月的費用支出先由監督小組審核,每季度財務予以公開,并對“其他欄”一項,明細到每一筆使用原因及經手人。二是在工程上按規定進行民主決策后再公開招標,并讓村監委成員與村三委會一起全程參與工程的招投標,因此減少了村民對此項工作的不信任,從而使這項村民關心的熱點問題變成了現在村委會工作的亮點。以前村民認為做工程是村干部為了撈好處,投資建廠房村民不相信、也不放心,人民來信也上告不斷,現在村里每年投入三、四百萬元,村民不但放心了,并積極支持村里投入,認為不投,哪里有福利的提高、股金的發放,只要村干部做得公開、公正、合理,投資越多越好。三是加強上墻張榜公布,特別是涉及與村民切身利益相關的事項,如各類經濟的補助、貨幣安置、股份制改革等的人員界定及通過的各項政策及時張榜公布,并把政策分發到每一戶村民家庭,接受村民的監督。四是每年的工作計劃、支部總結分發到村民代表手里,向村民匯報支部的工作成績。
隨著民主選舉、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監督等制度的不斷完善,村民們越來越體會到“村委會沒有權,村里事務都是村民說了算”,參與村級事務的熱情也越來越高,對村里工作也越來越關心。
二、加強法制宣傳,營造良好的民主與法治氛圍
村民素質的提高是開展依法治村的基礎,只有村民的素質提高了,民主意識加強了,村民才會自覺參與民主管理。2000年下半年村委會提出以多種途徑、多種形式來推動村民素質提高。首先,加大投入,改善硬件設施,建立起宣傳陣地,投資近五十萬元,建立起了村法制學校、一條宣傳街、一塊黑板報、二個二十平方米宣傳閱報欄、五十余塊宣傳牌。第二,配備一名專職村委會干部抓好法制宣傳工作,定期出黑板報和宣傳圖片,不定期分發法制宣傳資料。第三,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開展法制教育培訓。對黨員、村干部主要是讓他們了解和掌握農村有關政策,學習《農村基層民主法制建設講話》讀本;對村民代表主要是加強如何運用權利和履行義務的教育,去年新一屆村民代表選出后,馬上邀請區司法局宣教科老師給村民代表上法制課;對村民主要是進行實用性和實效性的法制教育。如這幾年我村拆房、分屋,劃分產權比較多,就邀請區司法局法制老師給村民上怎樣分家劃產,怎樣規范辦理相關手續的課程;再如去年上半年《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出臺前,由于村民對這部法律不理解、誤解很多(認為生一個小孩要押金五仟,生二個小孩卻不用押金,就是在鼓勵生二胎等),就及時邀請了區計生局領導對村民進行上課解讀政策。通過三年多的各類法制教育和培訓,全村村民接受教育和培訓達1000多人次,培訓面達80%。
三、取得的效果
村民委通過“四個民主”的真正落實,全村社會面貌有了明顯好轉。
(一)增強了干部群眾的法制意識。通過創建“民主法治示范村”活動,促進了群眾觀念的轉變,增強了群眾的民主法治意識,提高了村干部民主決策、民主管理的自覺性。通過村級法制學校和其他形式的法制宣傳教育,增強了干部群眾依法辦事的觀念,提高了群眾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和水平。一組信訪對比數字就能說明情況,1999年一年村民寫人民來信到上級上訪,涉及財務、工程等方方面面的事達六次。而現在特別是從2001年開始到完成四大工作期間,只有一封人民來信,無人員上訪、更無群訪現象。
(二)健全了村級管理的各項制度。通過制定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工程設施招投標規定》等一系列制度,把村民的權利義務、村務活動的程序、規劃建設、社會治安、村風民俗、婚姻家庭等方面的要求規定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使村務活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增強了財務決策、村務管理的民主性、科學性。
(三)保障了村級集體經濟的穩步發展。實施招投標制度,在重大工程建設項目和集體資產承包經營時進行公開招投標,不僅減少了重大工程中的支出,提高了透明度,而且較大幅度地提高了集體資產承包、租賃基數,增加了村集體經濟的收人,最大限度地實現了集體資產的增值、保值。2003年租賃費達到180萬元,比2002年增加了28%,村集體可用資金達到231萬元,村經濟合作社股東每人年分紅1200元。
(四)更加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通過健全監督機制,加強了村干部的廉政意識和照章辦事的自覺性。群眾對村里的意見少了,與干部的矛盾少了,對村務的猜疑少了,關心村集體榮譽的人多了,參與村里事務的熱情高了。今年的股東代表推選就體現這一特點。全村現有股東655名,由于經濟合作社股份制改革,村委會召開全體股東大會,下發選舉票推選股東代表,很多村民踴躍爭當。由于村里的股東代表推選必須有二十一名股東的簽名,一些村民還挨家挨戶走訪,發表競選演說,通過激烈競爭,推選出了29名股東代表,并進行了選票公示。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指導思想。繼續深入貫徹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實總書記“七·一”講話精神,始終牢記“群眾利益無小事”,逐漸改變村委會思想觀念和工作方法,努力適應城市化發展要求。
(二)抓好三個方面工作。
一是繼續抓好民主示范村建設,這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任務和目標。二是繼續加強村民素質培訓工作,采用村委會組織上課與社會培訓相結合,切實推進農村農民向城市居民過渡。三是努力融合75%的原村民與新遷入的25%居民之間的關系,共同推進新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