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潮涌接天來——建設文化強市掠影
時間:2022-10-29 09:35:00
導語:文化潮涌接天來——建設文化強市掠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XX市地處河南省北部,晉冀魯豫四省交匯之處,全市轄林州市、安陽縣、湯陰縣、內黃縣、滑縣等5縣(市)和文峰區、北關區、殷都區、龍安區四區,面積7413平方公里,人口520萬,其中市區人口102萬,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甲骨文的故鄉,殷墟文化的發源地,有著三千余年悠久輝煌的歷史。二十世紀90年代以來,同志曾兩次視察安陽,并親筆題詞“弘揚民族文化,建好古都安陽”。
近年來,安陽市文化建設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堅持以文立市,以“傳承古都文明,建設文化強市”為目標,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斷加強文化強市建設,全面推進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走出了一條新時期文化建設的新路子,成為古都安陽改革開放和實現騰飛的新的助推劑,為安陽市的兩個文明建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抓住歷史機遇建設文化強市
新的世紀,給古老的安陽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安陽市委、市政府確定了全面建設豫北區域性中心城市的宏偉目標。特別是市委八屆三次全會通過了《關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規劃綱要》,明確提出了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壯大文化產業的目標,在歷史的新的起點上,安陽的文化事業的發展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抉擇,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市文化局黨委及時制定了《安陽市建設文化大市綱要》和全市文化事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施意見,提出了“傳承古都文化,建設文化強市”的戰略目標,進一步明確了全市文化工作者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肩負的歷史任務,形成新世紀我市打造文化強市建設的總體思路。即:
——實施精品帶動戰略。帶動全市精神文化產品質量全面提高和全市文化藝術事業繁榮發展,提高安陽文化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實施城市輻射戰略。全面提升城市建設中的文化含量,強化歷史文化名城意識,塑造文化大市、文化強市形象;并以城市文化為先導、鄉鎮小城鎮文化為紐帶、農村文化為基礎,形成城鄉文化一體化的發展格局。
——實施特色文化戰略。突出文化發展的個性化和特色,充分發掘和利用殷商文化這一優勢,形成獨具特色的古都文化,努力推動全市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實施人才高地戰略。完善機制,培養、凝聚人才,逐步形成安陽文化品牌,把開發人才資源,優化人才結構,加強文化隊伍建設構建人才高地作為文化發展的重點和基礎工程,帶動文化事業繁榮發展。
當新世紀剛剛步入第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全市的文化建設迅速啟開了帷幕,一個嶄新的文化古都呈現在世人面前。
2001年4月,市政府投入資金1。8億元,啟動了殷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對殷墟的周邊環境進行大規模整治,加大殷墟文物展示力度,經過全市上下和廣大文化工作者的努力,殷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就緒,殷墟申報文本順利通過世界遺產委員會驗收,并被列為最好的文本之一;
2002年8月,為提高我市城市文化形象,改變城市與歷史文化名城地位不相稱的面貌,我市投入資金2000萬元,連續啟動了天寧寺保護及文峰園建設工程,明清民居歷史街區建設工程、袁林保護和神道恢復工程,韓王廟及晝錦堂修復工程,現在,星羅棋布的文物景點已成為古都安陽的文化的象征;
為加快我市重點文化設施建設,提升城市文化品位,2002年底,市委、市政府把安陽市圖書館、博物館建設列入“十五”規劃重點項目和向全市人民鄭重承諾的十件實事之一,投資資金1.26億元,啟動“兩館”建設建設工程,根據規劃和設計要求,兩館選址在行政東區廣場南端中央,與黨政綜合大樓南北呼應,占地102畝,建筑面積39248平方米,計劃2005年5月1日前竣工,建成后“兩館”將成為全省一流、晉冀魯豫周邊一流,乃至全國中等城市一流,體現鮮明殷商文化特色和現代建筑風格,具有現代化、數字化、智能化的傳播和展示功能的文化精品,目前,“兩館”地下人防工程已經開工,主體工程招標工作已進入資格預審階段;
而為提升我市歷史文化名城地位,塑造我市文化強市形象的中國文字博物館的建設也在進一步的醞釀和論證之中。各縣(市)也加大資金投入,先后改造和建設了一批文化設施,使我市的文化建設迅速駛入了快車道,進入了投入最多,建設最快的時期……
文化建設步伐地加快,把我市的文化事業帶入了一個新的高度,也為我市建設文化強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實施精品戰略打造文化品牌
文化是一個城市的靈魂。在當今以知識和文化為代表的經濟時代,文化已成為影響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城市的文化品牌則是一個城市是否具有吸引力和競爭力的重要標志。而實施精品戰略,凸現文化特色,打造文化品牌,是現代城市建設的必由之路。安陽市以抓特色、抓活動、抓亮點為抓手,著力打造文化品牌,使文化事業呈現出勃勃生機。
安陽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殷墟文化的發源地,甲骨文的故鄉,有著3300年的建城史,先后有7個王朝在此建都,輝煌燦爛的殷墟文化,昭示著安陽無盡的輝煌。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燦爛輝煌的殷墟文化也成為安陽打造文化品牌,促進改革開放和地方經濟建設的最好的載體。2002年10月,為推動“一申四創”工作開展,安陽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決定恢復興起于上世紀90年代初的安陽殷商文化旅游節。2002年、2003年連續兩屆中國安陽殷商文化旅游節,全市共組織文化、體育、旅游、經貿活動50余項,吸引客商人,中外游客萬人,特別是2003年中國安陽殷商文化節,活動內容更加豐富多彩,除組織了隆重熱烈的2003中國安陽殷商文化旅游節暨“古代名將--岳飛”紀念郵票全國首發式大型開幕式文藝演出和規模宏大的閉幕式焰火晚會外,共安排了32項文體活動。為我市經貿、旅游的開展提供了廣闊的舞臺,文化旅游節期間,市縣(市)區簽訂經貿合同達11億元之多。如今,中國安陽殷商文化節已成為一項我省乃至全國知名的大型綜合性地方節慶活動,也是安陽市近年來安陽市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經濟和社會效益最為顯著的盛會,為大力宣傳安陽,為世界了解安陽,安陽走向世界搭起了一道文化橋梁。
群眾文化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設的窗口。自2000年以來,安陽市每年一屆的“歡樂今宵”雙百場周末文化活動已連續舉辦3年,共組織全市五縣(市)區演出1000余場,年均超過250場,參演演員人數達萬人次,觀眾達萬人次,使廣場文化活動成為傳播科學文化知識,倡導文明新風尚,廣大群眾實現自我教育、提高自身修養的有效載體,對于豐富和活躍群眾文化生活,營造健康向上的社會氛圍,激發全市人民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信心和熱情,提高全市人民的文化素質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成為我市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也成為安陽市群眾文化叫得響的品牌,每逢周末和節假日,如火如荼的廣場文化活動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觀眾,走上街頭,加入廣場文化活動的行列,一些社會團體和和企業也加入廣場演出隊伍,展示他們健康昂揚的精神風貌和良好的企業形象。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在文化部門的組織下,現在的雙百場廣場文藝演出已悄悄地從城市走向鄉村,走向田間地頭,形成了城鄉連動的壯觀景象。受到省文化廳、市委、市政府的一致好評。
安陽有著深厚的戲曲文化傳統,是豫劇四大流派崔派藝術的發源地。“崔派“藝術以其獨特的風格,鮮明的藝術特色贏得了廣大觀眾的歡迎,也是我市的文化品牌之一,為更好地弘揚與發展崔派藝術,使其更具生命力,近年來我市樹立精品意識,增強優秀劇目的競爭力和品牌意識。多次舉辦“崔派”優秀劇目展演,聘請了省內外知名編劇、導演、作曲、舞美等創作人員,對以上演出劇目進行改編、加工和排練,使“崔派”在原有的藝術基礎上有所突破進展,又有所創新,提高了“崔派”傳統戲曲的表現力。為加強“崔派”藝術的發掘和研究。完成了“崔派”優秀舞臺劇目錄制工程,同時,加強“崔派”戲曲隊伍建設,大力培養中、青年演員。近年來,先后有20多名青年演員在省、市戲劇大賽中榮獲獎項,為繼承和發展“崔派”藝術奠定了基礎。
精品范文
2文化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