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電所三化管理與執行力建設經驗材料

時間:2022-12-14 03:37:00

導語:供電所三化管理與執行力建設經驗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供電所三化管理與執行力建設經驗材料

公司自2003年在供電所內部管理推出“三化管理模式以來,農村供電所管理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從粗放型管理向現代企業管理逐步邁進,干部職工責任心明顯加強,企業經濟效益穩步上升,優質服務水平明顯提高。經過2年多的實踐,證明“三化管理”是一種成功的供電所管理模式,但我們也看到,隨著時間的推移,由于人的惰性使然,許多問題正在侵蝕著“三化管理”的成果。

一、供電所普遍存在執行力缺失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線路通道,逢會必講,但總是到刮風下雨之時就有線路頻頻跳閘;用戶資料,每次用電大普查都會發現mis系統資料與實際不符,甚至有黑戶存在;抄表,總會發現有錯抄、估抄、漏抄甚至不抄現象,諸如此類,不勝枚舉。是這些事情沒有責任到人嗎?“三化管理”中最成功之處就是推出了“責任田管理”,不論是崗位職責還是《工作責任書》中都明確了每個人的職責,實現了責任到人,但為什么還是有這么多工作不能到位呢,這就是存在執行力缺失。

執行——是目標與結果之間“缺失的一環”,是組織能否實現預定目標的決定性因素,執行,是各類組織在一年365天里最基本的常態。執行力,就是各類組織將戰略付諸實施的能力,反映戰略方案和目標的貫徹程度,簡單的說就是保質保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和任務的能力。在領導者提出工作的任務和要求后,如果我們能夠保質保量地完成它,就叫做有執行力。

二、執行力是企業的核心能力

東北一家國有企業破產,被日本財團收購。廠里的人都翹首盼望著日方能帶來讓人耳目一新的管理辦法。出人意料的是,日本人來了,卻什么都沒有變。制度沒變,人沒變,機器設備沒變。日方就一個要求:把先前制定的制度堅定不移地執行下去。結果怎么樣?不到一年,企業扭虧為盈。日本人的絕招是什么?執行,無條件地執行。日本人的聰明在于,他們排除了所有羈絆,一針見血地抓住了企業的本質。

那么企業的本質是什么?是領導者按市場需求預設一個目標,然后組織人員對此目標予以堅決的操作實現。更簡約地說,企業的本質就是執行。顯然,在目標——執行——結果這一企業基本流程中,目標的制定是高層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敲定的事;結果的好壞,那也是一個財年或“很久很久以后”才能統計出來的數字;而企業在一年365天里的常態,卻是所有員工在自己的崗位上為著企業目標不斷奔忙、不斷努力完成任務的那個過程。這才是企業生生不息的原因。所以一個企業實質上就是一個執行團隊。

由此我們認為,企業失敗通常由兩種原因導致:一是目標(戰略)制定錯誤,一是執行不力——從領導者、中層干部到基層每位員工,他們無時不刻不是處在一種“執行過程”中,那么他們執行的績效,此時顯然決定著企業的命運——具體而言,他們在執行中體現出的態度、能力、速度、理念、品質、應變等因素的優劣,此刻都將成為企業命運真正的決定性力量。

這就是執行力。全心全意立即行動,這是優秀的執行力;不痛不癢拖拖拉拉,這是低下的執行力。執行是如此重要,任何企業的成功都必然是執行的成功,任何企業的失敗也必然是執行的失敗,因為決策失敗,說到底也是決策者對他分內工作執行的失敗!執行是如此重要,企業間的競爭最終只是執行力的競爭。為什么滿街的便利店,只有7-11一枝獨秀?為什么滿街的咖啡店,只有星巴克賓客滿座?其實各家店策略基本相同,結果卻大大相反,原因便在于執行力不同!權威人士說,一個企業的成功,30%靠策略,40%要靠執行。顯然,執行比策略(戰略)更重要,你可以不進行模式的創新,只需要像絕大多數企業那樣采取尾燈戰略,但是,你卻不能沒有完成任務的能力!而且即使你靠獨創的經營模式,拉開了與競爭對手之間的距離,但若執行力不夠,就一定會被模仿者追上!

天下企業千千萬,成敗的決定性因素往往是執行力,因為只有執行力才是真正直接對結果產生作用的力量;老板的執行力將決定公司組織的執行力,個人的執行力則是個人成敗的關鍵!只有靠執行力,成功的企業才能更加欣欣向榮,失敗的企業才能重現光明;只有靠執行力,戰略才能隆隆推進,嶄新的未來才會撲面而來。

真正優秀的企業,一定是奉行“執行文化”的企業。

三、供電所提高執行力要從管理者做起

怎樣才能提高供電所的執行力呢?答案只有一個:每個管理者必須參與到自己分管的具體工作之中,親力親為,成為帶動全局的發動機!尤其是所長。試想一下,如果一支球隊的主教練只是在辦公室里與球員達成協議,卻把所有的訓練工作都交給自己的助理,情況會怎樣?那將一塌糊涂。主教練的主要工作應當是在球場上完成的,他應當通過實際的觀察來發現球員的個人特點,只有這樣他才能為球員找到更好的位置,也只有這樣,他才能將自己的經驗、智慧和建議傳達給球員。對一位所長來說,情況也是如此。另外非常重要的一點是,管理者必須以身作則。試想一下,如果一項規章制度,首先不執行的就是管理者,還怎么要求每位職工去執行呢?因此執行力要從高層做起、從自己做起。光談授權未必有用,管理哪有什么訣竅,主管帶頭做,底下照著做,就是如此。

四、要提升每個職工的執行力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我們供電所總有部分員工對工作拖拖拉拉,習慣不痛不癢、馬馬虎虎,習慣得過且過、敷衍了事;一旦認真起來,卻又呆頭呆腦不知靈活變通。他們會私下給自己找理由:“少我一個,地球還是會轉的;公司人多,少出一分力沒關系。”一旦整頓來臨,頭一低,風頭過了,“又是一條好漢”,依然我行我素。因此我們必須提高每個職工的執行力,首先我們要提高職工做好本職工作的能力,開展技能培訓,提高職工辦事能力,譬如說一名外線工如果不會登桿作業怎么去執行他的工作;其次就是要提高職工的責任心,減少提借口的現象,通常所說的“軍令如山倒”就是形容一旦命令下達,受令者就必須無條件執行,沒有任何借口,“拒絕借口”應該成為所有企業追求完美的最有力保障,它強調的是每一位職工都應該對自己的職業行為準則奉行不渝,沒有任何理由地堅決執行,而不是為沒有做好工作去找任何借口。

五、薪酬與績效的緊密結合,是執行力建立的基本前提;監督與考核,是執行力的保障

片面的談職工沒有借口的執行也是行不通的,必須將薪酬與績效的緊密結合起來,根據每個人所做工作的難易程度和完成情況給予他合理的報酬,職工才會努力去完成他的工作,否則,談執行力只能是空中樓閣,我們管理者所要研究的是怎樣確定一個合理的聯系。

“三化管理”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績效考核,也就是對職工的監督考核,監督是執行力的靈魂,工作的監督如果得不到嚴肅的對待,清晰而簡潔的目標就沒有太大意義。作為供電所的管理者,不光是建立一個合理的監督和考核體系,還要嚴格對照這個體系對每個職工包括自身實施嚴格的監督和考核,并且保證獎懲到位,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執行力的建立。

任何事情算得再好,不如現在卷起衣袖開始做,重要的是在執行過程中,遇見一個困難解決一個困難,堅定決心,堅持不懈地做下去,最終總能達到目的地。正如《把信送給加西亞》中的那個偉大的羅文上尉,他知道只要自己的方向是正確的,“那么,現在就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