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職工經濟技術創新活動經驗材料

時間:2022-12-18 04:42:00

導語:公司職工經濟技術創新活動經驗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司職工經濟技術創新活動經驗材料

云南國資水泥××有限公司歷來重視職工經濟技術創新活動,建廠伊始,技術創新活動就被列為工廠的一項重要工作,而且常抓不懈,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用低熱的褐煤煅燒出優質的水泥,屬國內首創;將工業廢煤渣加入料漿中煅燒,提高了水泥的產量和質量,工藝技術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為把職工經濟技術創新活動不斷引向深入,開遠水泥廠于1991年成立了科學技術協會,2004年又成立了由黨政工團及相關職能部門領導和有關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的公司職工經濟技術創新領導小組,在主要分廠、分公司也相應建立了職工經濟技術創新領導小組。

幾年來,公司從轉變干部職工的思想觀念、強化創新意識入手,針對公司生產、經營和管理工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作中的薄弱環節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創新創效活動,取得了較好的人才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公司主要從以下4個方面進行創新:

一、創新觀念,干部職工齊心協力謀發展

云南國資水泥××有限公司,從投產時年產30萬噸的中型企業一躍成為全省最大、年產200萬噸優質水泥的國家大型企業,成功之處就在于不斷地自我創新和發展。面對部分職工不思進取、安于現狀的實際,公司進行了建廠以來力度最大的一次組織機構調整及定編、定崗、定員工作,分廠、部門由原來的38個調整為17個,中層管理人員從69人精簡到33人。建立了全員競聘上崗的競爭機制。為提高干部職工的發展創新意識,公司曾多次分批派出干部和職工到我國中部、東部發達地區和先進企業參觀考察,并以點帶面推動職工思想觀念的轉變,使公司上下形成了干部職工兢兢業業干好本職工作,齊心協力謀發展的良好氛圍。2005年公司水泥生產和銷售量繼續位居全省第一,產銷136萬噸。

二、創新企業管理,提高公司整體效益

幾年來,公司始終把創新管理作為首要任務來抓,一是實行了嚴格的系統計劃管理,把市場需求、產品銷售和產品生產有機地結合起來集中決策、統一部署。這樣的創新管理產生了較好的效益。粉塵排放總量2005年比2004年下降37.63%,排放點達標率為100%,設備噪聲下降10分貝;2005年各項能耗均低于考核指標,公司共節約原煤18583噸、電1592萬度、柴油112噸、研磨體511噸,節約資金1331.37萬元。二是調整組織結構,優化人員配置,挖掘和用好人力資源。在全公司范圍內對原有繁鎖的機構進行了撤并,變“金字塔型”為“扁平型”;對人員進行了合理調配,做到一人多崗、一專多能;選人用人變原來的“相馬型”為“賽馬型”。三是公司領導親自掛職負責,責任到人,極大地增強了領導的責任感,使領導和指導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有效地提高了領導效率。四是嚴格執行工作制度和工作紀律,對生產、經營和擴建發展工作進行全程的、全方位的控制,全廠一盤棋,保證了各項工作健康有序地進行。

三、適應市場需求,實施工藝創新

對工藝進行不斷創新是××公司的優良傳統。過去,我們用低熱褐煤把劣質礦料煅燒成了優質熟料并生產出了高標號水泥,在全國創造了先例;如今,公司又通過改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變配料方案,生產出適應市場需求的各種水泥。公司出廠的水泥合格率、富裕強度合格率、包裝袋重合格率均達到100%。2005年公司榮獲“中國優秀建材企業”、“中國優秀建材產品”、“云南省質量效益型先進企業”、“云南省名牌30強”等榮譽。公司在生產4個品種7個等級水泥產品的同時,還具備了生產道路水泥、大壩水泥和客戶特殊需要的其它特種水泥的能力。為滿足公路建設需求而專門研制生產的公路水穩層專用水泥已成為眾多施工單位的首選產品。

四、依靠科技提高勞動生產力

近幾年來,公司qc成果卓有成效,在公司舉辦的第二十屆qc成果發表會上,共有22篇工程技改、績效工資分配以及小改小革、技術創新、修舊利廢、節能降耗等方面的qc成果發表。公司注重以科技成果推廣來提升職工的創新能力,使水泥粉磨生產線安裝工程創造三個建設奇跡:彌勒分公司年產20.6萬噸的第二條水泥粉磨生產線一次投料試車成功,創造了建設工期79天的奇跡;硯山分公司年產206萬噸的第二條水泥粉磨生產線又是一次投料試車成功,創建設工期72天的奇跡;個舊分公司(大屯粉磨站)年產80萬噸水泥粉磨生產線一次投料試車成功,創造了建設工期僅用58天的奇跡(同類型設備國內一般安裝時間需要3個月到半年)。個舊分公司粉磨站磨機直徑4.2米,被譽為“西南第一大磨”。吊裝這一龐然大物,成了一大工程難題。面對這一難題,職工敢于創新,采用拖排方式,用螞蟻搬家的功夫吊裝,僅用兩天半時間就順利吊裝到位,建成了我國西南地區最大的水泥粉磨生產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