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親屬黨員家族黨支部現象應引起高度重視

時間:2022-06-13 08:13:00

導語:農村親屬黨員家族黨支部現象應引起高度重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親屬黨員家族黨支部現象應引起高度重視

由于歷史、地理、習慣等因素,本族同宅同居一隅,七叔八姨同處一村現象較為普遍。為此形成一些村部分黨員彼此之間沾親帶故,部分黨支部被親屬黨員控制,造成“親屬黨員、家族黨支部”現象。如何正確對待并處理好黨員之間家族、親屬現象,對于農村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干群和睦等具有重要意義,也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亟待探索的課題。

一、我縣親屬黨員現象基本概況及產生原因

經調查,我縣830個行政村黨支部中,有243個行政村黨支部存在親屬黨員現象,占行政村黨支部總數的29.3%,涉及黨員人數1000余人;其中親屬黨員占支部黨員半數以上的家族黨支部有81個,親屬黨員中擔任村黨支部書記的有151人;從各鄉鎮分布情況看,全縣19個鎮鄉大致呈均勻分布,對黨支部工作造成較為嚴重影響的有46個村黨支部,占18.9%。

形成親屬黨員、家族黨支部現象的原因有四個:一是婚姻關系所致。一些行政村內部婚嫁現象較普遍,以婚姻為紐帶,使原來沒有關系的黨員成了“親戚”,這是造成親屬黨員的重要原因。這種原因形成親屬黨員現象的占全縣總數的25%左右。二是以黨支部書記為核心的支部班子成員認識不正確的所致。有的支部書記,為了擴大自己的影響力,使自己能在黨員中站穩陣腳,保住“支部書記”這頂桂冠,發展黨員時注重“近親繁殖”。這類現象占總數的60%左右,也是造成親屬黨員、家族黨支部現象的主要原因。三是由于服役軍人、下崗職工等原在外地發展的黨員回村所致,使原有的親屬黨員隊伍擴大,這類現象占10%左右。四是黨支部唯才是舉,發展了在親戚或家族中確實工作出色、有培養前途的人才,但這一類所占比例較少,不到5%。

二、親屬黨員、家族黨支部現象利弊分析

利的方面。在我們下村調查走訪中,不少聯村干部、村干部和村民認為這種現象是在農村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它的存在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要使家族黨支部有較強的戰斗力,前提條件是親屬黨員、特別是親屬黨支部書記自身素質要過硬。在此前提下,才能派生出二方面有利因素:一是能有利于意見的統一,提高工作效率,一些親屬黨員間能利用各種情感因素,群策群力,共同搞好農村黨支部各項工作。二是有利于加強內部團結,形成合力。

弊的方面。具體表現為:

1、黨的組織建設削弱。“小集團”在村黨員中占多數比例或影響較大時,為體現其在村級事務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在發展黨員或黨支部換屆時往往施行“近親繁殖”的手段。有些黨員個人能力雖弱,但也能憑借“小集團”的力量而占據村主要領導位置。同時,“小集團”為了延續這種“有利”局面,對優秀青年入黨和優秀黨員進村班子采取“瓶頸”政策,對自己家族不利或與自己意見不一致的人,不管其是否具備入黨條件都一概否認,嚴重阻塞了任人唯賢的選人渠道。

2、民主管理氛圍不濃。“小集團”掌權的黨支部,村主要干部依仗家族勢力,在村級事務管理過程中易排斥“小集團”外黨員參與村集體管理,村級管理工作獨斷專行,村里原有的一整套民主管理制度形同虛設。其他黨員也因為勢單力薄,對村事務管理“心有余而力不足”。有提議和意見,往往不被采納或被否決。長此以往,其他黨員辦事、議事的積極性受挫傷,對支部分派的工作任務持消極、應付態度,造成支部整體戰斗力下降。有些黨支部由于一派親屬黨員與另一派黨員力量處于相持狀態,形成嚴重派性,在換屆選舉、發展黨員和事項決策時,都得不到統一。

3、民主決策機制不靈。黨支部中有親屬關系的黨員們因親情、宗族等因素,有著千絲萬縷的利益關系,在支部決策中,不廣開言路,不走群眾路線,不把為人民謀利益作為決策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而是以“小集團”意見代替黨支部決策,使支部表決因宗族或親屬勢力而失去民主意義,從而造成決策失誤。

4、民主監督制度不順。由于“小集團”內部分黨員占據村主要領導位置,在村級監督網中,相互制約的權力監督機制遭到破壞,從而引發違法違紀行為發生,甚至會導致社會治安混亂。如西店鎮某村原支部書記依仗家族勢力,搞獨斷專行,還有販賣柴油、挪用土地征用款等不法行為,被開除黨籍。

三、堅持整體推進、分類指導原則,積極引導和化解親屬黨員、家族黨支部不良現象

親屬黨員、家族黨支部現象產生的弊端不同,化解問題的具體方式也可以多種多樣,解決好此問題,歸根到底是為了全面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我們應將化解親屬黨員、家族黨支部現象的弊端與推進農村基層民主建設結合起來,與創建“五好”行政村黨支部工作結合起來,與密切聯系黨群、干群關系工作結合起來,切實將這次長期而艱巨工作做好。具體把好四關:

一是把好教育關,把家族黨支部引導到按章辦事、為民辦事上來。要加強黨性黨風教育,通過多層次的學習教育,提高黨員自身素質,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自覺按黨章和組織原則辦事,把人民群眾利益放在首位。對已形成“小集團”的家族黨支部,要開好民主生活會,并建立反饋機制,對親屬黨員組織經常性談話,針對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分清是非,找準問題根源,總結經驗教訓,及時指出并糾正錯誤,真正使其在思想上得到轉變。

二是把好監督關,形成對親屬黨員、家族黨支部全方位約束機制。一要強化黨內監督。組織部門可作出一個規定:凡涉及到村支部書記或支委的親屬要在本支部入黨,首先聯系人、介紹人不能是書記或支委本人,并要將有關情況向鎮鄉黨委如實匯報,以便加強教育、引導和監督;選拔村干部時,親屬黨員要限制進班子,親屬關系的兩人不能同時擔任村兩委會主要負責人,且親屬黨員擔任村黨支部委員會成員比例不能超過40%。二要強化群眾監督。對黨支部發展黨員、培養村干部可嘗試公示制,接受全村村民監督。如村民有反映,經調查核實其個人素質確實影響任職資格或不符黨員條件的,鎮黨委要嚴格把關。三要強化制度監督。要推行村級規范化管理,健全和完善各項議事制度,使村務工作達到民主管理、科學決策、多方監督的目的。對“小集團”管理較為嚴重的,特別要健全財務財物管理制度,鎮農經站將這些村列為重點審議對象,防止親屬黨員違法亂紀現象出現。如發現違法亂紀現象,堅決嚴肅查處。

三是把好發展關,努力拓展發展黨員的新渠道。親屬黨員現象較嚴重的黨支部,往往進口不暢。所以拓寬黨員發展渠道,多方位、多層次、多渠道吸收優秀青年入黨,改善黨員內部結構成為化解家族黨員的又一有力措施。我縣現在主要采取三種措施:(1)在鎮鄉黨委建立團、婦黨支部,吸收優秀青年和婦女加入黨組織,防止人才流失現象發生。梅林、力洋等鎮鄉都建立了團、婦黨支部。(2)對親屬黨員之間矛盾突出的村黨支部下派村黨支部書記或橫向交流干部,打破僵局,對發展培養黨員干部有利。(3)組建聯合黨支部。相鄰幾村或村企組建聯合黨支部,這樣也可打破原有單獨的僵持局面。

四是把好組織關系接轉關,盡力抑制家族黨支部泛濫勢頭。目前村里黨員在企業上班較多,企業職工發展黨員速度較快,把這兩塊黨員的組織關系進行合理遷移,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優化一些支部的黨員結構,打破親屬黨員、家族黨員一邊倒的格局。另外,如果有下崗職工黨員或退伍軍人黨員回村后,可能造成親屬關系復雜或形成家族黨支部的,鎮黨委可將其組織關系落實到鎮工辦聯系黨支部或其他就業黨支部。特別是黨支部換屆前一段時間,更不能將外來黨員組織關系遷入村黨支部,以免黨支部內部矛盾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