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并購重組稅收思考
時間:2022-09-04 04:57:00
導語:企業并購重組稅收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各國稅務當局對企業在國內和跨境實施并購重組,即使是同樣的重組行為,在稅收上的處理標準也不一樣,但目標卻是一樣,即通過重組使本國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都有提高。因此,研究和借鑒國外對企業并購重組稅收問題的處理經驗,就十分必要。本文將把法國、德國、日本、印度和墨西哥等國對企業并購重組的稅收處理作選擇性的介紹,再與我國的現行規定相比較,并提出完善的建議。
一、法國、德國、日本、印度和墨西哥對企業并購重組稅收處理的主要做法及其特點
法國對轉讓的股權占全部股份的比例低于5%或受讓人持有時間不足兩年的,對其所得均按8%的稅率征收資本利得稅,其他轉讓股權所得,免征95%的資本利得稅。外國投資者根據雙邊稅收協定免于繳納。對轉讓資產的所得則按34.4%公司稅率征收,受讓方的收益實質上是資產的剩余折舊,但法國對大多數無形資產規定不允許攤銷,只有專利權有明確的使用年限,可以攤銷。所以,法國股權交易較普遍。為防止并購行為出于稅務動機而非商業原因,法國通過專門的稅務條款和資本弱化規則,對把被并購企業的虧損轉入并購方以減少集團的整體利潤水平,或用融資的債務利息去沖減被并購公司的利潤等行為,都附加了限制性條件。同時,為鼓勵企業并購,企業對并購成本可選擇作費用一次性處理或作資本化分期攤銷。并購方如果參與對被并購企業的管理,并購成本中的增值稅還可以得到返還。
德國也鼓勵通過股權交易的方式進行企業并購重組。對轉讓股份的資本利得,對機構投資者免征95%資本利得稅,對個人免征50%資本利得稅,外國投資者根據稅收協定,可免于繳納。對轉讓資產取得的資本利得,除全額納稅外,對所購買資產的剩余折舊不允許再計提。對通過背靠背式貸款收購股權而支付的利息費用,不允許扣除。對被收購公司的凈營業虧損向前結轉,采取了最少稅收負擔原則,即虧損不再被允許全部(分期)或一次性抵減以后的利潤,要留有一定比例的利潤用來納稅。這主要是防止收購方為利用目標公司的累計虧損而實施并購。
印度所得稅法涉及各類商業重組,而且對各種重組行為在稅收上都界定得很細。企業兼并和解散都要按1956年頒布的公司法通過法庭判決才能生效。累計虧損和剩余折舊可以轉給接受轉讓的企業,與兼并和解散有關的費用可以分五年攤銷,被轉讓企業未享受完的稅收優惠可繼續留給接受轉讓的企業。另一種類似于企業解散的重組行為稱為“清算銷售”,在清算銷售條件下,購買方或接受方要通過一次性支付以獲得被轉讓的企業,而解散要通過轉讓股權才能獲得被轉讓的企業。清算銷售不需獲得法庭認可,產生的資本利得要繳稅,被清算企業的虧損也不能轉讓。還有一種被稱為“企業附屬化”的企業重組方式,即把目標企業拆分為獨立的附屬企業。在稅收上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新企業是從被解散企業收購股權而設立的;二是新企業必須符合印度稅法意義上的居民公司。印度所得稅法對跨國公司轉讓或解散企業的行為實行稅收中性原則,免繳資本利得稅。但對從被兼并企業取得的股息或所得要繳納預提所得稅。
日本2006年的稅制改革主要是為了與新的公司法(取代了以前的商業法典)相配套。涉及企業兼并重組的內容,主要是債務與權益置換,債權人用其壞賬換取債務人股權的情況較普遍,或通過發行股票實現債務與權益置換,可以增加債務人的資本總額和資本性盈余,股票發行價相當于債務總額的賬面金額。新稅制明確,實發股本和資本公積金應等于認繳的現金總額,或相當于已認繳資產的市場公平價。對于減少應納所得額的可結轉虧損,規定由債務與權益置換引起的債務豁免收入(已認繳資產的市場公平價超出賬面價值的部分),納稅人可將結轉到期的虧損繼續用于抵減應稅債務豁免收入。按新稅制規定,通過商業轉讓取得的資產或負債,如果負債不能確定(如職工退休儲備基金)或屬于短期性質,這些負債要作為固定負債,不作為應稅收入(以往要作為應稅收入)。凈資產的市場公平價與收購價格之間的差額,作為增加或減少商譽來處理。商譽的攤銷年限為五年。新稅制對股東發生實質性變化后利用另一企業的凈營業虧損作了限制:一是虧損企業直接或間接的股東人數變化超過50%;二是在所有權變化后五年期內,發生列舉的突發性事件(突發性事件涉及的面較廣,由稅務機關列舉)。屬于這兩種情況的,其虧損不得用于結轉。對公司兼并、分拆或捐贈,稅法對符合條件的股份交換或轉讓都分別作了規定:轉讓方不收取現金,任何由該轉讓引起的資本利得或損失都可以遞延。如果股份交換發生在集團內部,原股東仍持有50%以上的股份,或交換是為了合資經營,涉及子公司某項資產的未實現資本利得或虧損可以立刻得到確認。從受控外國公司(外國股東持股比例直接或間接地達到50%以上)獲得的貸款,如果債務與權益比例在3:1幅度內,其利息費用可以列支。由受控外國公司擔保的第三方借款,其利息費用也可以列支。與此項借款相關聯的擔保費也屬于利息的范圍。
墨西哥企業兼并重組市場中,購買股權是最常見的投資方式,主要原因除稅法鼓勵外,還有一系列有利因素:一是股權交易比資產交易簡單,二是出售方愿意,因為可以同時轉讓所有的債務,三是購買方不負擔任何轉讓稅收或增值稅,四是收購方可以利用目標企業的凈營業虧損,該凈營業虧損可以抵減以后十年內的應納稅所得額,凈營業虧損還可以按通貨膨脹指數進行調整,五是股權變更對使用凈營業虧損沒有限制。但是,如果目標企業在被收購前有未結清的納稅事項,通過收購目標企業的股權后,根據聯邦稅收法典,屬于下列情況之一的,收購方將承擔由目標企業引起的納稅義務:該目標企業未進行聯邦稅務登記;該目標企業變更經營地址未事先通告;該目標企業未妥善保管其會計賬本和記錄,或會計賬本和記錄被隱藏或銷毀。但應繳納的稅款不超過收購方股東在目標企業的股本總額。從出售股權方看,居民出售股權的溢價所得要按29%的稅率納所得稅,溢價所得是指出售價與稅收認定的價格之間的差額。外國居民出售墨西哥公司的股權,其所得來源被認為在墨西哥境內,對其出售總價款按25%稅率征稅,并由收購方代扣代繳。從資產交易看,對購買資產方有利的,一是可以利用目標公司的無形資產及資產的剩余折舊年限,二是可以避開目標公司的無形負債。資產收購方可繼續雇用目標公司的原有員工,如果解聘員工,要支付較大的補償費用。與股權收購不同,資產收購所涉及目標公司的稅收,不轉移到收購方。但是,如果收購方同時購買了目標公司的持續經營權,收購方對目標公司所欠繳的稅收就負有連帶責任。從資產出售方看,出售資產所得按29%稅率繳所得稅,但可用凈營業虧損沖減其所得。資產的計稅價等于原始購買價減折舊和加減根據通貨膨脹指數調整的數額。對于無形資產,如果賣方是該無形資產的原創人,該資產的計稅基數為零,因為賣方已將其開發費用計入成本,所以,該資產賣出的全部所得為應納稅所得。
通過以上介紹,可以歸納出這五個國家對企業兼并重組稅收處理有以下共同點:一是稅收政策鼓勵以股權交易方式進行企業兼并重組,不支持以資產交易方式進行兼并重組。對以股權交易方式進行企業兼并重組的,給予種類較多的稅收優惠;二是為防止股權投資中為套取稅收優惠而進行的虛假兼并重組,有些國家制定了專門的稅收條款予以防范;三是涉及企業兼并重組的稅收政策,都是與本國的公司法等相關法律相配套的,而且隨著經濟條件的變化不斷做出調整;四是發達國家對并購重組的資金來源、關聯并購和并購成本的處理等涉及資本弱化的規則都做了非常細致的描述,而發展中國家普遍缺乏完備的資本弱化規則體系,但對涉及各種兼并重組方式的稅收處理卻較為細致。
二、我國目前對企業合并、兼并等股權重組和資產轉讓稅收處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國目前還沒有專門針對企業股權投資及并購重組的法律,其稅收處理辦法,主要有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股權投資業務若干所得稅問題的通知》、《關于企業合并分立業務有關所得稅問題的通知》、《關于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股權有關稅收問題的通知》和《關于外商投資企業合并、分立、股權重組、資產轉讓等重組業務所得稅處理的暫行規定》等。分析這四個文件的內容,存在以下主要問題:一是內資企業整體資產轉讓或置換稅收處理的內容不全面。對有形資產的剩余折舊、無形資產的作價和攤銷,以及對企業職工的安置、補償及相應的稅收處理等,都沒有涉及;二是內資對企業兼并沒有體現稅收鼓勵或稅收中性的原則。被兼并企業未結清的納稅事項由兼并后的企業承擔,但被兼并企業以前年度的虧損卻不結轉到兼并后的企業繼續享用;三是對內、外資企業在資產轉讓和兼并上,分別體現的是限制和鼓勵的不同處理原則。對外商投資企業受讓資產,受讓總價與資產帳面凈值的差額,作商譽分十年攤銷,而國際上多數國家的通常做法,對資產轉讓是按市場價確定,市場價與賬面價的差額作為商譽,通常是不允許攤銷的,因為該無形資產的前期開發費用早就攤入成本。對外商投資企業資產受讓資產和兼并企業,都可以承續其原稅收優惠待遇。這兩項內資企業都不能享受;四是對合并、兼并和股權重組的資金來源及并購重組的成本如何處理,都沒有明確。
三、完善我國對企業股權投資和并購重組稅收處理的幾點建議
1、企業間的合并、兼并等股權重組,可以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完善企業的運行機制。許多國家在其法律和稅收處理上,對股權重組都給以鼓勵,我國應借鑒國際上通行的做法,對屬于股權重組的,在稅收上應給予優惠待遇。資產轉讓本質上屬于商品交易,對資產轉讓應實行限制性政策。
2、各國對本國企業和外國企業在本國境內進行股權重組,基本都采取一視同仁的政策,對涉及國家經濟安全的領域,實施限制性政策,對股權重組過程中使本國的經濟權益外溢的,實行收入來源地管轄權進行稅收監管。我國應制定內、外資企業在我國境內進行股權重組的統一法律,稅收處理辦法應與該法律相配套,體現法律的意圖。同時,隨著經濟條件的變化,該法律和與其相配套的稅收處理辦法也要不斷進行完善。
3、各國對虛假股權重組和利用關聯關系借貸列支利息和費用等,都制訂了具體防范性措施。我國應借鑒國外在這方面稅收處理的經驗,制定專門的規定和完善資本弱化稅收處理辦法,進行有效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