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幫村硅業交流材料
時間:2022-10-05 09:48:00
導語:民企幫村硅業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村利用得天獨厚的硅資源加工優勢,率先在全鎮積極探索村企合作新模式,積極與連云港華源石英制品有限公司結成幫扶對子,走出了一條引領全鎮農民致富的新路子,讓我們村在“民企幫村”工程中得到了切切實實的實惠,探索出了具有**村特色的“民企幫村”新路子。
一、“民企幫村”的實施背景
我們**村是東海房山鎮二十五個行政村之一,西與安峰鎮接壤,北與東海農場一河之隔,距離鎮駐地7公理,全村土地總面積6400畝,總人口4200人,勞動力2000多人,地下石英資源十分豐富,村級工業以石英砂加工、熔融石英加工為主,全村大小石英砂加工企業30多家,熔融石英加工企業2家,從事石英開采、加工、銷售人員達600余人。**年集體經濟收入達4270萬元,人均純收入達5200元。**年度被鎮評為“三個文明”建設先進村,第二批列入新農村建設試點村。
**年10月份,在縣工商聯領導的大力關心下,在鎮推動民企參與“民企幫村”爭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者活動的深入開展過程中,**村利用得天獨厚的硅資源加工優勢,深入鎮工業集中區走訪、考察,率先在全鎮積極探索“民企幫村”新模式,走出了一條引領全鎮農民致富的新路子,與連云港華源石英制品有限公司結成了幫扶對子。
連云港華源石英制品有限公司是我鎮首家招商引資進區的石英拉管生產企業,2002年在我鎮工業集中區投資建設,總投資1080萬元,注冊資本100萬元,生產規模為年產1000噸高級石英玻璃管。目前已發展到5臺拉管爐,固定資產投資達2000萬元,開發大口徑濾紫外及乳白石英管,年創產值達2000萬元,實現利稅200萬元,公司員工達100人。2005年度是我鎮第二個跨入規模企業行列的硅加工龍頭企業,被縣硅工業行業協會命名為副會長單位。
通過縣工商聯領導的牽線搭橋,**村委班子與華源公司領導班子互訪、交流,在相關信任和實現雙贏的基礎上,達成“民企幫村”的美好愿望,拉開了“民企幫村”的序幕。
二、“民企幫村”的實施過程
首先,村里研究決定派出搞石英加工、懂技術、會管理的任仲波到華源公司學習取經,學習石英拉管的生產工藝流程以及產品的檢驗包裝等相關知識,華源公司的技術骨干人員耐心細致地傳授技術和方法,確保學習人員在短短半個月里學到位、懂到位。
其次,根據華源公司的生產經營狀況,在石英拉管切割需要大量人員以及面臨招工難的情況下,**村積極主動要求將石英管切割項目引入任仲波家中進行生產加工,華源公司首次在村中農戶家建立了第一個石英管切割車間。任仲波按照華源公司的生產技術要求和訂單要求,保質保量完成華源公司下達的生產任務。目前,在任仲波的帶領下,切割車間已發展到15個,由15戶近30名農村勞動力從事石英管的切割加工工作。在此過程中,華源公司及時投放15臺切割機和一輛小型運輸車輛,一名專職人員來管理**村的15個“加工車間”。現在切割日生產量達每月60噸,人均工資收入達每月600元。
為此,華源公司的“民企幫村”工程在2007年春天里花蕾綻放,必將迎來春色滿園。華源公司的“民企幫村”工程改變了過去“輸血”到“造血”的轉型,切切實實幫民至富,為新農村建設探索出一條農民增收的新路子。既解決了農戶足不出戶就能打工掙錢,又解決了企業招工的困難,降低了生產成本,真正實現企業與農村的“雙贏”目標。
三、“民企幫村”的美好前景
今年下半年,華源公司將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新開發水晶保健枕、保健椅、保健盆及紅外線輻射背部保健儀等十幾種產品,用工將進一步擴大,可增加就業達300人,**村將利用閑置的學校用房近3000平方米,設立生產和倉儲車間,為新項目的進駐做好了各項準備工作。將進一步宣傳發動更多的農戶加入到項目的加工上來,預計全村發展加工戶200戶,用工增加到500人。
農民富裕了,村集體經濟壯大了,**村將飲水思源,不忘華源公司的“造血”之恩,積極為華源公司的新項目進駐提供強有力的支持,扎扎實實做好以下基礎工作:(1)投入50萬元資金用于農村水泥路建設;(2)投入20萬元改造生產辦公用房;(3)投入80萬元改造電力設施;(4)投入70萬元用于改造生產生活用水;(5)輸送部分人員到企業學習深造。總之,為“民企幫村”工程做實實在在的工作,為回報華源,為新農村建設貢獻一份光和熱。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村熱情歡迎更多的象華源公司這樣的其他企業積極參與到“民企幫村”工程中來,為農村發展、農民增收、實現村企雙贏做出更大的貢獻,讓“民企幫村”這項惠民工程結出累累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