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遠程教育交流材料
時間:2022-02-24 03:02:00
導語:農村遠程教育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把扎實推進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教學應用,努力提高工程使用效益作為全市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實現教育公平的重大戰略舉措,堅持“分類要求、區域推進”的原則,立足“教師培訓和技術服務”,緊緊抓住“行政推動、活動促進、強化指導、評估考核”四個環節,全市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教學應用工作取得了長足進展。具體做法是:(1)教學應用實行實名制課程表。全市*所農村中小學“多媒體教室”、“光盤播放室”普遍實行了教師實名制課程表,把遠教課堂應用的責任落到每位教師的頭上。模三項目校參與應用任課教師達到80%以上,學科普及達到70%;模一、二項目校參與應用任課教師達90%以上,學科普及達到80%。三個模式項目校的教學班的普及率達到100%。(2)初中信息技術學科納入教學質量檢測科目。全市412所公、民辦初中配備了計算機考試系統,自行研發、建設初中階段信息技術學科課堂訓練與考試題庫,信息技術學科正式納入教學質量檢測體系,目前,已組織了兩次統一考試。(3)多媒體教學“班班通”設備增加近千套。今年,*、*、*、*等縣(市)已配備多媒體教學設備903套,市直學校多媒體教學設備教學班普及率達到64%。(4)信息技術教學應用全員培訓實行考核認證。組織編印了《*市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教學應用培訓教程》,以鄉、校為單位進行教師全員培訓;對1962年元月1日以后出生的35660名教師用三年時間進行分期考核認證,并作為提拔任用、職稱晉升的必備條件。全市13527名教師已參加了首批認證考試,合格教師9233名,合格率達68%。(5)遠教工程技術支持服務體系初步建立。經過近三年積極探索,初步建立起“內部市場化、微利運行、服務教育”、“鄉鎮設點、縣上統籌、全面覆蓋”的有*特色的遠教技術服務支持體系,基本保障了全市中小學遠教設備的正常運行和光盤資源的及時供給。
二、*縣大力開展“劃區聯片”教研
*縣經過長期的實踐和研討,探索出了一條“劃區聯片”校本教研新路子,有效的解決了農村學校規模小、軌制少、師資弱、骨干缺,教研活動開展難的問題,提高了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推動了農村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具體做法是:(1)靈活分片,形成教研共同體。根據學校規模、條件、辦學水平差異的實際,堅持就近聯片、資源互補的原則,將全縣38所初中劃分為五個片區,由活動所在地學校校長任片長,承擔規劃組織任務,縣教研員根據所包學科深入片區,參與指導教研活動。(2)多軌并行,不斷拓寬教研渠道。主要形式有:一是聽課議課活動,主要有“同課異構”、“課例引導”、“課型構建”等活動形式。二是問題研究。每次活動結束前,以學校為單位遞交一個教育教學活動急需解決的具體問題和困惑,組織教師交流討論。教研員進行搜集整理,以“問題”作導引,安排下一輪教研活動的主題,或者把一些“問題”作為課題,進行“課題”招標,下放到基層學習進行周期性深入研究。三是專題講座。對教學中操作方法方面的問題,責成骨干教師提早準備,在片區教研活動中對話交流,專項指導。對涉及思想方法層面問題,則設計集中式的講座指導。四是常規交流。每月由片區組織一次常規展評交流活動,由各校學科教研組長,介紹本校集體備課做法、常規要求特點,管理創新特點,推薦本校本月優秀教師常規在片上進行展評。五是片區論壇。每學期,集中安排兩輪片區論壇,形式自由、主題明確,內容豐富,如讀書心得、案例反思的交流、“教育故事”的即興演說、課題成果的匯報交流等。六是精英擂臺。以片區為單位選拔出課堂教學優秀教師,到各片區巡回講課、說課,最后精選部分精英以擂臺比武形式在全縣進行展示。(3)全程監控,建立層層落實機制。對每次教研活動,建立跟蹤評價卡。對青年骨干教師,建立專業成長檔案。對學校及教師建立激勵評價機制。“劃區聯片”教研活動的開展,使得廣大校長和教師在實踐中得到錘煉和提升,有力促進了學校間的交流,是一條破解農村教育發展難題的好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