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制度創新交流材料
時間:2022-06-17 07:19:00
導語:干部制度創新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努力形成廣納群賢、人盡其才、能上能下、充滿活力的用人機制,把優秀人才聚集到黨和國家各項事業中來。”這是*報告明確提出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所追求的預期效果。能上能下,才能做到人盡其才,才能保證廣納群賢,才能體現充滿活力。而在現實的干部工作中,如何解決好干部能上能下的問題,一直是干部工作的難點。近幾年來,烏達區委穩步推進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改革中逐步實行了干部任用試用期、實績考核末位淘汰、轉任、離崗等制度,為進一步推進干部能上能下,特別是拓寬干部“下”的渠道做了一些大膽的嘗試,收到了一定的實際效果。
一、主要做法
(一)對新提拔的干部,根據工作需要給以一年時間的試用期,既有利于進一步考察干部的工作能力及個人表現,增強選人用人的準確性,又有利于為不勝任現職干部或犯錯誤的干部預留“出口”。近幾年實行干部任用試用期制度以來,有2名干部因犯錯誤未能轉正,有2名干部因任職后工作沒有突出表現而延期轉正。
(二)對所有的在職干部,堅持“以實績論獎懲,憑實績定升降的”原則,嚴格執行干部實績考核末位淘汰制度。從*年實行末位淘汰制度以來,共對4名連續兩年排名末位的干部給予免職,8名當年排名末位的干部給予誡勉,在全體干部中引起了很大的震動。末位淘汰制度的實行,發揮了充分調動干部工作積極性,增強干部工作責任心的作用,既要嚴肅處理工作實績差的干部,又要給他們改正的機會。4名被誡勉的干部通過自身努力按期解除誡勉,2名被免職的干部也由于工作表現突出重新任職,又走上了領導崗位,達到了向干部管理要效益的目的。
(三)在日常干部管理工作中,對一些年齡較大、身體較差的干部,采取轉任非領導職務的辦法,提高或保證其相應的待遇,使其心情愉快地把領導崗位讓出來;對年齡偏大,在領導崗位工作多年或已經退居二線的干部,按照有關文件精神實行離崗,把一大批領導崗位讓給年輕人。這也是拓寬干部“下”的渠道的有益嘗試。近幾年來,有4名干部轉任非領導職務。今年5月份黨政機關改革工作中,對36名干部實行離崗,絕大多數離崗干部對這一做法表示理解,也表示認可。
二、幾點體會
通過幾年來對推進干部能上能下工作機制的積極探索,要真正實現領導干部能上能下,我們有以下幾點體會:
前提是加強制度建設。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協調統一的干部管理制度體系,特別是要有相對統一的“上”的標準和“下”的界限,讓全體干部都認識到,大家是在同一個“起跑線”上競爭,受同樣的制度約束,上不去怨自己沒本事,下去了怨自己無能,沒干好工作。
目的是提高工作效能。推進干部能上能上,就是讓干部該上的能上得去,該下的能下得來,真正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充分調動干部的工作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干部的作用,促進各項事業的快速發展。
關鍵是抓好制度落實。一是把好干部試用關,加強試用期干部的日常考察,使能力差、不勝任領導職務的干部在試用階段就能夠“下”得去。二是把好實績考核關,科學合理地放置各類考核目標,公平合理地確定考核結果,使考核結果讓人信服;三是把好干部監督關,發揮干部監督工作的綜合功能,使每一個領導干部都能夠體現出“有本事、靠得住”。
三、存在的問題
烏達區雖然在干部能上能下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與新時期新形勢對黨政領導干部提出的新要求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一是干部能上能下方面的綜合配套的管理制度尚需建立與完善;二是干部的主觀認識特別是對“干部能上能下”的認可程度尚需進一步提高;三是在正確處理管好、管活、見實效問題上尚需下硬功夫。
四、努力方向
面對*提出的干部管理工作的新任務、新要求,我們應該大膽探索、扎實工作,努力營造干部能上能下的良好氛圍。
一是要樹立全新的干部理念。解決干部“下難”,首要的是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提高干部對“下”的認識。一方面,要教育干部拋棄狹礙的“官本位”意識,破除進榮退辱的思想觀念,在個人進與退、去與留的問題上始終保持一顆平常心,要破除“不犯錯誤不能下”的消極思想,樹立“無功便是過、平庸就是錯”的思想觀念,讓干部真正認識到職務不僅是一種權利,而是一種責任,職位越高,責任愈大,干不好工作自己受罪、群眾受苦、事業受損。另一方面,要加大引導力度,優化干部“下”的社會氛圍,盡量減少干部“下”的外部阻力和壓力。要使廣大干部認識到,干部的“上”與“下”,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人才資源優化配置的必然過程,也是保持干部隊伍充滿活力的必然過程。
二是理順干部管理體制。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與完善,政企分開、政事分開必將進一步推進,社會組織結構日益復雜,干部個性特征日益強化,建立各具特色的符合各類干部特點的干部管理體制非常迫切,這不僅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對干部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淡化干部級別,推進干部能上能下的迫切需要。一是在黨政干部管理方面,按*精神要求逐步推行任期制,明確同一職務的最高任職期限和任職年齡,到期者經考核勝任的繼續任職,不勝任的進行調整,到該職務最高任職年齡的不論什么情況一律調整,打破現實存在的干部職務“終身制”和干部不犯錯誤不能下的狀況。二是在事業單位干部管理方面,根據各類事業、各類人員的不同特點,建立符合各自特點的聘任制,既減少一大批有級別的“官位”,也引導這些單位的工作人員把更多的精力用在鉆研業務上。
三是強化以制度管人。解決干部“下難”必須從“上”和“下”兩個方面來考慮,建立起正常的優勝劣汰和競爭更新機制。一方面,要加大公開選拔和競爭上崗的范圍,解決干部“上”難的問題,使年齡小、文化層次高,有培養發展潛力的干部能夠逐步進入領導層。另一方面,要進一步疏通干部“下”的渠道,解決干部“下”難問題,通過實行干部職務任期制、實績考核末位淘汰制、試用期制、聘任制、待崗、轉崗、降職、改任非領導職務等一系列制度或措施,確保干部能“下”有章可循。
四是要確保“下”去的干部也能上得來。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必須明確“下”來的干部也不都是不可造就之才,也不都是沒有一技之長。“下”來的干部更需要組織的關心、教育和培養,最需要得到關懷、理解和幫助,因此,要特別注意加強對“下”來干部的教育、培養和監督,發揮他們的特長,關注他們的成長,對其中表現優秀、符合提拔任職條件的還要大膽提拔使用,不能讓干部感到“下”來就“上”不去。
- 上一篇:干部制度改革交流材料
- 下一篇:領導班子建設的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