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監督管理工作的思考
時間:2022-06-17 07:21:00
導語:干部監督管理工作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部分監督辦法規定不具體。長期以來,紀檢監察、組織部門開展干部監督管理的基本方法主要是談話誡勉、回復函詢、收入申報、重大事項報告、經濟責任審計、專項督查等。這些辦法在實際操作中存在著形式單一,程序上不夠嚴格,“手工操作”成分較大等一些缺陷和不足,減弱了制度的約束力。
(二)部分監督制度的落實和運用不夠到位。有的監督辦法側重于靜態監督和事后監督,而事前、事中的動態性預防和警示相對較為薄弱。如:對領導干部進行經濟責任審計的制度,多屬于離任審計,對領導干部主動進行任前、任期內審計做得不夠。離任審計中,由于先離任、后審計的運作程序及審計結果與干部管理使用的各個環節結合不夠緊密,造成審計查證難、處理難,離任者與接任者的責任難以區分。還有一些單位有關加強干部監督的制度、措施也常常是停留在紙上,掛在墻上,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
(三)難以對干部"八小時"之外實施有效的監督。領導干部在“八小時”之外的社交行為和生活行為情況,能夠比較客觀地反映其道德水準、思想境界和綜合素質。但對領導干部“八小時”之外的活動情況進行監督實施起來難度很大,不好操作,原因在于監督范圍很廣、監督內容敏感、監督結果又不好評價。
(四)對加強干部監督工作的認識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目前,我市有的領導干部作風不民主,缺乏主動接受監督的意識;個別干部在思想上顧慮重重,不敢監督;部分干部群眾認為監督工作是紀檢監察和組織部門的事,也是得罪人的事,與已無關,得過且過。
二、對今后加強和改進干部監督管理工作的建議
(一)切實增強監督制度及辦法本身的可操作性。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按照黨的十五屆六中全會《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決定》以及黨的*的新要求,不斷完善各項監督制度,著重在科學性、準確性上下功夫。一是要增強現有制度本身的可操作性。如一些監督制度及方法的制定,要注意其適用范圍和操作程序上的嚴密性、合理性、規范性。在實施過程中,要注意靜態監督與動態監督相結合,把監督的關口前移,側重于事前、事中的動態性預防監督。對適于進行定性量化分解的監督制度及方法,可采取量化分析評價。二是要制定配套的實施細則。如要制定收入申報和重大事項報告制度相應的實施細則,不僅要規定不能做什么,還要規定如何防范、如何知情,可采取哪些措施和手段,對違反者如何處理等,同時還可將領導干部填寫的個人收入、個人重大事項情況,在一定范圍內進行公布,以便接受群眾監督。三是要在抓好談話、回復、誡勉等項制度的同時,建立健全全過程干部監督管理制度。要結合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盡快建立健全推薦干部責任追究制度、干部選拔任用責任追究制度、干部任前監督制度、考察結果會審制度、領導干部違紀違規考評制度,進一步增強干部監督的科學性和系統性。
(二)認真抓好幾項重點監督制度和方法的落實。要充分發揮經濟責任審計的作用,對領導干部經濟行為的整個過程進行全面及時地監督。一是抓住重點對象進行審計。二是搞好部門之間的銜接。在確定經濟責任審計對象之后,由審計機關牽頭,組織部門協調,各單位、各部門為成員,組成聯合經濟責任審查組進行交叉審計。三是改進審計方式和運作程序。把離任審計與任前、屆中審計相結合,堅持先審計后離任,先審計后任用,由被動的事后審計轉為主動的事前和事中審計,目的是使領導干部上任不接糊涂班,在任不做糊涂官,離任不交糊涂帳。四是科學、準確地進行審計評價。組織部門要會同紀檢監察機關、審計部門共同研究制定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評價體系和具體標準。五是科學運用審計結果,發揮審計監督效能。要把經濟責任審計的結果與干部管理監督緊密掛鉤,作為選拔、使用、管理教育干部的客觀依據。紀檢監察機關要把審計結果納入領導干部廉政建設檔案,作為查處違紀案件、糾正不正之風的重要依據;組織人事部門要把審計結果納入干部實績考核檔案,寫入干部考察材料中,作為考察任用干部的重要參考依據。
要建立暢通的干部監督信息渠道。全面推行考察預告制,進一步擴大領導干部任前公示制的公示面和公示內容,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在堅持原有的紀委組織部情況通報制度的基礎上,建議把宣傳、審計、公檢法、信訪等部門聯合起來,組成干部監督聯席會議,加強各監督部門之間的聯系,形成協同監督的良好局面。對于談話制度,要進一步拓寬談話范圍,把握好談話的主要方向,注重談話技巧,以保證談話的質量和效果。
(三)強化對領導干部“八小時”之外的監督。要堅持全面監督和重點監督相結合。一方面要著眼于全局,根據干部管理權限,將市管縣級班子、領導干部和縣級后備干部都納入監督視野。具體的辦法是研究制定實施辦法,明確監督的主體、對象、內容、方法、處理措施等;設立干部八小時外生活熱線舉報電話;在進行民主測評、座談和個別談話時,加入八小時之外的表現內容。另一方面要突出對重點單位、重點場所、重點時期的監督。對一些重點監督對象進行不定期地家訪,既了解其家庭觀念、夫妻關系、經濟狀況、業余愛好、性格特征、心理素質,又觀察其生活條件、環境及變化。同時,對個別明目張膽頂風違紀、屢教不改的,除給予組織處理或紀律處分外,還可在報紙或電視上進行公開曝光。
(四)改進和加強專項督察的方法。各種專項檢查的方式要多樣化,支持定期檢查與不定期檢查相結合,普遍檢查與重點抽查相結合,逐級檢查與交叉檢查相結合。應借鑒"三講"的經驗,改進對下級黨委(黨組)民主生活會的監督,努力擴大民主生活會的透明度。在會前就議題專門召開會議,征求各界和群眾意見,明確民主生活會要解決的重點問題;召開民主生活會時,邀請有關領導、人大代表、本單位職工代表參加,實行現場監督,并當場進行評議;會后,組織部門通報整改情況,召集群眾代表進行民意測評。滿意率達不到一定標準的,應要求重新召開民主生活會。
(五)努力營造有利于開展監督工作的良好氛圍。要加強對監督工作的領導。建立干部監督責任制,把干部監督納入到各級黨政領導班子、領導干部的目標管理中,與經濟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特別是與黨風廉政建設結合起來,形成上下協調一致,一級向一級負責的干部監督工作格局。要組織和要求領導干部深入學習黨的三代領導核心關于干部監督的重要論述,使之不斷增強自我監督意識和主動接受監督的自覺性。要采取多種有效措施,擴大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形成群眾參與的監督機制。
總之,干部監督工作至關重要,又是一項工作難度大、涉及面廣的系統工程。隨著形勢的變化和任務的發展,需要我們不斷總結新經驗,了解新情況,研究新問題,開拓新思路,形成一個覆蓋面廣、渠道暢通、反應靈敏、措施有力、統一歸口管理的干部監督網絡和“組織部門牽頭,各部門聯動”的工作機制,促進干部監督工作不斷取得好的效果。
- 上一篇:干部隊伍建設的交流材料
- 下一篇:干部思想道德建設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