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局效能建設工作交流材料
時間:2022-01-24 09:37:00
導語:審計局效能建設工作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一個基礎:以轉變思想觀念為基礎
古人云:“不先審天下之勢而欲應天下之務,難矣。”不認真分析機關內部情況,從思想觀念上實現根本性的轉變,就難真正提出機關效能建設的有效措施。思想觀念的轉變是效能建設的基礎。
“官本思想”要轉為“民本思想”,真正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質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審計機關工作人員要牢固樹立“公仆”意識和“群眾”觀念,深刻體認到手中的權力、職能是人民賦予的,變“官本位”為“民本位”,真正實現總書記提出的“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思想,為人民做貢獻,為群眾謀利益。
“監督思維”要轉變為“服務思維”。要進一步端正“監督”與“服務”的關系,立足監督,著眼服務,以查錯糾弊為手段,以促進建章立制、規范管理、促進發展為目的。微觀上要深刻查證和深入分析被審計單位存在的問題及產生問題的原因,系統、全面地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幫助、促進被審計單位改進工作,增強發展的后勁和潛力;宏觀上,要將審計發現的問題和情況納入制度的框架加以分析,提出完善政策制度的意見和建議,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深層次的服務。只有這樣,才算找準了審計工作的切入點和著眼點,才能真正發揮好審計監督預防、發現、抵御的“免疫系統”功能作用。
“隨意行政”要轉變為“依法行政”,真正做到規范執法。在具體的審計過程中,仍存在“人情執法”、“長官意志執法”等“隨意行政”行為,嚴重影響到審計的客觀、公正,影響到審計的效率和效果。審計機關必須嚴格按照審計法律、法規、準則行事,將依法行政貫穿于審計實施、審計處理、提出審計意見建議的全過程,逐步克服和消除審計過程的隨意性,變“隨意行政”為“依法行政”。
二、一個關鍵:以制度建設為關鍵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因此,制度的建設、落實是機關效能建設的關鍵。
要完善決策制度,杜絕決策的隨意性。要堅持決策的民主、科學;要通過制度的完善落實,真正做到重大事項通過黨組會議、辦公會議、審計業務會議來研究決定,將審計機關的重大事項納入規范化決策制度范疇,保證用制度管人、管權、管事。決策制度的建立和落實,將有效保證決策過程的公開透明,同時也提高了辦事效率。
要細化權力約束制度,防止權力變為少數人謀私的工具。為正確把握和運用好《憲法》和《審計法》賦予的審計監督權,真正做到依法行政,審計機關要堅持細化審計權力運行制度,主要從約束審計權利運行、強化內部管理著手,以健全的規章制度約束、規范審計行為。從審計項目管理、審計質量保障、審計責任追究方面,制訂規章、細化程序、明確操作,進一步培養嚴謹細致、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真正做到審計過程的“依法、程序、質量、文明”。
要細化內部管理制度,強化對機關資金、物資和人員的管理,做到內部管理目標明確,有章可循,確保“管好人,用好物”。機關內部管理主要涉及“人、財、物”管理,對人的管理著重完善人事管理規章制度,保證干部晉升、任用有章可循,做到公平、公開、公正。對財物管理要推行效益考核,提高財物的使用效率。完善機關日常事務的管理制度,促進機關內部管理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有利于提高機關工作效率,也有利于提高機關工作的效果和效益。
要完善責任和績效考核制度,建立權責到位的考評機制。監督是審計機關的職責,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工作績效將直接影響和決定審計機關的監督職責是否到位,服務職能是否體現。審計機關要把責任落實到日常的工作中,將科室和個人的工作職責加以明確、進行細化,從德、能、勤、績、廉等方面進行考核,對照考核指標,客觀評價職責和工作成效,進行考核。
三、一個重點:以實施審計監督為重點
要通過審計監督,通過發現查處違紀違規問題,提出預防、抵御的意見建議,特別是提出進一步加強和規范管理的意見和建議,促進被審計單位機關效能的不斷提高。
我市審計機關在實施審計監督過程中,結合我市實際,將審計工作“二十字方針”的原則要求,具體化為“三個高度關注”,即高度關注事關全局的重大問題、高度關注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高度關注經濟領域中嚴重違法違紀問題,在保證全面審計的基礎上,突出了審計重點。通過對重點領域、重點部門、重點資金、重點工程建設等的審計監督,查處了違紀違規問題,震懾了犯罪;促進了被審計單位規范和改進管理,促進規范了領導干部“陽光行政”,提高了機關效能。據統計,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我局通過審計,查處違規金額76899萬元,管理不規范金額429498萬元,已歸還原渠道資金787萬元,上繳財政7084萬元;查處大案要案共10件,其中14人已移送司法機關處理;固定資產投資審計核減工程額1.34億元。在最近三年開展的糧食掛賬審計、農村“普九”債務審計、政府還貸二級收費公路債務余額審計中,共鎖定債務24.46億元,為減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壓力、實現新一輪增長做出了較大貢獻。
四、一個始終:將作風建設貫穿于機關效能建設的始終
干部作風是干部素質、能力、品格等的綜合、外在表現。一個單位的干部作風如何,直接關系和反映該單位的工作效率、效果和效益。因此,要將干部隊伍的作風建設貫穿于機關效能建設的始終。
要經常對干部職工進行理想、信念教育,教育廣大干部職工牢固樹立“行政為民”的工作理念;要加強對干部職工的職業道德教育,教育廣大干部職工善用手中的權力,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要加強對干部職工的廉政紀律教育,教育廣大干部職工慎用手中的權力,真正做到“利為民所謀”。
作為綜合監督部門,審計機關在優化自身作風建設的同時,要花大力氣通過審計監督,促進被審計單位作風建設的不斷優化。當前,特別要通過加強對重點領域、重點資金、重點部門、重大工程建設項目的審計監督,深入查處違紀違規問題,系統提出規范資金管理、工程建設管理的意見建議,從體制、機制上提出預防腐敗、優化發展環境、促進機關作風改善的建議和辦法。
五、一個目標:以建設和諧審計機關為目標
機關效能建設的目標,是要通過活動著力提高機關工作效率、效益和效果,建設和諧機關。
作為監督機關,審計部門的和諧包括內部的和諧及外部和諧。內部和諧就是審計機關“人、法、技”等內部要素良性互動,共同促進,保持審計機關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外部和諧是協調外部有關要素,營造有利于審計機關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良好的外部環境。
審計機關的內部和諧必須是全面的、協調的、可持續的。全面就是要以審計業務為中心,以“人、法、技”建設為基礎,以廉政紀律為保證,以后勤服務為后盾,全面推進審計機關發展,實現審計業務成果質量提升、人才機制合理、制度規范健全有效、后勤保障及時周到、廉政紀律令行禁止、內外關系融洽。協調就是要做到兩個統籌:統籌審計業務發展和統籌“人、法、技”建設。可持續就是審計工作有持續發展動力,使審計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形成良性互動機制。
審計機關的外部和諧就是要處理好審計機關與地方黨委政府、被監督單位、社會公眾的關系。要加強與地方黨委政府的溝通和匯報協調、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審計任務,達到審計目的;要爭取被監督支持并保持良好關系;并通過審計結果公告等信息披露制度,加強與社會大眾的交流與溝通,形成審計結果服務公眾、公眾促審計的良性互動局面。
- 上一篇:地稅局效能建設工作交流材料
- 下一篇:稅務機關依法治稅調查報告
精品范文
4審計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