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生態建設改善交流
時間:2022-02-01 03:31:00
導語:農村生態建設改善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確保投入。加強農村環保機構隊伍建設,完善機制。完善鎮街環境監管制度,切實加強基層環保力量。建立農村環境保護專項資金,推進農村環境保護工作。加大生態示范創建投入,建立生態示范創建“以獎代補”以獎促治”激勵機制。鼓勵和引導農民籌工籌勞,參與農村環境綜合連片整治工作。積極爭取上級農村環境整治專項資金,推進我區農村環境保護工作。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為有效保護改善農村人居和生態環境。增強農村可持續發展能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經區政府同意,現就加強我區農村環境保護工作通知如下:
一、明確目標任務
以保護和改善農村環境、提高農村群眾生活質量、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采取切實可行的綜合措施,著力解決危害群眾身心健康、威脅飲水和食品安全、破壞自然生態的突出環境問題。2012年,全區農村區域性工業污染得到有效治理,所有建制鎮建成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農村安全飲用水覆蓋率達到100%、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處置行政村覆蓋率達70%,農村無害化廁所普及率達55%糞便無害化處理率達60%50%以上的鎮街、村完成區級以上生態鎮街創建任務。
二、突出工作重點
一)畜禽養殖禁養殖區、限養殖區、適養殖區監管力度,切實保護好農村飲用水源地。加強飲用水源保護區。落實飲用水源保護區界碑管護責任,取締飲用水源保護區內排污口,禁止在飲用水源保護區內新建工業、養殖業等污染項目,全力保護農村飲用水源地安全。各鎮街、區政府有關部門要建立、完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應急預案,強化水污染事故的預防和應急處理,確保農村飲用水安全。
因地制宜地開展農村生活污水、垃圾污染治理工作,二)加大農村生活污染治理力度。結合生態鎮街、生態村和衛生鎮、衛生村等創建工作。逐步實現農村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的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拓寬農村污水處理渠道,將符合納管條件的城區周邊農村生產、生活污水納入城區生活污水收集管網;對居住比較分散、經濟條件較差、地理環境復雜地區的農村生活污水,可采取人工式濕地、沼氣工程等方式分散處理。加強農村生活垃圾收運管理,禁止簡易填埋農村生活垃圾,交通條件較好的農村推廣生活垃圾村收集、鎮轉運、區集中、市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處置模式;部分偏遠村采取戶集、村收、就地分揀,綜合利用,無害化處置的模式,全面提高垃圾無害化處理水平。同時,建立健全農村環衛長效保潔管理制度,推進農村環境保潔制度化、長效化,切實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把農村污染治理和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同發展清潔能源結合起來,開展改水改廁,大力發展農村沼氣推廣太陽能技術,逐步改善農村能源結構,減少對大氣污染物的排放。
嚴格執行企業污染物達標排放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標準,三)控制農村地區工業污染。加強農村環境監管力度。嚴把建設項目準入關,有效防止城市工業污染向農村轉移及“十五小”新五小”農村死灰復燃。加大農村工業企業布局和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力度,鼓勵引導農村中小企業向工業園區、鎮工業集中區集中,實行污染物的集中治理。加快推進工業污水、工業固廢、醫療廢物和危險廢物收集處置體系向農村延伸。
徹底取締繞城高速路以內畜禽養殖場,四)加強畜禽水產養殖污染防治。科學劃定禁養區、限養區和養殖區。嚴格控制畜禽養殖規模養殖場建設,適養區鼓勵建設生態養殖場和養殖小區,推廣“豬—沼—果(菜、魚)種養結合模式,實現畜禽養殖廢棄物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加強水產養殖污染的監管,禁止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承包養殖,禁止向庫區及其支流水體投放化肥和動物性飼料。
引導農民使用生物農藥或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五)控制農業面源污染。積極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病蟲草害綜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準施藥等技術,減少農藥、化肥污染。2012年,全區每年開展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達50%以上,推廣農藥減量控害增效工程150萬畝次以上。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加快綠色、有機食品和無公害食品生產基地建設,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三、嚴格責任分工
對轄區內養殖污染、飲用水源保護及飲水安全、農業面源污染、農村自然生態和生態示范創建等進行監督管理。鎮街:負責本轄區內農村居住環境和環保工作。
區發改委:負責指導相關部門和鎮街做好農村環境治理項目規劃、立項、實施工作。
牽頭實施控制農業面源污染,區農委:牽頭負責畜禽養殖污染綜合防治工作。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指導各鎮街開展農民新村建設、巴渝新居建設、農村危舊房改造的農村風貌整治,區城鄉建委:負責推進城鄉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并把農村集中居住區生活污水處置納入建設內容,重點抓好場鎮生活污水配套設施建設。
提高垃圾無害化處理水平;指導加快鎮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無害化改造,區市政局:負責指導各鎮街村垃圾收運系統建設。禁止農村固體廢物和生活垃圾簡易填埋;指導各鎮街建立健全村莊環衛長效保潔管理制度,落實生活垃圾戶集、村收、鎮中轉機制;依法對城區禽畜養殖行為實施監督管理。
牽頭實施農村連片整治項目,區環保局:負責對全區農村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管和指導協調。組織取締嚴重污染農村環境及水源的污染源。
衛生鎮、衛生村等創建及以飲用水為重點的監測及防疫等工作。區衛生局(區愛衛辦)負責指導農村無害化廁所普及。
區財政局:負責落實農村居住環境和環保問題各項目實施資金的位、監督和管理。
牽頭抓好生態公益林、村莊道路、庭院綠化和村莊周邊、住宅四旁的綠化美化工作。區林業局:負責指導農村森林工程。
禁止水產養殖戶在飲用水源及小二型以上水庫進行投餌類、施肥水產養殖。區水利局:牽頭抓好農村飲用水安全保障。
加強旅游等資源開發項目的監管,區旅游局:負責全區農家樂、各旅游景區的旅游環境污染綜合治理。遏制人為生態破壞,確保區旅游環境上檔升級。
四、強化保障措施
密切協同。實行環境質量行政首長負責制,一)加強領導。各鎮街要將農村環境保護工作列入政府重要議事日程,落實分管領導、工作機構、工作人員,專門從事本行政區域環境保護工作。區政府有關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密切配合,協調行動,共同做好農村環境保護工作。
廣泛參與。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進行環保知識宣傳,二)強化宣傳。讓人民群眾及時了解有關環保知識及環保法律法規政策。開展環保知識下鄉活動,采取懸掛警示掛圖、舉辦環保知識講座等形式宣傳環保知識、技術和針對農村環境污染整治所采取的措施等內容,讓村民在家門口便能接受到環保宣傳教育。積極指導農村學校開展“綠色學校”創建,教育孩子從小樹立環保意識,通過學生影響家長,帶動家庭、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