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事業和諧發展交流材料

時間:2022-03-08 09:38:00

導語:水利事業和諧發展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水利事業和諧發展交流材料

推進水利事業科學發展,促進人水和諧,是一項艱巨的系統工程,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牢固樹立“依法治水、項目強水、改革活水、科技興水”的治水理念,堅持防汛與抗旱、建設與管理、開發利用與節約保護、農村水利與城鎮水利四個并重,著力構建防洪減災安全、城鄉供水保障、農業用水高效和生態環境保護四大體系,全力打造平安水利、民生水利、生態水利、法治水利,為推進水利走在全省山區縣市前列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把握新形勢,適應新要求。一是主動適應走在全省山區縣市前列奮斗目標對水利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要圍繞全縣主導產業,加強防洪減災綜合體系建設,著力提高水資源配置水平和供給保障能力;加強灌區灌排體系建設,著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抵御自然災害風險能力。二是主動適應構建和諧社會對水利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實現人水和諧相處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基本要素,這就要求我們堅持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發展之路,既要防止和減輕水工程對水生態的破壞,又要加強節水防污建設,修復和構建良好的水生態系統,維護河庫健康生命。三是主動適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對水利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要堅持著眼于飲水安全,大力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改善人民群眾基本生活條件;著眼于環境安全,大力推進水污染防治工作,恢復和改善水生態環境;著眼于生態安全,大力推進山川秀美工程,保障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著眼于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大力推進防洪保安工程建設。

二、樹立新理念,完善新思路。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不斷創新治水理念。一是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把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水利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加強水資源保護利用和綜合治理,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改善生存生產生活條件,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創造優良的水生態環境,共享水利發展成果。二是堅持人水和諧的理念。促進人水和諧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要求,也是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的核心理念。必須遵循水的自然規律,自覺約束人的活動,做到自律式發展,防止人對水的侵害,有效保護水資源和水環境。尤其要著眼于南漳縣峽口水利水電樞紐工程給我縣帶來的防汛抗旱新形勢,建立完善流域綜合防洪、水資源合理利用和水生態環境保護體系。三是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是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的基本要求。必須統籌考慮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條件,從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轉變,著力建設節水型社會。要統籌考慮洪澇災害、干旱缺水、水環境惡化等問題,加大力度實施綜合治理,做到興利避害結合、開源節流并重、防汛抗旱并舉、建設管理齊抓,以水資源可持續利用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四是堅持又好又快的理念。水利工作要圍繞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在水利建設、管理、改革、服務等各個環節滿足“好”的需求,不斷加快水利現代化進程。

三、明確新目標,推進新發展。一是建設平安水利,確保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立足于科學防災減災,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不斷構建“防、減、復”并舉的防洪體系,健全水旱災害應急管理機制。大力開展水庫除險加固,積極推進城鄉河道疏浚整治,全力保障防洪安全,千方百計滿足生產、生活和生態用水需求,最大程度減輕水旱災害損失。二是建設民生水利,維護社會用水公平。圍繞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水問題,優先保障農村飲水安全,加快中小灌區、末級渠系整治、泵站配套改造、水源工程建設,推進小水電代燃料和水電農村電氣化建設;狠抓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完善民辦公助、以獎代補激勵機制,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三是建設生態水利,維護河庫健康生命。抓好農村水環境整治和水土保持綜合治理;統籌水資源開發利用與節約保護,加大河流、水庫和城鄉飲用水源、水質保護;加強水能資源開發管理,促進水能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生態有機結合,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積極構建水生態文明。四是建設法治水利,推進水利法制化進程。加大水利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強化水政監察隊伍建設,嚴格行政執法,依法足額征收水利規費。進一步規范行政審批許可,全面推行政務公開,切實提升水利公共服務能力。加強水利項目“五制”管理,嚴格質量監督,確保工程質量和效益。五是建設可持續發展水利,完善水利管理體制機制。加快水利信息化和水利創新能力建設,不斷提高水利科技含量和創新水平。加快推進水利體制改革,創新人才工作機制,進一步探索完善以公共財政為主渠道的水利投融資機制和農田水利建管機制。

四、采取新措施,尋求新突破。一是以扎實抓好防汛抗旱工作。牢固樹立防洪保安全、抗災保發展的思想不動搖,堅持依法防洪、科學防洪、綜合防控,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最大限度滿足生產生活和生態用水,努力減輕災害損失。二是全力抓好重點項目建設。搶抓當前國家政策和投資機遇,通過組織實施一批重點項目,進一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提高農業綜合生產和防洪抗災能力。今后三年的重點建設項目是:解決4.96萬人的飲水不安全問題;整治、改造灌溉渠道(干、支渠)151公里、末級渠系250公里;完成病險水庫除險加固14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5平方公里;整治鳴鳳城區排洪溝3990米;整治沮河河岸40公里;建成夜紅山電站和將軍寨一、二級電站。三是全面加強水政水資源管理。以城鎮水廠和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為重點,加大飲用水源地保護和水污染防治力度,確保全縣飲用水安全。認真執行《縣河道采砂管理辦法》,扎實開展河道采砂專項治理,保障河勢穩定和防洪安全。嚴格取水許可制度,繼續推行取水計量考核措施,加快建立政府調控、市場引導、公眾參與的節水型社會管理新體制。四是深化完善水利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水管單位管理體制和農村小型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積極穩妥地實施兩部制農業水價改革,加強鄉鎮水利隊伍管理和業務指導。認真研究探索民主謀水利、民眾干水利、民營興水利的“三民水利”建設新路子和“政策融資、政府投資、社會引資、群眾籌資”投入新模式,不斷完善一事一議制度,采取以獎代補的形式,積極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水利建設,逐步建立起農村水利建設、投入、管護的長效機制。五是全面提高水利服務能力。切實把干部職工的思想和行為統一到縣委、縣政府的決策部署上來,用科學發展觀武裝干部職工的頭腦,不斷提高隊伍素質,提升執行能力,改進工作作風,提高服務質效。認真謀劃,創新和落實各項工作,為水利事業走在全省山區縣市前列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