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高效發展交流材料

時間:2022-03-13 10:07:00

導語:課堂高效發展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課堂高效發展交流材料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帶著這個疑問,我進行了3年的實驗:把一班從一年級一直帶到了三年級,而且取得了一點成效:任何上過一班課的老師都會翹起大拇指,贊揚到:一班的學生好乖哦!聰明、活潑、愛發言、愛學習,都敢于發表自己的觀點,集體榮譽感強,個個不甘落后,學習水平很均衡,沒有差生。在這三年中,我悟出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我們的課堂必須插上一雙堅硬的翅膀,才能飛得更高更遠,進而實現高效。如果這雙翅膀任意折斷了一只,那么我們的課堂就飛不起來了,就更不要談飛得遠了。這雙堅硬的翅膀是什么呢?一只就是有良好習慣的學生,另一只就是有豐富教學經驗的老師!我們的學生必須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會積極參與課堂;我們的老師必須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才能更好地駕馭課堂。

一、讓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為高效的課堂保駕護航

老師們總是只注意在數學課上要學生怎么做,而有的學生偏不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于是感慨:“這班學生真難教啊!簡直是刀槍不入!”可是你仔細想過嗎:為什么難教呢?那是因為沒有良好的習慣為你的課堂保駕護航,你當然打造不了高效課堂了。所以我不惜犧牲整節整節的課去培養學生的一些良好習慣,這些課可以是班會、隊會,甚至是我的數學課,在這個過程中,你要采取交心的方式去進行,要讓學生真正感覺到你把他當作自己的孩子,而且他們每個人在你心目都很重要,缺一不可。常見的習慣有如下幾個方面:

(1)一個原則:就是公平的原則。首先是老師對待每個學生是公平的,其次是學生對待學生是公平的。老師對待每個學生都要一分為二:優點是優點,缺點是缺點。只看見優生的優點和差生的缺點是不對的,那樣最容易造成師生之間的對立情緒。學生對學生的評價也是如此,哪是對的,哪是錯的都不能含糊。

(2)兩種意識:第一種意識就是讓學生意識到學習數學很重要,第二種意識就是集體榮譽感意識。在培養第一種意識時,老師可以和學生一起找找我們生活中的例子,證明數學來源于生活,而生活又離不開數學。也許有人要問,那集體榮譽感意識和高效課堂有什么關系呀?關系可大了,我這里要培養的集體榮譽感大到整個班級,小到一個學習小組。我讓學生明白,只有每個人都努力把數學學好了,那么我們整個班的數學成績才會名列前茅。我培養小組集體榮譽感就是為今后課堂中進行的小組合作交流、小組之間的競賽做好鋪墊的。

(3)兩顆紅心:第一顆紅心就是讓學生有自信心,第二顆紅心就是讓學生有顆積極向上的心。培養自信心要從一年級就開始,孩子小,不要給他們講大道理,否則起不到任何作用。老師要當著全班的面,把每個學生的優點或閃光找出來并告訴大家,這樣,孩子們就會覺得自己很優秀,也就有了自信心。當然,在今后的數學課堂中,如果一個學生在開小差,老師在批評他的同時也不可傷了他的自信心,我經常是這樣批評的:“你的小腦袋那么聰明,如果你不經常開動你的小腦筋,就會慢慢變笨的喲!”學生會笑著接受你的批評并馬上投入到學習中。有了自信心才可能有上進心。培養學生的上進心要注意兩點,一是自己不斷進步發展的上進心,二是和本班同學甚至和別班同學互相競爭的上進心。有了上進心,老師在課堂上組織各種競賽才起作用。

(4)“三個允許”:即允許學生出錯,允許學生質疑,允許學生爭辯。老師允許學生出錯,就是當學生經過思考后而出錯,老師不僅不要批評他,反而要先肯定他動了腦筋,再幫他分析出錯誤的原因,有時學生的錯誤恰恰是很好的生成資源,我們要好好把握。三個允許會讓學生更加自信,敢于把自己的想法展示給大家,敢于大膽地探究。

(5)四個習慣:學具準備充分的習慣;注意傾聽的習慣;尊重他人的習慣;不抄襲的習慣。學具準備充分是每節學生必須做到的。注意傾聽就是要求學生把老師同學的觀點都聽清楚,接受正確的、簡潔的方法,自己回答問題時,不再重復別人的觀點,特別是不再重復別人錯誤的觀點。尊重他人,在課堂上體現出來的就是別人在發言時,學生要認真聽,不要竊竊私語甚至打斷別人的話,當別人回答錯了,更不應該嘲笑別人。不抄襲就是不照抄老師的答案,不抄襲別人的作業。這些習慣的養成不是靠老師的命令,而是要讓學生深深地意識到它們的重要性,自愿地養成。

二、采用各種有效手段,讓絕大多數學生完成教學目標,打造高效課堂。

許多好習慣都養成了,那么老師再在課堂上采取各種有效的教學手段,絕大多數學生就能始終圍繞教學目標去學習,我們的數學課堂也就高效了。有效的教學手段實在太多了,常見的有如下幾個方面:

(1)兩個合作:即學生小組之間的合作,師生之間的合作。在數學探究過程中,小組內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他可以發動學生集體的力量,凝聚集體的智慧,把一個個難點攻破。師生之間的合作就更重要了,如果學生不和老師好好的合作,我們的教學就無法進行。

(2)三個結合:在創設情境導入目標時,要注意把“創設生活情景”、“創設問題情景”、“創設興趣源點”三個方面結合在一起。“數學來源于生活”,一個現實的有意義的情境將會把學生帶入到一個真實的世界,學生的學習情緒也會隨之高漲,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興趣。人的學習潛能表現在對知識探索過程中,使我們可以創設問題情景。學生對于問題的獲得有一種需要,從而為求知提供了磁場。目標賴于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喜歡玩,只要玩,孩子就有興趣,所以興趣是激發學生產生學習目標的靈丹妙藥,興趣可以使學生持之以恒的領悟和對知識頓悟,興趣能讓學生造成一種情景,從而引發學生思維、探求。

(3)四個帶入:即要把激情帶入課堂,把才智帶人課堂,把微笑帶入課堂,把趣味帶入課堂。老師必須做到四個帶入,只有做到了四個帶入,學生才能在輕松的氛圍中探究學習目標,課堂氣氛才不會死氣沉沉。

(4)四個注重:即注重啟發誘導;注重學法指導;注重情感滲透,注重培養創新思維。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引領者,就要注意這四點,把數學課堂往高效的方面組織,把數學課堂往高效的方面引領。

(5)五個要:即課堂引入要自然,課堂提問要巧妙,重點難點要突出,知識過渡要平緩,總結反饋要及時。這五個要就需要老師在課前認真備課,把這五個要都設計好,上課時才能做到課堂引入自然,課堂提問巧妙,重點難點突出,知識過渡平緩,總結反饋及時。

(6)七個讓:即教材要讓學生讀,問題要讓學生提出并獨立思考,數學過程要讓學生探究,數學規律要讓學生找,該動手操作的要讓學生動手操作,有難度的問題要讓學生小組討論,結論要讓學生推導得出。

三、做好“另類”學生的轉變工作,讓每個學生都完成教學目標,完善高效課堂。

老師設計的教學過程不管有多完美,創設的課堂氣氛不管有多活躍,組織的學習活動不管有多有趣,但總有一兩個學生會顯得很另類,對所有的一卻都不屑一顧。這樣的學生并不是光靠課堂上提醒或是批評就能起作用的,要轉變他需要老師花費大量的精力。首先,老師要發現他的閃光點,讓他覺得自己在老師的心目中的印象是美好的;其次,老師要經常有意識地接近他,和他交談一些和學習無關的事,讓他放松戒備心,慢慢和老師靠近:再者,多用小禮物“收買”他,我覺得這一招還挺管用的,有兩個特別頑固的學生都被我“收買”。比如,我每天都帶些水果或零食,總是找到他們的優點后送給他們,并對他們說:“這是我帶來給我女兒吃的,但你今天表現得太好了!我很喜歡,你可以做我的兒子嗎?每個星期天都到老師家里去玩,好嗎?”第四,每天耐心地給他補課;最后,當這個學生在思想上完全轉變后,再給他提出要求,要求他在課堂上和大家一起學習。

總之,老師是教書育人的,作為數學老師,僅僅從教好數學一個方面去入手是不夠的,我們要先“育”好“人”,然后才能教好書。換而言之,就是首先要讓每個學生都喜歡數學,都喜歡你這個數學老師,然后才能讓每個學生都“圍”著你轉,學生“圍”著你轉才能實現每節課的教學目標,我們的課堂才能做到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