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建設實踐創優交流材料

時間:2022-03-18 11:49:00

導語:新農村建設實踐創優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農村建設實踐創優交流材料

近年來,鎮黨委以“推進科學發展,打造省級新農村建設試點示范鎮”為主題,以建設“富裕生態和諧文化”為主線,引導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在新農村建設實踐中創先爭優,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爭當“創業者”,創建“富?!?,在發展新產業中創先爭優。鎮委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投資1.2億元的鴻嶺酒業和投資6000萬元的合家歡食品,通過龍頭企業帶動農業產業化。爭取農業綜合開發、小農水等項目資金1.2億元,改善農業基礎設施,農田排灌溝渠硬化率達到80%以上,農業機械化綜合作業率達到75%以上。在騰訊網、新浪網等媒體推廣萬畝油菜花海旅游項目,各村黨支部積極組織農戶發展鄉村旅游,創辦“農家樂”20余戶,戶平增收3000元。大力實施“黨員創業致富計劃”,對創業黨員在資金、信息、技術和政策上給予傾斜,激發黨員創業熱情,涌現出“雙建雙帶”標兵214人。張家橋村黨員施昌錦創辦飼料公司,帶動周邊200余名養殖戶致富,被評為市勞動模范。龔家坪村黨支部書記覃德兵創辦龔坪農機合作社,擁有農機60余臺(套),被評為全省十佳農機合作社。方家畈村黨員熊光術帶領121名農戶創辦有機稻生產基地,不打農藥不施化肥,全靠生物手段防治,有機大米還未上市就被預訂一空。年,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6616元,位居市前列。

二、爭當“清潔戶”,創建“生態”,在營造新環境中創先爭優。鎮委按照“村容整潔”的要求,加大村莊集并力度。投入資金800多萬元,拆除農房600多棟,新建居民點19個,新建農房428棟,不僅優化了人居環境,還增加耕地面積近800畝。投入100多萬元開展以垃圾分類為重點的環境整治工作,積極探索實施“戶分類、組收集、村處理”的垃圾一體化處理模式。制定一系列考評制度,堅持村小組每半月開展一次評比活動,村每月開展一次評比活動,全鎮每個月組織開展一次評比驗收活動。廣大黨員積極響應鎮委號召,自覺推行垃圾分類、開展環境整治,主動擔任公共衛生區域保潔員,帶動基層群眾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珍愛家園。在環境衛生大評比中,全鎮80%的黨員戶被評為“清潔戶”,鎮被省愛衛會授予“湖北省衛生鄉鎮”稱號。

三、爭當“代辦員”,創建“和諧”,在建立新機制中創先爭優。鎮委進一步強化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在促進社會和諧中的主導作用,建立健全黨員承諾制、代辦服務制、“有困難找黨員、要上訪找支書”等長效機制。創先爭優活動開展以來,各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公開承諾事項5520余件,并建立臺賬,實行銷號管理。依托黨員群眾服務中心,大力開展為民代辦服務,今年累計為群眾代辦各類證件252個,辦實事119件。全鎮1600余名黨員干部開展民情走訪、定期接訪、重點約訪活動,化解矛盾344起,幫群眾解決實際困難617個,有效促進了和諧建設,呈現出無命案、無涉黑涉惡案件、無赴省進京上訪、無群體性事件和無邪教組織活動的安定局面。

四、爭當“文明人”,創建“文化”,在樹立新風尚中創先爭優。鎮因三國文化而得名,鎮委在規劃新農村建設中,大力挖掘文化底蘊,樹立兼具歷史特色和現代田園鄉村特點的文化。組織專班對地方曲種楠管進行搶救性發掘,結合新農村建設編排節目200余個,以當地群眾喜聞樂見的戲曲宣傳文明新風、新人新事。在城鎮建設中加入三國元素,修建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偃月刀、亭、碑等文化設施,新建三國文化風情街。同時以關廟山遺址為核心,深入挖掘關廟山歷史文化內涵,配套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重現“屯”、“營”的民居風格。鎮文化服務中心黨支部組成文藝宣傳隊,自編宣傳新農村、宣講新文化的節目27個,在基層無償演出24場次,受到群眾熱烈歡迎?;鶎狱h員干部帶頭做文明人,說文明話,辦文明事,促進了鄉風文明,樹立起新風尚。年,鎮被評為市文明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