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生管理員培訓班法制講課提綱
時間:2022-05-08 04:51:00
導語:計生管理員培訓班法制講課提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今天受區計生局的邀請,很榮幸能與在座的同志們共同來學習探討行政執法的有關法律問題。因只安排我30分鐘的講課時間,我只能簡單講與我們在座較有密切關系的法律知識。
時間關系,我只準備講兩個問題:
一、依法行政的法律依據及計生與人口發展的重要性、意義。
二、法院在執行非訴的征收社會撫養費案件中應注意的有關問題。
首先我們要先了解一下,當今社會是什么社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是法制社會,全國人大提出的依法治國,就是要從人治社會走向法制社會,法制社會就是我國公民辦一切事情都必須依法辦事,不能有違反法律的行為。法制社會一個是講法律,一個是講社會道德,這就要我們要守法,再一個就是要具有社會主義的道德風尚,法律與道德是二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其次講一下國策,什么是國策,國策就是國家根據本國的國情,為國家發展的需要而國家作出的決策叫國策。我國目前作出了計劃生育,環境保護,土地保護等都列為國策,這就說明了我們計生工作的重要性,我們的計生工作重要性牽涉到國家決策的大事,所以我們必需要把它做好,不能做壞,做不好,就會影響我們的人口與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的后果,就會嚴重妨礙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后果,因此把人口和計劃生育作為一項國策,那我們的工作既光榮偉大,又艱巨復雜,任重而道遠。
行政執法依據是行政訴訟法,行政許可法及有關行政法律法規,我們搞計劃生育的,主要法律依據除了行政訴訟法、行政許可法外,主要是根據計生法、計生條例等法律法規。我們的計生工作,最根本的是要堅持依法辦事,依法治理,積極營造知法、守法、執法的良好環境,推動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健康發展。特別是當前,提出的發展是第一要務,構建和諧社會,更顯示我們計生工作的重要性。
現在我講第二個問題:法院在執行非訴的征收社會撫養費案件中應注意的有關問題。
(一)關于合理性審查問題。對違法事實相同的處罰,征收的標準要相一致。不能顯失公正。我們在執行中,被執行人意見最大的就是反映在處罰征收社會撫養費中沒有一碗水端平,同一個村(居)委會,他違反計生被處罰,而×××超生為什么沒有被處罰,我們要采取強制措施時,他還說到村委會去,叫村干部來講清楚。就是對處罰不服氣,沒有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我們計生管理員在最基層,情況最了解,在處罰征收社會撫養費中一定要做到公開、公平、公正,一碗水端平,體現我們是依法治理計生工作的。
(二)關于告知權利義務。根據處罰法第四十二條的規定,行政機關作出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或執照、較大數額罰款等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當事人要求聽證的,應當在行政機關告知后三日內提出;因此,行政機關應在告知三日后作出處罰決定。如果是告知時當事人表示不要求聽證的,也要等三日后作出決定。這是因為法律賦予當事人陳述申辯的權力,雖然當事人表示放棄聽證,但在三日期限內他可以反悔,因此必須有三日的時間給當事人充分考慮。當然征收社會撫養費沒有規定聽證,法律沒有要求告知聽證的程序,但如果行政機關有告知的程序,那么就必須在告知三日后作出處罰決定。
(三)時效期限問題。若干解釋第八十六條第(二)項規定具體行政行為已經生效并具有可執行內容。就是說征收社會撫養費決定的主文當事人的履行方式和期限。如根據省計生條例第幾條的規定,給予征收社會撫養費人民幣4600元,限被執行人在幾日內自動向那個機關繳納。不能象以前的格式中,比如是2004年10月10日作出的征收撫養費決定書,決定征收5000元,請于2004年10月30日前自動向涵江區計生局交納。但是該份征收決定書于2004年11月1日才送達當事人,那么在未送達時你告知履行的期限已屆滿,造成當事人無從執行,法院也無法執行。因此,建議告知行政處罰的履行方式和期限要明確,限被征收人在收到決定書之日起幾日內自動向那個機關繳納,送達一定要在交納期限之前。
(四)關于送達。行政處罰法第四十條規定,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在宣告后當場交付當事人;當事人不在場的,行政機關應當在七日內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將行政處罰決定書送達當事人。民訴法第七十八條規定,送達法律文書,應當直接送交受送達人。本人不在交他的同住成年家屬簽收。受送達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屬拒絕接收的,送達人應當邀請有關基層組織或者所在單位的代表到場,說明情況,在送達回證上記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達人、見證人簽名或者蓋章,把訴訟文書留在受送達人的住所,視為送達。在我們的審查過程中,發現送達不規范。如明知被征收人不在家外出打工,那么你把文書送達給其家人了事,這就不算完整的送達,被征收人要是以外地沒有收到為由,你用什么來證明已經送達。最好還是對其成年的家屬制作筆錄,詢問有沒有轉告給被征收人,還是就是留置送達問題,在送達回證上沒有注意留置送達的原因,是當事人在場拒絕簽收還是當事人不在家其家屬拒收。
(五)申請執行時間。最高法院關于執行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的解釋第八十八條的規定,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其具體行政行為,應當自被執行人的法定起訴期限屆滿之日起180日內提出,逾期申請的,除有正當理由外,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有人提出,行政復議法規定行政處罰具有先定力,行政處罰送達后即可申請執行的問題,我認為,復議期間不停止執行的,是針對行政機關自己執行來講的,比如公安機關,法律賦予強制執行的權力,他作出的拘留處罰決定自己有權先執行,被處罰人申請復議不影響對拘留的執行。法律沒有賦予行政機關的強制執行權,那么只根據法律規定,在生效后申請法院強制執行。法院通過司法審查裁定準予或不準予強制執行。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六)關于執行問題。法院強制執行是以點帶面,為依法行政開創良好的執法環境,按現在法院的人力物力,都不可能承受和應對所有的非訴執行案件,因此主要還是依靠行政機關自己執行。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行政訴訟若干總是的解釋第九十一條的規定,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其具體行政行為,應當提交申請執行書,把以執行的行政法律文書、證明該具體行政行為合法的材料和被執行人財產狀況以及其他必須提交的材料(以下提供給法院的這些材料一律用A4紙)。
1、有償還能力拒不執行的情況,法院采取拘留、查封財產等措施。執行財產的,要提供被執行人具有執行價值的財產,沒有價值的財產如小電視、鄉下舊房屋等拍賣沒人要的東西,查封等于沒用。
2、有人沒財產的情況,對被執行人可以拘留,但是有二種可能,一種是拘留后家屬借款償還結案,另一種是拘留十五天沒有執行,又沒有財產可以執行,這類案件只能終結,法院的執行期限只有六個月。
3、沒人沒財產的執行,這一類最多,被執行人外出打工,法院根本無法執行,案件又不能結。象這類建議今后不要申請等當事人回來時申請比較好。
計生工作各鄉鎮、各村居委會存在不平衡,這個鄉鎮的常委、政府重視,計生工作就抓得緊,抓得好,征求社會撫養費工作就做得好,征收率就高,有的鄉鎮,領導不重視,做得就差一些,村委會、居委會同樣存在這種情況,我們在強制執行中,看得最明顯,重視的配合就積極主動,不重視的把申請執行表一交法院不聞不問,不積極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