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干部監督要“三到”

時間:2022-02-26 11:08:00

導語:領導干部監督要“三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領導干部監督要“三到”

當前,對領導干部不是沒有監督,而是缺少真正“到邊、到底、到位”的網絡式監督。如果說監督到邊是拉長監督網的“緯”,監督到底是延伸監督網的“經”,那么監督到位就是扣緊監督網的“結”。

一、監督要“到邊”

監督“到邊”是指實現黨內監督和社會監督的緊密結合,做到黨內監督與黨外監督并行,部門監督與群眾監督并舉,擴大監督人員覆蓋面,達到沒有不受監督的權力,沒有不受監督的干部。

1、黨內監督。領導干部要以普通黨員的身份過好雙重組織生活,以保持黨員先進性教育為契機,帶頭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自覺接受黨組織的教育、監督和管理。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凡屬重大決策、人事任免、重要項目安排、大額資金使用等,都需要集體討論,充分釀釀,杜絕個人專斷。

2、職能部門監督。部門之間要經常通報情況,溝通信息,分析動態,協調監督。紀檢、組織、司法、審計等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能,既要搞好監督檢查,加大對違紀行為的查處力度,又要加強教育,健全制度,從源頭上預防和制止腐敗。

3、群眾監督。干部監督應走群眾路線,調動群眾監督干部的積極性。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干部生活在群眾之中,要改“暗箱操作”為“陽光操作”,增強權力使用的透明度,讓群眾享有更多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依靠群眾選人,選群眾信得過的人。近年來,普遍實行的村務公開、廠務公開、政務公開、聘請干部工作監督員等,就是加強群眾監督的有效舉措。要進一步拓寬監督渠道,創造一個群眾敢于監督、善于監督、能夠監督的良好氛圍。

4、輿論監督。輿論監督具有輻射面廣、透明度高等特點,在干部監督中有著獨特的作用。少數干部不怕內部通報,就怕公開見報。盡管在現實生活中輿論監督難度比較大,但我們應積極探索,選好突破口,加大已查處案件曝光率,給其他干部以警示。

二、監督要“到底”

社會轉型期給干部監督提出了許多新要求,要做好干部監督工作,必須延長監督的鏈條,把對干部的監督貫穿于任前、任中、任后的各個環節。

1、任前監督。任前監督就是嚴把干部入口關,防止干部“帶病上崗”。要堅持德才兼備,任人唯賢;反對任人唯親,以地域劃線。要嚴格貫徹執行《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大力推行考察預告、差額考察、任前公示、公開選拔、競爭上崗、投票表決等制度和辦法,不遷就,不照顧,不搞平衡,真正把政治素質好、工作能力強、實績顯著、群眾公認的人選拔上來。

2、任中監督。主要是對任期中的干部采取教育、談話、考核、考察、任中審計,誡勉等措施實施監督。要不定期地對干部的思想、工作、學習、廉政、勤政的情況進行檢查,隨時掌握干部的思想及工作動態,發現問題,及時加以解決。

3、任后監督。干部任職后特別是任期屆滿時,要認真總結經驗,寫出述職報告。述職時要認真匯報任期內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情況,取得的成績,存在的不足及廉潔自律情況,實事求是地作出自我評價。然后進行民主評議和組織鑒定。離任的還要按規定進行任期經濟責任審計。

三、監督要“到位”

監督“到位”是指監督要抓住要害,突出重點,實施有效監督,增強監督效能。“結”不牢,必有漏網之“魚”。

1、突出“一把手”監督。在各級領導班子中,“一把手”處于核心地位,責任重大,出了問題危害大,影響也大,因此要把對各級“一把手”的監督作為干部監督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利用多種形式和機會與黨政“一把手”談心談話,加強對“一把手”的全面考核,結合年終考核與總結,建立黨政“一把手”年度報告制度,將思想、工作、廉潔自律以及抓班子自身建設的情況,向組織部門作出報告。對“一把手”在權力上給予必要的限制和制約,嚴格請示匯報制度,強化管理責任制,監督他們把好用權關、用人關、用錢關,努力做到干部的權力行使到哪里,監督就延伸到哪里。

2、突出重點單位和崗位監督。人、財、物的部門和執紀執法機關的領導干部容易成為被拉攏、腐蝕的對象。對在這些單位和崗位的領導干部,要重點進行監督管理,以使他們更好地使用手中的權力,少犯或不犯錯誤。對重點崗位和熱點崗位的干部定期輪崗。對重點單位和崗位的內部事務可以實行政務公開,接受群眾監督。

3、突出關鍵環節監督。要緊緊抓住人財物管理等權力運作的關鍵環節和部位實施監督,特別是在干部本人職務升遷、崗位變動、離退休,單位機構人事調整、重大工程項目審批上馬或大額資金使用,家庭婚喪嫁娶、搬遷、生病住院及重大節日等腐敗行為易發生的高峰期,強化對這些關鍵環節的監督,就是抑制了“權力腐敗”最重要的發生期。同時要抓住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思想上、作風上已開始出現問題“征兆”的干部,如平時工作敷衍了事,上班時萎靡不振,下班后精神抖擻等。強化對這部分人的監督,就抓住了干部易犯錯誤的主體,有利于保證干部隊伍的純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