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發揮組織工作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

時間:2022-02-27 10:47:00

導語:淺談如何發揮組織工作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如何發揮組織工作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的一個新的執政理念,也是我們黨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至于什么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總書記已經很明確地告訴了我們,他指出:“我們所要建立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卑凑者@一要求,結合自己多年來從事組織工作的一點體會,我認為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組織工作還存在一些傾向性問題,值得我們去研究和探討。一是黨員發展向一線傾斜、向優秀青年傾斜、向高知識群體傾斜的氛圍還不夠濃厚,特別是農村地區,由于打工熱潮的興起,大部分優秀青年農民外流,在黨員發展上存在很多制約性因素,從而導致農村黨員隊伍建設出現青黃不接,農村黨員隊伍呈現老年化趨勢。二是對流動黨員的管理還缺乏有效的措施,特別是當前,有部分黨員流出之后便與組織失去聯系,致使黨組織對流動黨員難以進行有效的教育、監督和管理。同時,對“兩新”組織黨組織的設置還有很多難度,黨建活動的開展還要增強靈活性。三是年輕干部選拔任用的視野比較窄,脫穎而出的環境還不夠優厚,特別是婦少非的選拔任用還有很多障礙性因素。當前,年輕干部的選拔培養,由于受身份的限制,加上具有公務員身份的年輕干部少,有些身份外的優秀年輕干部進入公務員隊伍的途徑少,使得年輕干部的選拔任用的面比較窄,影響了干部隊伍的整體素質提升。在婦少非干部選拔上,同樣存在干部隊伍結構性需求和選拔范圍較窄的矛盾。四是干部教育培訓的方式還比較簡單,內容也比較單一,與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構建和諧社會不相適應。在干部教育培訓上,目前大多仍是沿用傳統的教育培訓方式,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重政治輕經濟的現象。由于受黨校師資水平的限制,在干部培訓課程設置和內容安排上與干部的實際需求有差距,與新任務新工作的要求有差距,從而使得干部教育培訓缺乏針對性、實效性。五是干部監督制度多,但落實較難。特別是對單位“一把手”的監督,由于“一把手”職務的特殊性,往往出現“上級難以監督,下級不敢監督,內部不好監督”的局面,監督很難到位。六是組工干部自身建設還有待進一步加強,特別是基層組工干部走出組織部門后,如何適應新的工作環境,還要加強鍛煉提高。針對這些傾向性問題,我認為要切實推進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必須要在組織工作的各個領域進行創新、著力。

一、要進一步加強干部隊伍和領導班子建設,提高構建和諧社會的能力

1、按照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干部隊伍。從桃源干部隊伍的現實情況來看,我們還有一些干部面對構建和諧社會的新形勢新任務,思想認識還不高,對社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認識還不深,解決實際問題的辦法還不多,還不能很好地適應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因此,要構建和諧社會,加強干部隊伍建設是關鍵所在。一是要加強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提升干部隊伍素質。要改變傳統的干部教育培訓方式,本著“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改進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加大經濟、法律和社會管理等知識的培訓力度,提高各級干部構建和諧社會的能力。要采取下派任職、上掛鍛煉、交流輪崗等方式,加強干部的實踐鍛煉,不斷提高各級干部管理社會事務、協調利益關系、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和開展群眾工作的本領。二是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正確的用人導向。以健全選拔任用和管理監督機制為重點,建立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用人機制,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風上過得硬的優秀干部選拔到各級領導崗位上來。對那些長期在條件艱苦、工作困難的地方工作的干部,要高看一眼;對那些不圖虛名、踏實干事的干部,要多加留意;對那些埋頭苦干、注重為長遠發展打基礎的干部,絕不能虧待。對那些官氣十足、暮氣沉沉、好大喜功、弄虛作假的干部,決不能提拔重用,防止跑官要官、投機鉆營的人如愿以償,防止作風不正、群眾反對的人“帶病上崗”、“帶病提拔”。同時,積極完善和推進領導干部職務任期制,暢通干部“下”的渠道,進一步優化干部隊伍結構,真正在干部隊伍中形成“心齊、氣順、風正、勁足”的和諧局面。三是要加強“婦、少、非”干部的選拔培養力度。構建和諧社會就是要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可用力量,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服務。因此,作為主管干部工作的黨委組織部門,要通過培養選拔一批優秀的非黨干部和派干部,以促進共產黨和各派的和諧共存,積極調動和發揮好各派和其他社會組織的參政議政作用;要通過培養選拔一批優秀的少數民族干部,以促進各民族之間的團結協作;要通過培養選拔一批優秀的婦女干部,以充分調動她們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中的積極作用。四是要建立科學的干部實績評價體系。要客觀、準確地評價干部的德才表現和工作實績,引導各級干部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牢牢把握發展這個第一要務,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同時,牢固樹立“抓發展是政績,抓穩定也是政績”的觀念,積極化解社會矛盾,切實維護社會穩定,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進而實現社會的和諧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

2、按照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全面推進領導班子建設。構建和諧社會必然要求我們黨的各級領導班子首先是和諧的,但從我縣的情況看,有少數領導班子在“一把手”的帶班能力、班子的團結協作、促進一方經濟發展和造福一方群眾以及穩定一方局勢等方面與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特別是在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上缺乏新思路、新舉措。因此,必須要按照“政治堅定、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勤政廉政、團結協調”的要求,切實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建設,不斷提高領導構建和諧社會的能力。一是要加強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建設,增強構建和諧社會的政治責任感。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要堅持不懈地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建立有效的領導機制和工作機制,解決好改革發展穩定中的重大問題,解決好群眾生產生活中的迫切問題,解決好黨的建設特別是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建設中的實際問題,在推進構建和諧社會的各項工作中增強自覺性、減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二是以建設和諧領導班子為目標,優化各級領導班子結構。要大力培養選拔有科學發展、和諧發展意識的優秀年輕干部、少數民族干部、婦女干部和黨外干部,優化各級領導班子結構,切實增強班子整體功能,不斷提高領導構建和諧社會的能力。三是注重貫徹民主集中制原則,促進各級領導班子的團結協調。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原則,完善黨委議事決策的規則和程序,建立和完善黨內情況通報制度、情況反映制度、重大決策征求意見制度,堅持民主生活會制度,切實提高領導班子解決自身問題的能力,切實增強領導班子的團結和活力。

二、要進一步加強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為構建和諧社會奠定組織基礎

要構建和諧社會,首先必須要提高整個黨員隊伍的整體素質,讓廣大黨員真正成為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的排頭兵。一是要圍繞保持黨的先進性,加強黨員思想政治建設。要堅持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黨員的頭腦,進一步加大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成果的轉化和運用力度,切實解決好黨員隊伍在思想、組織、作風上存在的突出問題,充分發揮共產黨員服務群眾、凝聚額人心的作用,使廣大黨員切實增強黨的意識和構建和諧社會意識,提高思想政治素質,練就做好工作、服務群眾的過硬本領。二是要圍繞改善黨員隊伍結構,認真做好發展黨員工作。按照“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改善結構、慎重發展”的“十六字”方針,始終把發展黨員的質量放在首位,重點做好在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干部中發展黨員的工作;注意在生產和工作一線、高知識群體和青年中發展黨員;也要積極穩妥地做好在新的社會階層中發展黨員的工作,擴大黨的階級基礎,努力建設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規模適度、作用突出的黨員隊伍,為構建和諧社會奠定良好基礎。三是要圍繞增強黨員隊伍活力,加強和改進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按照“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方針,積極探索建立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新機制,堅決改變一些黨組織和黨員紀律松弛和軟弱渙散的現象。要通過集中教育活動與日常教育管理相結合,不斷加強黨員教育管理的載體建設,不斷拓展黨員教育管理渠道。積極推行“鄉村夜話”、“黨員聯戶帶創”等黨建主體活動和“黨員進社區”、“無職黨員定崗定責”等工作,關心幫助生活困難黨員和“三老”人員(老黨員、老干部、老模范),引導廣大黨員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發揮作用、建功立業。同時,要探索建立正常的黨員退出機制,疏通黨員隊伍“出口”,加大對不合格黨員的處置力度,保持黨員隊伍的先進性。

基層黨組織是黨的基石。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當前,基層黨組織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執政環境不優,執政能力不強。特別是農村基層黨組織由于大多都是負債運行,消赤減債的壓力大,因而他們在如何去帶領群眾謀發展方面投入的精力不多,想的辦法不多。因此,當前基層黨組織應按照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重視提高五種能力,即服務和協調能力、推進基層民主的能力、為群眾辦事的能力、化解社會矛盾的能力、對黨員的教育管理能力。發揮基層黨組織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重要作用,當前要抓好三個重點:一是要堅持不懈地抓好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圍繞“三農”問題,深入開展農村黨的建設“三級聯創”活動,整頓軟弱渙散的農村基層黨組織,穩定加強農村基層干部隊伍,暢通農民群眾表達心聲的渠道,建立矛盾糾紛調處機制,發展壯大鄉村集體經濟,加強村組織陣地建設,辦好農村公益事業,促進農村的改革、發展和穩定。特別是在民主政治建設方面,要突出和諧社會的要求,擴大民主范圍,提高群眾的民主意識,充分調動人民群眾參政議政的積極性,組織群眾保護和運用好自己的民主權力,加強他們對基層黨組織的監督意識,促進農村社會的和諧發展。二是加大社區黨建工作力度,促進城市的和諧發展。面對日益加快的城市化、城鎮化進程,要以服務群眾為重點抓好社區黨的建設,突出社會關懷和利益調整功能,為居民群眾排憂解難,關心幫助城市弱勢群體,維護安定祥和的社區秩序,共同創建“和諧社區”。三是加強企業黨建工作,充分發揮黨組織在企業改革發展中的政治核心作用。要積極支持企業黨組織加強對企業工會、共青團等群眾組織的領導,教育引導廣大職工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靠黨的組織優勢凝聚人心,促進企業發展,維護社會穩定。本著“有利于加強黨的領導、有利于開展黨的活動、有利于促進企業發展”的原則,加強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建設,黨組織要支持、保證和監督企業健康發展,協調解決影響企業發展的各種矛盾糾紛,積極維護企業員工的合法權益,努力做到為企業所需要、為投資者所理解、為黨員所歡迎、為員工所擁護,使黨的領導、黨組織的作用更加有效地覆蓋各類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快速發展。

三、要進一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人才保障

“和諧社會,人才為本”。作為組織部門在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的進程中,必須要按照“黨管人才”的要求,充分發揮人才這個“第一資源”的作用,最廣泛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激發各方面的創造活力。

一是要全面貫徹“四個尊重”的方針,營造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社會氛圍。要樹立科學的人才觀,把知識、能力、業績和品德作為衡量人才的標準,不唯學歷、不唯資歷、不唯職稱、不唯身份。要搭建平臺,搞好服務,營造鼓勵、支持、激發人們干事業的社會環境,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匯聚成構建和諧社會的強大動力。

二是要發揮組織部門牽頭抓總作用,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宏觀管理。作為組織部門必須要認真履行牽頭抓總的職責,把優秀人才聚集在黨的旗幟下,同心同德進行和諧社會建設。要按照管宏觀、管政策、管協調、管服務的要求,進一步加強對人才工作的統籌協調和宏觀指導,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完善配套政策,建立健全人才的培養、評價、選拔任用和激勵機制,有效盤活人才總量,大力提升人才素質,不斷優化人才結構,以適應和諧社會建設對人才總量、結構和素質的要求。緊緊圍繞本地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切實搞好人才資源的開發、培訓、教育和使用。緊緊抓住培養、吸引、使用三個關鍵環節,堅持“三支隊伍”一起抓,以培養造就高層次人才為重點帶動整個人才隊伍建設,為和諧社會建設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三是要不斷創新用人機制,切實增強人才隊伍的活力。要進一步按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總體要求和部署,加大改革力度,努力形成知人善任、廣納群賢、人盡其才、能上能下、充滿活力的用人機制。遵循人才資源開發規律,堅持市場配置人才資源的改革取向,打破體制障礙,疏通各類人才隊伍之間、不同單位和地方之間人才流動的渠道,積極探索向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提供人才服務的途徑和方法。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制定靈活的政策,促進人才的柔性流動,既大力引進用好外來人才,又重視用好本地現有人才。建立健全與業績密切相聯、鼓勵人才創新創造的分配制度和激勵機制,做到以事業留人、以待遇留人、以情感留人、以環境留人,依靠“人才洼地”托起“發展高地”,從而為加速推進和諧社會建設提供堅強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四、要進一步加強組織部門自身建設,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組織保證

織工作主要是做人的工作,而人又是生產力發展的決定因素。因此,按照“對己清正,對人公正,對內嚴格,對外平等”的要求,加強組織部門和組工干部隊伍自身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前提。因此,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我們應該重點抓好組織部門和組工干部隊伍自身建設。切實提高組織部門和組工干部科學選人用人的能力,不斷建立健全科學的選人用人機制,做到知人善任。特別是要在選準用好干部上下功夫。因為如果用好了一個人,就能引導一方干部群眾“見賢思齊,見不賢而自省”;如果用錯了一個人,就會挫傷一大批人的積極性,甚至使黨和人民的事業受到損害。同時,在干部選拔任用上還要善于處理好擴大民主與科學用人的關系,進一步規范群眾對干部選拔任用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監督權,建立科學、公正、合理的干部實績評價機制,大力推進干部工作的科學性;要處理好個人能力與整體合力的關系;選人用人既要看個人的能力水平,又要因崗選人,用人所長,合理搭配,注意發揮班子的整體合力;要處理好能上與能下的關系,努力形成不僅“犯錯誤”要下,工作不勝任、不稱職要下,相形見絀者要下,而且為培養后備干部主動讓賢也要下的觀念,促進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為構建和諧社會選配一支精干的干部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