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主題高舉偉大旗幟

時間:2022-06-20 04:44:00

導語:牢牢把握主題高舉偉大旗幟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牢牢把握主題高舉偉大旗幟

黨的十七大的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學習貫徹十七大精神,最重要的就是牢牢把握大會的主題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旗幟,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旗幟

旗幟是黨的靈魂,是把全黨和廣大人民群眾凝聚在自己周圍齊心協力共同奮斗的強大精神力量。鄧小平在黨的十二大開幕詞中,宣告了我們黨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一個基本結論:“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經過幾十年的曲折探索,付出了巨大代價得來的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其中也吸取了許多國家共產黨興衰成敗的經驗教訓。自從那時以來,我們黨歷次代表大會的主題都是圍繞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展開的。十三大報告的題目是“沿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前進”,十四大報告的題目是“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十五大報告的題目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十六大報告的題目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十七大報告的題目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這無可置疑地表明,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成為我們黨和國家全部工作的主旋律,成為當代中國的最強音,成為13億中國人民的主心骨。

我們黨之所以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是因為它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旗幟,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旗幟。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之所以能夠在一代人的時間里發生翻天覆地的歷史巨變,取得史無前例的偉大進步,給13億中國人民帶來超過歷史上任何時期的實實在在的利益,并且獲得了全世界的敬佩,被稱為“中國奇跡”,關鍵在于我們黨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根據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帶領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踐已經充分證明,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道路,才能引領中國人民擺脫貧困,走向小康,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成為13億中國人民的共同理想。同志在十七大報告中對此作了精辟的概括:“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這條道路和這個理論體系。”

只有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

十七大報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作了權威性的概括,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條道路是我們黨領導全國人民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下,從當前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積極實踐大膽探索,不斷總結經驗教訓,不斷用實踐結果檢驗自己的認識,逐步完善各項方針政策措施辦法,一步一步走出來的,至今已經形成了全黨全國人民一致擁護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經驗,形成了一整套比較定型的思路和做法。這條道路的形成,傾注著從黨中央三代領導集體到各級領導干部和各行各業廣大群眾的心血和智慧,我們自己都不同程度地為它作出了貢獻。這條道路完全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和中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適應時代潮流和當前的國際環境,全面體現了社會主義的價值理想,成為廣大中國人民的自覺實踐,受到世界各國有識之士的交口贊譽,甚至連一些對馬克思主義、共產黨和社會主義抱有偏見的人,也不得不承認我們的偉大成就。只有毫不動搖地沿著這條道路前進,我們才能建成惠及十幾億人民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所以,在當代中國,只有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

十七大報告還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作了總括性的命名,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這個理論體系,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凝結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不懈探索實踐的智慧和心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黨最可寶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體系。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在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自覺實踐中,不斷把經驗上升為理論,并且與時俱進豐富和發展黨的基本理論,先后形成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這些重大理論成果。它們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一脈相承的階段性成果,都是我們黨指導思想的組成部分,共同構成了一個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體系。

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面對“”的慘痛教訓和社會主義事業的重大挫折,迫切需要回答社會主義道路到底怎么走的問題。他們在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艱辛探索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取得初步經驗的基礎上,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徹底否定“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理論和實踐,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抓住社會主義的本質,搞清了中國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階段,制定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下決心根本改變資源配置方式,創立了鄧小平理論。

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受命于國內嚴重政治風波和蘇東劇變的重大歷史關頭,經歷了重大自然災害和經濟風險等嚴峻考驗,迫切需要回答共產黨怎樣才能立于不敗之地的問題。他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堅持改革開放、與時俱進,創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體制,開創全面開放新局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形成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綱領和一整套思路、方針、政策,創立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黨的十六大以來,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的歷史進程中,面對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迫切需要回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才能更好更快發展的問題。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發揚求真務實、開拓進取精神,堅持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的實際,科學分析我國全面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新機遇新挑戰,全面認識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深刻把握我國發展面臨的新課題新矛盾,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借鑒國外發展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

這三大理論成果都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產物,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充分顯示了馬克思主義來自人民群眾改造世界的實踐,又在實踐的推動下不斷豐富發展的本質特征和旺盛活力。同志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在新的發展階段繼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報告深刻闡述了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地位、理論淵源、現實依據和科學內涵,提出了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并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闡述了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認真學習、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實十七大提出的各項要求,就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的最好的實際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