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關黨組織與社區黨組織結對共建的成效與創新

時間:2022-07-08 08:33:00

導語:機關黨組織與社區黨組織結對共建的成效與創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機關黨組織與社區黨組織結對共建的成效與創新

開展機關黨組織社區黨組織結對共建活動,是新時期加強和改進機關黨的建設的一種新的探索,是在黨和政府與人民群體之間架起的一座橋梁,更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自*年5月區級機關工委協同區委組織部啟動機關黨組織與社區黨組織結對共建活動以來,經過六年的探索,結對共建的范圍更加擴大,內涵更加豐富,形式更加多樣,進一步增強了機關黨員干部的宗旨意識和群眾觀念,促進了機關黨風、政風建設,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初步形成了活動的長效機制,受到了社區居民群眾的歡迎。但通過調研座談和情況反饋,也感到結對共建活動要成為兩個率先、三個文明協調發展先導區、示范區、構建和諧鼓樓的推進器,還需要從制度創新、載體創新等方面加以思考和探索,才能把結對共建活動變為機關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的自覺行動,才能做成機關黨建的品牌。

一、結對共建活動取得的成效

1、擴大范圍,做到三個“全覆蓋”。一是機關黨組織與社區黨組織結對全覆蓋。在原先45個機關黨組織與社區黨組織結對的基礎上,現在已促成區級機關所有在職黨組織與社區黨組織全面結對共建,為深化結對共建活動奠定了堅實的組織基礎。二是機關黨組織參與社區黨建和社區建設全覆蓋。從調研和情況反饋來看,機關黨組織從開始時的單一幫扶,到現在的指導、幫助和全面參與社區黨建、社區建設,對機關黨組織和黨員干部了解、聯系、服務基層、服務居民群眾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三是機關黨組織結對幫困全覆蓋。機關黨組織始終把幫扶困難群眾作為結對共建活動中的一項重點工作,做到三個“有數”,即:對社區困難家庭總戶數有數,對特困戶的家庭現狀有數,對不同對象的幫扶方式有數。據統計,截止*年底,機關黨組織長期幫扶困難家庭已達186戶,平均每個機關黨組織幫扶3.72戶。

2、拓展內涵,實現三個新進展。一是在指導幫助社區黨建的深度上有新進展。*年初全區街道調整,改居民委員會為社區居委會,我們把加強社區黨的建設,提高社區黨建水平,作為結對共建活動的重點,從建立健全黨建工作制度入手,對社區黨建工作進行指導幫助。區委黨校黨支部率先在結對社區成立了全市第一個社區黨建議事園,緊緊把黨建理論研究與社區黨建實際相結合,每季度1期,每期1-2個主題進行開放式的座談研討,既豐富了黨校對黨建理論研究,也擴大了社區黨的工作的覆蓋面,增強了社區黨組織的凝聚力。在第二批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結對的機關黨組織積極參與社區黨員的先進性教育活動,主動為社區黨組織傳授先進性教育活動的做法和經驗,為社區黨組織提供各種學習資料,據統計,在第二批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機關黨組織共為社區黨員上黨課47次,舉辦輔導講座10次,組織社區黨員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2次,社區參與黨員達3000余人次。二是在為社區排憂解難的強度上有新進展。重視把結對共建活動作為深入社區、了解社區、為社區解難事辦實事的重要抓手,充分發揮機關部門的職能優勢,每年協調落實社區和居民群眾“急、難、愁”的實事項目1-2個。區紀委監察局機關黨支部在共建中得知上海路193號院一衛生死角多年得不到清理,居民反映強烈時,主動與有關部門多次協調,不僅清理了垃圾,還在原址上修建了花壇,改善了小區的環境。據統計,結對共建六年來,機關黨組織協調解決社區建設疑難問題63個,完成辦事實項目112項,提供社區建設資金達25.32萬余元。三是在結對幫困的力度上有新進展。重視把結對共建活動作為機關黨員干部知民意曖民心的重要途徑。結對伊始,機關黨組織主要對社區特困群眾實施資金和物質幫扶,存在著面窄、不治本等諸多問題,在幾年的幫扶中,特別是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以來,我們動員和組織機關黨組織及廣大黨員開展大規模的助老、助學、助醫、助就業等幫困送溫暖活動。僅*年春節期間開展的“每名黨員走訪一戶困難戶”活動,機關千名黨員走訪慰問困難家庭1092戶,慰問錢物總計達19.17萬元,收集群眾反映的困難和意見650條,解決群眾生活難題270個。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黨支部主動變群眾上訪為機關黨員下訪,在結對社區舉辦免費就業培訓班,召開再就業專場招聘會。據統計,六年來機關黨組織共為社區下崗失業人員提供再就業崗位51個,有42個下崗失業人員重新走上了工作崗位。在總體上加大幫困力度的同時,通過進一步整合資源,以長效性幫困為主,做到臨時性幫困與長效性幫困相結合,堅持結對幫困對象均由社區提供,形成對政策性幫困工作的有效補充,力爭避免幫困工作的重復和遺漏,提高了幫困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區科技局黨支部得知結對的頌德里社區劉秀章家庭急需6萬元為小孩做心臟辨膜手術時,主動送去2.82萬元,使手術得己順利進行。

3、形式多樣,堅持三個緊密結合。一是結對共建活動與加強機關黨員隊伍建設緊密結合。做到既積極支持、幫助結對的社區黨組織做好黨建、社區建設等工作,又虛心向社區黨組織和群眾學習,促進機關作風的轉變和全面建設。通過調研了解到六年來的共建活動,雙方黨組織之間的感情不斷加深,絕大部分機關黨組織成為社區“兩會”的主要成員,建立了定期活動和互訪、定期交流工作思路和經驗、定期互聽黨課和共過組織生活、定期了解群眾疾苦和聽取群眾意見等制度。廣大黨員在結對共建活動過程中,了解群眾、理解基層,在實踐中接受教育,在服務中轉變作風,在聯系社區和群眾中增強了“公仆”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同時也促進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的提高。二是結對共建活動與服務群眾、宣傳群眾緊密結合。結對共建活動中,機關黨組織充分利用宣傳欄、黑板報、標語、展板、小電影等,直觀形象地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宣傳區委區政府的目標任務、宣傳機關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情況、宣傳科普、法律、環保、健康等方面的知識。許多機關黨組織在結對幫困中,不僅在物質上給予幫助,而且重視精神上的關懷和引導,鼓勵困難群眾自強自立、勤勞脫貧。區紀委監察局、區委組織部、物價局、旅游局等黨支部定期組織部分黨員到結對社區聽取群眾意見,開展服務群眾、宣傳群眾活動。區環保局、建設局和民政局機關黨支部在解決社區建設與群眾關心的問題的同時,對一些不符合政策規定的訴求,耐心做好宣傳解釋工作,求得群眾對黨和政府有關政策的理解和支持;對客觀條件不具備、一時無法解決的問題,落實專人跟蹤服務,認真予以解答。三是主題實踐活動與發揮職能優勢緊密結合。先后以“六個一”、“五送社區”和“三個點”建設為內容,與機關各部門的職能相結合,開展主題實踐活動,創建特色社區。文化局黨支部結合“文化鼓樓”的創建,在結對社區建立了流動圖書站和讀書基地,成立了老年腰鼓、小學生詩詞朗誦等五個文藝團隊,活躍了社區文化生活。政法委黨支部結合“平安鼓樓”的創建,在結對社區舉辦綜治、法律講座,出資*余元對小區進行綜合治理,在社區建立由退休黨員和低保人員參加的兩支巡邏隊,使結對社區成為全區“平安社區”創建的樣榜。區環保局黨支部結合“綠色鼓樓”創建,在結對社區從提高居民的環保意識入手,開展環保知識的宣傳教育,組織機關黨員干部到社區開展油煙、污水等專項整治義務勞動,使結對社區創建成為全區第一個“綠色社區”示范點。科技局黨支部結合“科技鼓樓”的創建,出資2800元為結對社區建起了科普長廊,舉辦科普夏令營,送科普讀物、科普電影等,在全省建立了第一個“科普社區”。區法院黨委在結對社區開設了“社區法庭”,區檢察院黨委在結對社區建立了青少年維權崗,司法局黨支部在結對社區開辦了鄰里糾紛調解室,還有許多黨支部根據部門優勢開展了各具特色的共建活動,擴大了機關黨組織和黨員在群眾中的影響。

二、結對共建活動存在的問題

1、共建認識存有盲區。個別機關黨組織或黨組織負責人還不能站在全局的高度認識結對共建活動的意義,主動性、熱心度不夠,存在推一推動一動的現象。在一些社區黨組織中存在著結對共建活動是“傍大款”,使機關黨組織很為難,影響了共建活動的有效開展。

2、共建制度有待完善。現有的結對共建情況反饋制度、聯絡員定期聯系工作制度,還存在反饋不夠及時、欄目設置不夠合理、反映問題不夠準確等問題,不能有效地對結對共建活動進行制度上要求、規范化操作、量化性考核,造成共建活動發展不平衡。

3、共建載體不夠活躍。上黨課、辦講座、走訪慰問等活動形式確實受到了社區的歡迎,支撐著整個活動的開展,但還跟不上社區不斷發展的形勢和要求,跟不上鞏固和擴大黨的執政基礎的要求,還存在著“不適應”、“不符合”等問題。

4、共建與工作關系的協調不夠。機關黨員都有自己的行政業務工作,而且任務越來越重,標準越來越高,不能集中一定的精力開展共建活動,加上行政主要領導支持度的高低等因素制約,使共建活動的質量、黨員的參與度等均受到一定影響。

三、結對共建活動的創新思考

六年的結對共建活動取得的成效是實實在在的,基本達到了預期目的。通過調研、座談和情況反饋上來的13多條意見建議,促使我們對結對共建活動進行再認識,也引發了深層次的思考。

1、結對共建活動的主旨應體現在加強社區黨建上。社區黨組織是黨的組織結構中最小的細胞,是黨的執政基礎能否鞏固的關鍵。結對活動中,機關黨組織除了繼續指導、幫助社區黨組織建立健全各項黨建工作制度、開展黨日活動外,要不斷地了解和把握社區黨建工作的規律,創新黨建工作方式,把社區結對支部作為機關黨建的聯系點,引導幫助共建社區拓寬黨建工作思路,增強黨建工作活力,提高黨建工作水平;如開展共建雙方支部委員的結對、黨員間的結對,為社區黨組織提供黨員教育管理的好做法、好經驗等,促進社區黨組織凝聚力、號召力、戰斗力的提升。

2、結對共建活動的作用應體現在轉變作風上。要把結對社區作為機關部門和黨員干部增強社區意識、服務社區、服務百姓的有效平臺,把社區支部作為機關支部為民辦事的服務點,充分發揮機關部門的職能優勢,共同研究、排出辦實事項目,積極協調解決群眾最關注、最盼望、最急需解決的問題。要逐步把結對共建活動向廣大機關干部延伸,使機關黨員干部在參與共建活動中,更多地了解社區、理解基層,促進機關部門在制定各項政策措施中更加貼近基層實際、貼近居民百姓,更具可操作性。

3、結對共建活動的載體應體現在創建特色上。把社區結對支部作為機關黨建和部門職能的宣傳點,通過社區黨建議事園、社區議事會等居民群眾參與率較高的有效載體,協助、指導并參與做好宣傳群眾、發動群眾、組織群眾、聯系群眾的工作,運用多種形式拓展活動內涵,開展諸如“綠色社區、文化社區、平安社區”等特色社區的創建活動,努力構造和諧社會的人際關系,密切黨和政府與基層群眾的聯系。

4、結對共建活動的制度應體現在可操作性上。現行的落實結對幫扶工作的“三定一訪一反饋”制度(“三定”:定人、定期、定額,“一訪”重大節假日和傳統節日必訪,“一反饋”定期向機關工委反饋幫扶情況),落實結對共建活動的“四定”制度(即:定人負責、定期分析、定期檢查、定期總結表彰)較好地促進了結對共建活動的開展。在調研中我們感到把結對共建活動用制度的形式確定下來,是建立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長效機制的一個重要注釋,其制度建設既要在內容和形式上體現黨的先進性,又要有共性的規定和剛性的要求,還要符合和貼近機關實際,在設置上體現出更多的靈活性和可操作性。是否可以制定出臺《關于深入開展機關黨組織與社區黨組織結對共建活動的意見》,把“先鋒工程”作為主要內容,對活動的范圍、標準等進行明確要求和規定,將共建活動情況列入黨組織考核、評優和黨員評議的內容,保證結對共建活動不間斷、有成效。

5、結對共建活動的福址應體現在構建和諧社會上。要對機關黨組織結對幫困、機關科以上干部“一助一”幫扶和機關中層領導干部“雙進雙評”工作進行認真的疏理、調整,盡可能地將三者有機結合,促進幫扶效果的提高。要延伸和拓展結對幫扶的渠道,發揮機關的優勢,把物質資金幫扶與技能培訓、提供就業崗位、就業政策扶持等相結合,提高困難群眾的自身造血功能,逐步使更多的困難群眾走出困境。同時,要把結對幫扶作為社會保障體系的有效補充,把社區邊緣戶納入幫扶的視線,予以關注和關愛,讓更多的居民群眾分享我區改革和發展的成果,促進和諧鼓樓的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