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經營方式搭建三農服務平臺

時間:2022-07-17 03:51:00

導語:改變經營方式搭建三農服務平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改變經營方式搭建三農服務平臺

近年來,我們堅持以服務“三農”為立社之本,搶抓“新網工程”和“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的重大機遇,大力發展日用工業品、農資、農產品、煙花爆竹和再生資源五大經營網絡,取得了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市供銷社及所轄13個縣(市區)供銷社各類經營服務網點11000多個,年購銷總額120億元左右,年實現利稅近億元。目前,我們已建成2個大型市級配送中心和29個縣級區域性配送中心,縣、鄉超市、村級日用品農家店、農資連鎖店和村級農產品收購店8000多個,基本形成了覆蓋全市的農村現代流通網絡。

南陽市供銷社在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一度出現了經營萎縮,陣地失守,效益下滑,虧損增加的局面。我們在長期艱苦的探索中形成共識:即“抓改革、活資產、建網絡”,在深化改革、盤活資產的基礎上,下大功夫打造現代流通網絡,用現代流通網絡改造傳統的經營方式,奠定供銷社生存發展的基礎,搭建為“三農”服務的重要平臺。我們把“網絡建設”作為“一號工程”來抓。建設一縣兩中心:日用工業品配送中心、農資配送中心;一鄉兩超市:日用工業品超市、農資超市;一村三店:日用工業品農家店、農資農家店、農副產品收購店。

我們以產權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充分利用供銷社原有網絡為平臺,實行多種經濟成分和多策并舉的方針,廣泛吸收各種社會資本和內部職工入股,大力改造原有網點和“雙代點”,積極吸納和整合各種社會資源,發展壯大供銷社的實力和根基。我們還通過強化資產股權和商品配送兩個關鍵紐帶的作用,建設規范化連鎖經營管理平臺,著力打造高質量的新型網絡。幾年來,我們先后投資2.6億元,改造網點8300多個,覆蓋了全市90%左右的行政村,初步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區域流通網絡體系,年連鎖經營額達到32億元。

南陽農副產品資源豐富,農民賣難問題較突出。我們把“新網工程”網點建設與發展專業合作社和農產品龍頭企業對接起來,較好地實現了“農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的“雙向流通”。目前,我們已發展專業合作社380余個,帶動社員20余萬戶,培育農產品龍頭企業17家,帶動農戶10.6萬戶,走“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的路子,引導農民共同進入市場,年助農增收2.5億元,有力促進了當地農業產業化發展。

通過大力發展農村現代流通網絡,供銷社又重新恢復并固守了經營陣地,從根本上改變了“線斷”、“網破”、“陣地失守”、“經營萎縮”的被動局面。“新網工程”建設的快速推進,不僅有力地支持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構建了為“三農”服務的重要平臺,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而且各級供銷社自身實力不斷發展壯大,加快了“二次創業”進程,也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