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壓電造成人身損害的案件應適用何種責任原則
時間:2022-07-18 04:36:00
導語:高壓電造成人身損害的案件應適用何種責任原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壓電造成人身損害的案件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錯誤”這句話來源于某中級人民法院的民事判決書,且該判決書以此為由判令受害人對損害結果承擔主要責任,筆者對此不敢茍同。
我們首先簡要回顧一下現代侵權制度的變化和發展,以便我們更加深刻的理解各個歸責原則的立法本意。民事侵權理論上有三個歸責原則:過失責任原則、無過失責任原則、公平責任原則。過失責任原則是傳統侵權行為法的一項原則,根據這一原則,無過失則無責任。但是,隨著大工業的出現,危險行業與日俱增,如果拘守侵權行為責任以過失為必要條件的原則,就可能使某些受害人遭受的損失無法得到賠償。因此,從19世紀末以來,在立法上出現了“無過失責任”的規定,即在特定的情況下,致人損害的一方即使沒有過錯也應承擔賠償責任。所謂“特定的情況”主要是指容易致人損害的企業和職業,如鐵路運輸業、容易患職業病的職業等。無過錯原則作為處理特殊侵權行為的原則,是由德國、奧地利和瑞士等大陸法系國家首先提出來的,稱為“原因責任”(在英美法系各國稱為“結果責任”原則),并為許多國家立法所接受。這是在傳統侵權行為法的過失原則之外的又一責任原則。在傳統侵權行為法理論之外產生的第三責任原則是公平責任原則。在19世紀,一些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民法都把過失責任原則作為法定的一般原則,無過失原則作為補充。但是,20世紀以來,這兩項原則對于一些特殊的侵權行為,如產品瑕疵致人損害、無行為能力人致人損害等難以適用。在這類案件中,致害人和受害人對于損害的發生可能都沒有過錯。如果根據過失責任原則而免除致害人的責任,未免有失公平。因此,為了解決侵權行為中某些過失責任原則和無過失責任原則所無法解釋的情形,在當代各國侵權行為法理論中便產生和發展了第三種責任原則——公平責任原則。根據這一原則,在某些復雜、特殊的情況下,法院可以在有“正當社會理由,而且法律許可時”不適用法律條文“而基于公平的考慮作出判決”。這一原則目前已為許多國家民法所接受。
《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三條的規定應是無過失責任原則在我國民法領域的具體體現之一,即“從事高空、高壓、易燃、易爆、劇毒、放射性、高速運輸工具等對周圍環境有高度危險的作業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如果能夠證明損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擔民事責任”。高壓電造成人身損害的案件應否適用無過失責任原則,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觸電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的第二條第一款給予了非常清楚明白的回答,即“因高壓電造成人身損害的案件,由電力設施產權人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三條的規定承擔民事責任。”所以高壓電造成人身損害的案件適用無過失責任原則在我國是有明確法律規定,是正確的。因為高壓電應屬危險事業,應屬容易致人損害的企業和職業的特定情況,適用無過失責任原則是符合建立該原則的歷史緣由和立法本意。那么前述民事判決中相反結論的原因何在呢?筆者認為問題出在對最高人民法院《解釋》第二條第二款的理解發生了偏差。
最高人民法院《解釋》第二條第二款原文如下:“但對因高壓電引起的人身損害是由多個原因造成的,按照致害人的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的原因力確定各自的責任。致害人的行為是損害后果發生的主要原因,應當承擔主要責任;致害人的行為是損害后果發生的非主要原因,則承擔相應的責任。”
有些同志沒有仔細研讀該條款,僅僅根據該條款中有“主要責任”、“非主要原因”和“相應責任”等詞語,就輕率地下了“高壓電造成人身損害的案件適用無過失責任原則錯誤”的結論。
本款規定的真正意思表示是:因高壓電引起的人身損害是由多個原因造成的,既有多個致害人或者說有多個被告人的情況下,應當分析各個致害人(被告)的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的原因力,以各自的原因力確定各自的責任。某一致害人(被告)的行為是損害后果發生的主要原因,應當承擔主要責任;某一致害人(被告)的行為是損害后果發生的非主要原因,則承擔相應(次要)的責任。本款針對的是觸電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中損害后果是因多個原因(多個致害人)共同作用造成的情形時,如何劃分多個致害人(被告)之間各自的責任問題,在多個致害人(被告)的情形下,應當根據各自的行為確定各自應當承擔的主次責任。這一點從《解釋》第二條第二款的整個原文都使用的是“致害人”的概念,并沒有使用“受害人”的概念也能得到印證。本款規定的主次責任劃分并不包括“受害人”在內,在“受害人”與“致害人”之間的責任劃分應當嚴格適用前款即《解釋》第二條第一款規定的無過錯責任原則,否則該《解釋》在同一條文的前后相鄰兩款之間就會自相矛盾。
為了說明這個問題,同時也為了說明無過失責任原則不能擴大到“致害人”之間適用的問題,筆者舉一案例。王某先修建了二層樓房,后當地電力部門在其樓房上空安全距離架設高壓電線,時隔不久,王某在未經當地電力部門批準的情況下,擅自在原有的二層樓房上增建了二層,樓房高度變為四層,樓頂基本與高壓電線平行。某日,王某一親屬(未成年)在其樓頂玩耍時,不慎觸摸高壓電線致殘。該親屬起訴時,列王某與當地電力部門為共同被告請求賠償,一審法院判決當地電力部門承擔全部責任,王某不承擔責任。該案因電力部門不服提起上訴,二審法院改判王某承擔主要責任,電力部門承擔次要責任。筆者認為一審法院在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時,發生了教條、呆板的錯誤,無過錯責任原則的適用只能在“受害人”與“致害人”之間適用,而不能適用于“致害人”之間,致害人之間的責任劃分還是要按照各自的行為與損害后果之間的原因力進行主次責任的劃分,二審法院的判決是正確的。因一審法院這種擴大無過失責任原則適用范圍的錯誤比較普遍,所以在制定《解釋》時,最高人民法院專門對此給予了明確規定,而我們有些同志卻因此走向了另一個錯誤,即在“受害人”與“致害人”之間排除無過失責任原則的適用。通過以上分析,我們應當確定,《解釋》第二條第二款的規定是針對多因一果的情形,在“致害人”一方進行責任劃分,而不是在“致害人”方與“受害人”方之間進行責任劃分,“致害人”方與“受害人”方之間只能適用無過失責任原則。
綜上所述,高壓電造成人身損害的案件在“受害人”與“致害人”之間適用無過失責任原則是正確的,是勿庸置疑的。
精品范文
10高壓并聯電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