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關于民事案件案由規定的修改建議
時間:2022-07-18 04:37:00
導語:法院關于民事案件案由規定的修改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接重慶高院轉《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征集〈民事案件案由規定(試行)〉修改意見的通知》,本院經組織民事案件的立案、辦案單位和調研部門進行座談討論及個別征求意見,一致認為,最高人民法院以法發(2000)26號頒發的《民事案件案由規定(試行)》,對于規范全國各級法院的民事案件案由,正確調整民商事法律關系,推動民商事審判工作及其改革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但由于七年來的變化較大,且基于民事案由體系本身的復雜性和內容的廣泛性,特別是《公司法》等一批主要民事法律的修改,各級法院以及訴訟當事人在案由的把握上發生了一定困難或偏差,實踐表明原有的案由規定急需調整或修改。我們的具體修改建議如下:
一、《民事案件案由規定(試行)》的體例調整
《民事案件案由規定(試行)》在體例編排上將民事案件案由分為四大部、五十四類及三百種具體案由。原無大礙,但新法的頒行已經導致體例失準,故需調整。在保留原有大類外,增加公司類和其他類兩大部份,由此形成的大類為六大部分:即合同糾紛類案由、公司糾紛類案由、侵權(權屬)糾紛類案由、婚姻家庭及繼承糾紛類案由、適用特別程序類案由、其他類案件案由。之所以將公司類案件案由和其他類案件案由獨立出來,是因為:第一,公司類案由因公司法有專門規定,且案由復雜而獨特,因而獨立成類有利于人民法院對此大類案件的規范操作和審判管理。第二,設其他糾紛類,是考慮有些案件比較特殊,在前五大類中均不便包容和歸類,而以其他類作為兜底類進行案由歸類,同樣具有獨立成類之價值。至于體例調整后的具體案由種類,應當越細越好,因為越細即越明確具體而具備可操作性。
二、《民事案件案由規定(試行)》中需要修改的案由
1、“撤銷權糾紛”類的三種撤銷案由(放棄到期債權、無償轉讓財產和低價轉讓財產),由于所針對的主體均為債務人這一特定主體,故案由中無須標明“債務人”三字。如此,三個案由可由15個字縮為10個字,比如“撤銷債務人放棄到期債權行為糾紛”縮成“撤銷放棄到期債權糾紛”即可。
2、“買賣合同糾紛”類案由中的具體案由共6個,其中第④的“招投標買賣糾紛”和第⑤的“拍賣糾紛”不應歸于具體細類案由,而應居于中等類案由用一、二、三等大寫數字表示。理由在于:第一,招投標及拍賣糾紛案件情況十分復雜,且糾紛日漸增多,應當在案由規定中突出其案件地位;第二,此二類案件中各自包容著不少細類具體案由,比如拍賣案件中的低于保留價拍賣糾紛、拍賣應價糾紛、拍賣傭金糾紛、惡意串通拍賣糾紛等,招投標案件中則更多,因此,此兩類案件可以獨立成“類”,而不宜獨立成“目”。
3、“企業法人破產還債案”(原案由281種)系作為具體案由(對非國有企業)加以規定的。按照全國人大常委會2006年8月27日修改并于2007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規定,已以全新的面目出現,新增了諸如破產重整、破產和解、破產管理人、金融債權保護等一系列重要內容,而且明確規定“其他法律規定的企業法人以外的組織的清算,屬于破產清算的,參照適用本法規定的程序,”表明人民法院今后所受理的破產案件不僅僅只限于“非國有”企業法人破產案件,因此,應將第“281”修改為大寫的“類”案之中,才能適應法院破產審判的形勢發展需要。
三、《民事案件案由規定(試行)》中需要新增的案由
1、應當新增“集資建房合同糾紛”案由。目前,全國各地因集資建房發生的糾紛訴諸法院的比較多,但原民事案由規定中都沒有此種案由,不少法院尤其是基層法院按“集資建房合同糾紛”確定案由立案后,微機上輸不進去,只好采取兩種辦法,即在立案登記表(卡)上表明“集資建房合同糾紛”,而在微機上另輸為其他案由。而且,“集資建房合同糾紛”究竟歸入哪一類案件案由也有爭議,有人主張歸入“房地產開發經營合同糾紛(原案由第一部份第五類)”之中,有人認為集資建房案件不屬于房地產開發糾紛的類型,應歸入房屋買賣糾紛類。我們把握不準,修改案由規定時可以傾聽有關專家的意見和看法。
2、應當新增“債務糾紛”案由。在最高法院民事案由規定出臺之前,各級法院廣泛使用“債務糾紛”案由,后由于民事案由規定中沒有“債務糾紛”案由,各級法院只好按合同類糾紛去套,但總覺不夠妥貼。比如,建設工程承包合同雙方在工程完工后進行結算,對部份工程款一時尚未結清的出具欠條,到約定給付期限屆滿后仍未給付而提起訴訟的,在過去法院一般以“債務糾紛”立案,但按民事案由規定則只能按“建設工程承包合同糾紛”立案。而事實上,雙方的合同關系已經終結,因合同所生之債的新的債權債務關系重新確立,案由立為“債務糾紛”應是妥當的。
3、應當新增“表見”糾紛案由。《民法通則》第66條和《合同法》第49條均規定了民事中的表見,但民事案由規定中卻無此案由,而實際生活中因表見發生糾紛訴至法院的卻不少見。因此,我們建議在民事類糾紛案件中增設“表見”案由。
4、應當在“保險合同糾紛”中細化增設若干具體案由。現行民事案由規定中涉及“保險合同糾紛”只規定了“財產保險”、“人身保險”、“再保險”、“保險代位求償”四種案由,而按照《保險法》的規定,還有很多未包容其間,諸如保證保險、信用保險、人壽保險、健康保險、工程保險、農業保險等,即以“財產保險”論,亦可細化為家庭財產、企業財產、交通工具、貨物運輸等保險險種。由于保險糾紛越來越突出,確有細化之必要。
四、對民事案件案由修改的其他意見
第一,民事案件種類繁多,很多民事法律關系難以理清,因此確立案由種類時要注重現有法律法規的明確規定及社會發展變化的前瞻性。因此,規定案件的案由應貫徹最高法院汪治平提出的三大原則,即劃分類別明確,反映爭議確切、判斷性質準確。這樣更貼近爭議之實質。
第二、民事案件的案由確定要具有可操作性。作為一種案由應當符合當事人之間的爭議焦點與實質,因而寧可細化而不可籠統。盡管有人主張“有些案件可以適用案由規定中最相類似的案由或直接以某一類案由為其一具體案件的案由(比如“海事糾紛”),但畢竟有些具體案由與其同種類案由(此可稱“口袋案由”)不太相符或易生歧義,因此,案由細化可滿足其可操作性。
五、對民事案件統計報表的修改意見
目前運行的民事案件統計報表,基層法院尚未發現比較突出的問題。但有些內容需要進一步規范和明確:第一,對每類大案由中除具體的案由外,都包括“其他XX糾紛”和“一般XX糾紛”,這兩類之間到底有什么區別,應當明確和規范,否則會造成統計數據不實、報表不準確的現象發生。第二,對統計報表內的項目還應更進一步細化,機器自動生成報表數據不準確,尚需進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