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深化改革開放
時間:2022-07-21 05:10:00
導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深化改革開放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堅持改革開放,是十七大報告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也是貫穿十七大報告的一個基本精神。
改革開放是一場新的偉大革命,是歷史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
進入歷史新時期,全國各族人民迫切要求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生產力,但是,僵化的社會主義模式和“繼續革命”的一套理論,嚴重束縛阻礙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和思想大解放的基礎上,決定拋棄階級斗爭為綱,把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現代化建設上來,與此同時,作出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
回顧二十九年的歷史進程,解放思想是先導,改革開放是動力,二者都落實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解放思想,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三者是緊密聯系的同一歷史過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解放思想的基礎上、在改革開放中形成和發展的。
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是黨領導下的人民大革命。改革開放,是新的歷史條件下黨領導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人民群眾是改革開放的主體力量。正如鄧小平所說,改革開放中許許多多的東西,都是群眾在實踐中提出來的。我們黨提出的各項重大任務,沒有一項不是依靠廣大人民的艱苦努力來完成的。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農民群眾的智慧;鄉鎮企業異軍突起,是農民搞起來的;蘇南模式、溫州模式等發展模式,都是干部和群眾的創造;上億農民進城打工,形成“農民工”的龐大新群體,有力地突破了城鄉二元結構的體制,這是我國農民在改革開放中創造歷史的又一個壯舉,等等。我們黨的優良作風,最重要的,是實事求是和群眾路線。以鄧小平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尊重實踐,尊重群眾,善于總結和概括群眾的創造和經驗,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群眾實踐經驗的升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群眾意愿和利益的體現,因此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和堅決支持。
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我們黨的實事求是作風得到進一步發揚,群眾路線有了新的發展。
在新世紀新階段,我們要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實現十七大提出的宏偉目標,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勝利,根本的一條,在于堅持改革開放。
二十九年來,我國的改革開放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績。我們的改革開放堅持了社會主義方向,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使人民得到了實惠,深得黨心民心,也得到國際輿論的普遍贊賞。但是,進一步改革開放的任務還很重,要清醒地看到,我們的市場經濟體制雖然建立起來,但還不完善,影響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存在,無論是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還是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都要求深化改革開放。目前,改革處在不進則退的關鍵階段。我們必須按照十七大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排除干擾,堅持和深化改革開放,推進各方面體制的改革創新,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強大動力和體制保障。
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深化改革開放,要求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增強改革措施的協調性,更好地體現以人為本。
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就要認真總結二十九來的改革經驗,掌握改革的規律性,要認真研究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認清當前發展階段的階段性特征,暢通民主渠道,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
增強改革措施的協調性,首先要協調經濟體制改革與政治體制改革,協調經濟體制改革與各方面的體制改革。同時,還要協調經濟體制內部各方面的體制改革,如財稅、金融等體制改革也要協調。政治體制內部各方面的改革,也有一個如何協調的問題。文化體制、社會管理體制的改革,也是這樣。
改革開放要更好地體現以人為本。改革的措施要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不但要注意出發點,更要檢驗落腳點。要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尤其是要著力解決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讓群眾日益充分地享有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各方面的權益。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人民意愿不可違背,歷史潮流不可阻擋,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
精品范文
1貫徹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