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民生與統籌解決人口問題

時間:2022-07-24 05:30:00

導語:改善民生與統籌解決人口問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改善民生與統籌解決人口問題

抓好新時期的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必須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胸懷全局,服務民生,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道路。

一、統籌解決人口問題和改善民生緊密相連,相輔相成

人口國情是一個國家最基本的國情,是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

變量,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決策基礎。實現我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所面臨的重大問題,無不與人口數量、素質、結構、分布密切相關。統籌解決人口問題中的任何一項工作都涉及千家萬戶,涉及子孫后代,覆蓋面廣、影響時間長,是民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一,穩定低生育水平、調控人口數量是改善民生、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目標的前提。人口眾多、人均占有量少的國情,人口對經濟社會發展壓力沉重的局面,人口與資源環境關系緊張的狀況,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所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總的來看,近年來低生育水平總體穩定,但政策內生育水平有所上升,造成教育、就業、養老、醫療等多方面社會資源的階段性短缺,影響改善民生的進程。再者,經濟發展是改善民生的保障。國家人口發展戰略研究報告指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的目標,要求把總和生育率繼續穩定在1.8左右。因此,只有穩定低生育水平,才能確保在國家財力持續增長的情況下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目標。

第二,提高出生人口素質,直接關系到個人和家庭幸福,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方面。當前,我國人口素質總體水平不高,特別是出生人口素質令人堪憂。我國出生缺陷發生率為4%~6%,有關部門監測數據表明,近年來城鄉出生缺陷發生率均呈上升趨勢。全國每年約有80萬~120萬例出生缺陷發生,直接影響上百萬個家庭的基本生活和長期發展。

第三,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和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是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出生人口性別比持續偏高。目前,婚姻擠壓現象開始顯現,貧困地區青壯年男性擇偶難,勢必嚴重影響這部分群體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影響社會穩定與和諧。人口老齡化進程加速,加大了對社會保障體系和公共服務體系的壓力,農村獨生子女戶和雙女戶的養老問題尤為突出,這些問題不解決,將會嚴重影響社會公平、公正。

第四,引導人口合理分布以及做好流動人口服務與管理,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影響因素。2008年2月21日,《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主要數據公報》顯示,農村外出就業勞動力已達1.32億人。未來30年,我國農村還要轉移出3億人口。他們流向何方,如何分布,直接影響到城鄉協調發展、區域協調發展,影響公共資源的合理配置。

因此,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統籌解決人口問題道路,既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選擇,也是推進社會建設、著力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

二、把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納入改善民生的總體部署

改善民生不是一時一地、一事一議的過程,而是一個廣泛的、持續的過程。統籌解決人口問題也不是孤立的、暫時的應急反應過程,而是一個綜合的、長期的公共服務和管理過程。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把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納入改善民生的總體部署,推動實施人口和計劃生育民生工程,推動實現統籌解決人口問題與改善民生的目標。

(一)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不動搖。充分肯定我國堅持實行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取得的偉大成就,深刻分析當前我國人口發展面臨的嚴峻形勢,進一步認識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艱巨性。全面正確地認識把握當前我國的人口形勢、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形勢,準確掌握我國的人口數量、結構、分布等方面的數據,繼續深化人口發展戰略研究,為穩定現行生育政策提供令全社會信服的客觀依據。加快機制體制創新,建立健全以宣傳教育為先導,“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優質服務、政策推動、綜合治理”的長效工作機制,為穩定低生育水平提供制度保障。

(二)建立健全人口和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政策體系。通過利益導向政策,解決廣大群眾實行計劃生育的現實困難和后顧之憂,使改革開放的成果能夠優先惠及廣大計劃生育家庭和群眾,是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關注民生、改善民生的落腳點,也是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一項重要手段。目前,我國已經探索實行了一系列計劃生育惠民政策,包括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少生快富”工程、特別扶助制度、免費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制度、計劃生育保險、“生育關懷行動”、“幸福工程”等。這一系列惠民政策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生動實踐,是轉變群眾傳統生育觀念、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治本之策,受到了廣大干部群眾的普遍歡迎和高度評價。要牢牢把握國家加強社會建設、關注民生、改善民生、財政實力增強的有利時機,想方設法完善好、落實好現有政策,爭取出臺新政策,做好惠民政策與計劃生育優先優惠政策之間的“加法”,在已有制度化的政策設計中尋找突破,努力解決普惠政策與計劃生育優先優惠政策的銜接和配套。探索建立優先覆蓋計劃生育家庭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是當前利益導向機制建設的一個重點。

(三)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服務體系建設。新時期人口和計劃生育服務體系不僅是穩定低生育水平的主陣地,也是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一支重要力量,是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一個重要平臺,尤其是在提高出生人口素質、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完善流動人口計劃生育服務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要確保機構和隊伍的穩定,在改善基礎設施和設備、提高服務能力、拓展服務功能、規范服務流程、堅持和彰顯人口計生特色上下功夫,真正發揮人口和計劃生育服務體系在推進計劃生育、優生優育、生殖保健等方面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四)推進人口和計劃生育干部隊伍職業化建設。干部隊伍是推進新時期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堅實力量。要按照建設公共政府、服務型政府的要求,按照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職能要求,加快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加強人口計生干部隊伍職業化建設,提高素質、增強能力、優化結構、改善作風,使這支隊伍能夠為統籌解決人口問題和服務民生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