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四管齊下推進鄉鎮事業站所改革
時間:2022-07-28 11:05:00
導語:縣四管齊下推進鄉鎮事業站所改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是全省農村綜合改革試點縣之一。今年,該縣在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工作中,針對縣鄉改革成本不足,人員分流困難的現狀,對鄉鎮事業單位創造性地實行“撤調并轉”、“以錢養事”、“競爭上崗”、“落實保障”等措施。走出了一條具有*縣特色的農村綜合改革之路。改革后,鄉鎮事業站所設置大幅減少,人員思想穩定,內部活力增強,工作運轉良好。
一、采取“撤調并轉”,整合鄉鎮事業站所
該縣鄉鎮在改革前設置站所偏多,除法院、公安、司法、工商、稅務、教育、醫療、國土等直管部門外,還設有九站(農機站、農技站、農經站、畜牧水產站、林業站、水管站、廣播電視站、文化站、市場勞務站)、七所(財政所、規劃所、計生服務所、法律服務所、民政社保所等),加上民營經濟辦、戶籍室,總數達18個之多,而且人員超編嚴重,職責界定不清,管理關系不順,混崗現象比較普遍。針對這種情況,在這次改革中他們采取“撤、調、并、轉”,對鄉鎮站所統一歸并整合。一是撤。對一些名存實亡和幾近癱瘓的事業站所進行一次性撤銷,不再設立。如勞務站、規劃所,民營經濟辦、戶籍室等,其職能劃歸相關部門;二是并。對一些職能相近的事業單位實行合并。把農業機械管理站和農業技術推廣站合并,組建農業技術推廣站,文化站和民政社保所合并,組建文體衛站。三是調。對一些職能發生變化的事業單位進行調整。把財政所調整為鄉鎮內設機構,把畜牧水產站調整為動物防檢站,林業技術推廣站調整為林業工作站。四是轉。對企業化運作的事業單位實行整體轉制。如廣播電視站成建制轉入縣農村廣電寬帶網絡公司。通過撤、調、并、轉,鄉鎮事業站所整合為7個站所。即:文體衛站、農村經營管理站、農業技術推廣站、林業工作站、水利管理站,動物防檢站、計劃生育服務所。并在此基礎上實行“人、財、物、事”四權下放,以鄉鎮政府管理為主,縣業務主管部門只履行業務指導、行業管理和監督檢查職能,促使鄉鎮政府對鄉鎮站所放活讓利,既健全了鄉鎮政府管理職能,又激發了事業站所為群眾提供公共服務的活力。
二、實行“以錢養事”,強化站所服務功能
要從根本上提升鄉鎮站所的服務水平,就必須建立“以錢養事”的新機制。他們按照市場化、社會化、契約化的要求,采取“定性、定編、定錢、定事、定崗、不定員”的辦法,改變政府包辦農村公共事業的做法,對公益性事業實行“政府采購”、“財政花錢買服務”的方式,強化鄉鎮事業站所服務職能。既解決公益服務有人干事的問題,又解決鄉鎮事業站所富余人員分流難的問題。具體作法是:通過精簡機構和人員編制,整合歸并鄉鎮事業站所,使鄉鎮內設機構與站所分離,鄉鎮機關工作人員與站所人員分離,實現站所職能歸位。再根據職能確定事業單位性質(純公益性、準公益性、經營性);按性質核定站所編制;以站所的編制和公益性服務比例確定經費額度;縣財政將補助經費定期撥付到鄉鎮。同時研究出臺了《*縣鄉鎮事業站所行政執法收費和基金收入分成及結算辦法》,對縣直部門和站所的事業性收費權責給予明確。各鄉鎮依據縣里出臺的有關文件和各站所的實際情況,對各站所的經費進行合理調劑,并確定各站所公益性事務及考核辦法;鄉鎮和縣業務主管部門對站所工作績效進行定性定量考核,鄉鎮根據考核結果給各站所撥付經費,實行“以錢養事”。
三、推行“競爭上崗”,增強站所內部活力
根據改革成本不足的實際,該縣在這次改革中,對鄉鎮事業站所人員不進行一次性身份界定,不強制性置換身份,并按中央要求規定五年內鄉鎮事業單位人員只出不進、只減不增。形成“自然更替、內生激勵”機制,用時間來解決站所人員分流的難題,靠競爭上崗激發站所人員活力。為此,縣里研究出臺了《關于鄉鎮事業站所人員競爭上崗的意見》。具體作法是:根據站所的編制和工作量確定工作崗位,以站所為單位分年度實行競爭上崗;根據定性定量考核結果確定站所人員工資待遇。鼓勵停薪留職,對待崗人員發放基本生活費,標準由站所民主確定。這種定期競爭上崗的辦法,既沒有影響站所干部職工的個人身份,使待崗人員沒有太大的心理壓力,可以放心到市場中去拼搏,又使在崗人員有了一定的就業壓力,在站所內部形成了優勝劣汰、內生激勵機制,使站所管理難度減少,活力增強。
四、落實“社保醫保”,解除干職后顧之憂
改革之前,該縣鄉鎮事業站所干部職工的養老保險沒有全面落實,醫療保險基本上沒有加入。這次改革,他們把落實鄉鎮事業站所工作人員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作為改革的重要方面。為此出臺了《鄉鎮事業站所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實施辦法》、《關于鄉鎮事業站所人員參加醫療保險的實施方案》,縣財政對鄉鎮事業站所的醫保給予一定的補貼,鄉鎮事業站所人員養老保險采取“退一保一”的辦法,確保干部職工在職時能夠享受醫保,退體時能夠按時足額領取退休金,切實解除了鄉鎮事業站所干部職工的后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