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行實名制管理嚴把人員編制關
時間:2022-07-28 10:59:00
導語:實行實名制管理嚴把人員編制關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改革開放以來,為有效控制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編制增長,*市堅持實行人員編制實名制管理,確立了總額控制與結構管理并重的調控模式,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編制全部審核到崗、到位、到人,既控制了人員編制總量,促進了規范化管理,又有效堵住了虛列編制、“吃空餉”等漏洞,成功探索出了一條加強人員編制日常監督管理的有效途徑。
一、我們的認識
改革開放初期,百廢待興,在計劃經濟體制尚未打破的情況下,經濟和社會事務由政府大包大攬,行政事業單位的設立如雨后春筍飛速增長,機構編制面臨空前壓力。*年,*地市合并,市直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編制膨脹,消腫減負出口不暢,財政負擔沉重,行政效率低下。為了變被動為主動,變壓力為動力,我市機構編制部門積極發揮職能作用,在研究和實踐管總量與管結構有機結合的過程中,在以下幾個方面統一了思想認識,并做到二十幾年一以貫之。
(一)編制減壓需要實行實名制。*年的機構改革恰好與*的地市合并同步,人員分流的壓力很大。要筑起人員編制調控的銅墻鐵壁,就必須嚴控細管,堵漏防滲。在日常編制管理中,我們發現了許多的審批漏洞,例如:有的未達到法定就業年齡,更改出生日期,提前“頂職”就業進行政事業單位;有的在開列的控編數內,將不符合條件的人員安排上崗;有的借補充專業技術人員之名,照顧安排家屬子弟就業;有的甚至擅自在單位內部補編補員。這些現象雖然是個別的,但對控編控員是一個極大的沖擊。面對壓力,我們迎難而上,在認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深刻認識到,必須建立人員編制“實名制”,才能從根本上增強監管力度,消除形形色色弄虛作假、蒙混過關的現象,推進人員編制規范化管理。
(二)控制人員編制總量需要配套實行編制“實名制”。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以前,編制部門負責單位工資基金管理。在多年的機構編制管理中,工資基金管理與人員編制管理殊途同歸、相得益彰,發揮了控制人員及工資總額的重要作用。在工資基金管理日常審批工作中,單位工資總額的審批必須建立在個人工資額的基礎上,因此,我們全面建立了單位人員工資臺帳、人員工資手冊、人員工資卡片,實行了實名登記審核,為人員編制實名制管理奠定了基礎。工資基金管理移交人事部門后,我們以工資帳、冊、卡為基礎,建立了人員編制帳、冊、卡,并不斷總結完善管理辦法,市直機關、事業單位編制“實名制”管理成為制度化、規范化的機制。
(三)提高人員編制管理效率需要實行“實名制”。隨著形勢的發展,機構改革及人員編制調整變動頻繁,機構編制管理處于動態過程。在幾次大的改革調整中,各項調查統計、分析論證工作任務十分繁重,工作對象必須細化到每個人員編制,才能確保全民真實掌握情況,提供科學決策資料,提高決策效率。因此,實行機構編制動態管理,提高人員編制管理效率,必須以實行“實名制”管理為基礎。特別是優化人員結構的工作,必須依靠“實名制”,才能作出及時、準確、高效的統計分析,服務改革和管理大局。
(四)配合公務員及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管理需要實行“實名制”。長期以來,編制部門協同組織人事部門開展職數職位管理、人才引進、公務員招考、軍轉安置、工資套改、人員分流等一系列工作,相互支持相互監督,配合默契。協作過程中我們深刻認識到,由于實行“實名制”,對公務員及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情況數據,編制部門掌握得最全面、最系統,為共同推進干部隊伍規范化管理提供了極大方便,同時有效地杜絕了“吃空餉”現象。隨著《公務員法》的正式頒布實施和事業單位人員聘用制的推行,實行人員編制“實名制”更有必要。要認定一個工作人員是不是公務員,要確認事業單位人員聘用數額、對象,必須先行界定其崗位、編制和經費性質,沒有“實名制”,必然導致混淆不清,增加認定、過渡難度。“實名制”管理將為實施《公務員法》、和推行事業單位人員聘用制創造良好條件。
二、具體做法
人員編制“實名制”管理是機構編制日常監督管理的核心工作,需要我們打牢業務基礎,爭取編委成員單位配合,貫穿到每個辦事流程,落實到各個管理環節,才能確保實效。多年來,我們堅持不懈做好了以下具體工作:
(一)建立帳卡冊,夯實管理基礎。在人員編制日常管理中,我市統一建立了人員編制臺帳、手冊、卡片三位一體的“實名制”管理模式,編制部門的臺帳和各單位的手冊對應一致,凡人員編制異動,隨時進行審核登記,動態反映增減情況,新進編人員在開出編制通知單的同時入帳、入冊、建卡。對死亡、調出和退休人員,一個月內核銷編制。目前,我市市直建帳冊卡單位共525個,其中黨政群機關(含政法機關、行管辦)122個,事業單位403個,人員卡片39620張。全面、準確、動態的實名登記,極大地方便了監管、查詢和統計,無論人員編制專項統計還是綜合統計,我們一般不需要各單位填報基礎表,對相關單位的咨詢我們做到了隨時準確無誤地提供服務。
(二)動態掌握底子,定期清理清查。工資基金管理移交人事部門后,我們對市直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編制狀況進行了一次全面的摸底清查。此后,凡人員編制異動要求一個月內進行變更審核,每年年底結合編制統計與各單位核對,人員編制情況始終處于動態更新過程之中,保證統計數據及時、準確。*年、*年兩次機構改革后,我們都開展了人員編制專項清理。*年我們開展集中清理“吃空餉”專項工作,共清理機關和附有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233個共涉及編制9741名,涉及實有人員9424人。通過清理共查出在編不在崗人員41人,其中機關37人,事業單位4人;混編混崗740人,其中機關599人,事業單位141人;臨時聘請人員689人,其中機關593人,事業單位96人。清理后,區別不同情況予以整改,充分發揮“實名制”管理的有效監督作用,維護了動態管理情況數據的真實準確性。同時,縣市區也開展了清查工作,我們分別對各縣市區人員編制清理情況進行了督查,提出了整改要求,指導規范了“實名制”管理。
(三)實行實名申報,嚴把審批關口。長期以來,我市人員編制的申報、審批實行“實名制”。單位申報時,必須逐個填報人員編制申報表中設置的單位及個人信息,簽署呈報意見并加蓋申報單位及其主管部門印章。在有編制且符合人員結構的前提下,由市編辦相關業務科室審查人年齡、學歷、專業、職務、職稱是否符合優化人員結構要求,再提交辦公會議研究審核。經研究同意進編的,原則上要求用人單位組織人事部門憑手冊辦理進編手續,當場入冊建卡,再憑我們開具的編制通知單到相關部門辦理調配、工資手續。實名申報實現了管數量與管結構的有機統一,突出了編制部門在控制人員增長工作中的牽頭把關作用。
(四)加強制度建設,強化部門協作。為加強日常監管,堵塞管理漏洞,我們及時針對管理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制定相應政策措施。每隔三到五年下發加強機構編制管理的文件,明確人員編制審批程序和權限,加強監管力度。同時,我們建立了人員編制管理聯動機制,組織人事部門憑編制通知單開列的具體人員名單辦理調配手續,同時嚴格審查列編人員檔案資料,進一步把關;財政部門憑編制通知單開列的具體人員的編制性質、經費渠道和人事部門核批的工資額撥付經費;政策性安置等批量性人員進編,在銜接計劃時編制部門協同介入檔案審查,原則上逐個開具編制通知單,防止渾水摸魚。
總之,我市的人員編制“實名制”管理,貫穿到了人員編制審批、人員調配、工資審批、經費撥付的各個環節,發揮了歸口把關的功效。
三、主要成效
實行“實名制”增強了編制管理權威和力度,對我市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控制、精簡起到了關鍵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管住了人員編制總量,改善了人員結構。實行“實名制”管理,嚴把員額和結構審核關口,有效堵塞了各種管理漏洞,我市機關人員編制在十多年以來連續呈負增長趨勢,*年至*年,市直行政編制分別余編218名、131名、91名、212名、50名。事業單位人員編制增長比例嚴格控制在低于財政增長比例的幅度內,除改革中成建制接收的企業管理的事業單位外,每年一般為2-3%,這一經驗曾被中編辦《中國機構》雜志推介。盡管歷經兩次改革,行政編制大幅核減,我市市直機關人員目前仍有余編(不包括預留機動編)。截止*年底,我市市直黨政群機關共有行政編制1665名,實有1615人,余編50名;政法機關共有專項編制2917名,實有2776人,余編141名;市直各級各類事業單位核定編制25585名,實有人員24625人,余編960名,事業人員年增長率僅為1.2%。“實名制”管理大大優化了我市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結構。*年機構改革后,市直機關人員平均年齡下降4.46歲,大專以上文化的提高了11個百分點。據統計,*年我市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占66.99%,*年達到71.31%,提高了4.32個百分點;大專以上學歷人員由24.1%提高到了53.5%,提高了29.4個百分點。
(二)管活了人員編制,建立了有出有進的良性循環機制。近些年,機構編制基本凍結,但我市的人員編制管理并沒有變成死水一潭,而是在“實名制”管理過程中管好、管活,較好地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和干部隊伍建設,起到了體制、機制保障作用。在機構改革中,我們根據“實名制”管理中掌握的情況,合理研究了機關、事業單位領導職數和人員結構比例,提出調劑余缺的建議得到市委市政府采納,節約了行政成本。特別是*年至*年開展以規范為主要目的的事業單位機構改革,對每個事業單位的行政管理、專業技術、后勤服務人員比例進行了硬性規定,確保了優化人員結構審核有理有據。在第一輪公務員過渡工作中,組織人事部門基本上以我們的基本數據為準,開展職位分類。機構調整、人員劃轉以及補充工作人員,我們采取定性定量相結合的方法,科學確定劃轉比例、結構和招考數額、職位,確保在編制范圍內進行,避免盲目劃轉和招考。由于嚴格把關從緊控編,我市公務員招考已形成隔年招考的慣例,領導機關特需文秘等人員一般在現有機關人員中選調。新組建單位編制一般在總編內調劑,也不擅自核定地方事業編,近十幾年節減行政編制近百名,杜絕了編制只增不減、人員只出不進。在改革和凍編的條件下,我市人員編制管理在“實名制”模式下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實現了有出有進的良性行。
(三)建立了多部門聯動機制,樹立了編制管理權威。“實名制”在一定程度上使人員編制管理擺脫了“人頭會計”的局限,促使用編自覺樹立了既要有編又要符合人員結構兩個意識,增強了主動把關的積極性。實行“實名制”增強了部門協同配合力度,機構編制委員會與成員單位在審批把關工作流程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介入,相互監督,有力地樹立了編制管理權威,有效的協作聯動機制又使編制意識更加深入人心,遵守編制政策法規變成了全社會的自覺行動,機構編制部門牢牢掌握了人員編制管理的主動權。
(四)為實施《公務員法》和事業人員聘用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根據《公務員法》關于公務員定義的三個要件的規定,確定公務員適用范圍和對象,是一項嚴肅、復雜的工作。人員編制“實名制”管理,為我市市直機關界定公務員身份提供了最有效、最可靠的依據。從前段開展的公務員摸底登記、統計工作來看,市直機關人員編制到崗、到位、到人,情況非常清楚,將為正式實施過渡登記創造良好條件。同樣,我市事業單位人員編制“實名制”管理,也將為即將全面實施的事業單位人員全員聘用制提供人員分類、崗位結構等必要依據,促進工作順利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