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審計工作

時間:2022-07-30 10:46:00

導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審計工作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審計機關作為國家重要的經濟監督部門,必須自覺地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審計工作,堅持做到發展事業、提高質量、不斷創新、依法審計、提高素質、廉潔從審,更好地發揮審計監督職能作用,服務跨越發展、科學發展的大局。

(一)堅持科學發展觀,必須堅持發展事業。

發展是審計事業的第一要務。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提出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六大目標任務,這也是審計監督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如何發揮審計監督在社會建設中的作用,是審計機關應著力研究的重大課題,也是審計事業發展的根本所在。一要著力研究社會公平問題。對重點行業、部門進行審計和調查,摸清當前收入分配的現狀,關注過高收入和過低收入的行業、部門,為政府理順分配制度提供第一手資料。二要著力研究就業難題。要逐步把機關、企事業單位的用工制度、人員招聘、工資水平、社會保險作為審計和評價的內容,為推動就業做出貢獻。三要著力研究社會保障體系。加大對社保資金的分配和使用的審計力度,并作為審計機關持久的審計任務,促進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四要著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直接關系到建設和諧社會和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審計機關要責無旁貸地做好新農村五件實事審計工作。五要著力研究各項社會事業。在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相關部門和行業的審計中轉變觀念,把促進其發展和公開、公正、公平放在首位。六要著力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在審計監督中,必須堅決查處和揭露腐敗行為,注重從源頭上提出標本兼治的防治腐敗的舉措。

(二)堅持科學發展觀,必須堅持審計質量。

質量是審計工作的生命。今年初,省長羅志軍在全省審計工作會上指出,審計工作的質量和水平如何,直接關系審計監督職能的發揮,影響審計事業的發展。提高審計質量需要不斷在查處和揭露問題、審計成果利用、審計管理等方面狠下功夫。

----揭露和查處重大違法違規問題和經濟案件,是提高審計質量的基礎。審計監督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保障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協調發展。總理要求審計要成為“領導決策和民眾的眼睛”。原審計長李金華提出,有問題查不出,那就是審計人員的失職,是犯罪。因此,嚴肅查處經濟領域里的重大違法違規問題和經濟案件始終是審計工作第一位的職責。

----抓好審計成果的利用,是提高審計質量的關鍵。審計成果質量是審計工作的核心,審計成果利用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項目的成敗優劣。

----加強審計管理,是提高審計質量的保障。審計要講求審計效益,審計投入的是人力財力,產出是維護經濟秩序的正常運轉和促進國家財政資金的有效使用。因此,審計管理對提高審計效率和質量顯得尤為重要。

(三)堅持科學發展觀,必須堅持不斷創新。

創新是審計工作的內在動力。審計工作能否取得新突破,關鍵在于是否有新思路新方法,能否做到與時俱進。審計創新主要體現在以下六方面:

一是審計理念和工作思路創新。新的形勢新的任務需要審計人員善于拋棄那些陳舊的審計理念,樹立起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新理念,緊緊圍繞經濟建設中心,把握好審計工作的切入點和著力點,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審計工作思路。

二是人才觀念創新。審計機關應立足長遠,抓好審計人員持續不斷的教育培訓,改革現有的教育培訓模式,建立剛性的培訓和終身教育機制,采取年度培訓和年度業績考核相結合的模式,建立以資格認證為中心的人才選拔機制。

三是審計制度創新。要建立一整套外部審計與內部審計相結合、事前審計與事后審計相結合、財務報表審計與管理業績審計相結合、國家審計與社會中介機構審計相結合的現代審計制度,充分發揮現代審計的監督、評價和鑒證的功能。

四是審計方法和技術創新。要逐步實現由單一的、傳統的財務收支審計為主,向經濟責任審計、管理績效審計、財經法紀審計等多種相互結合的審計方式轉變。

五是審計內容創新。在全面提升審計成果和質量的同時,積極探索通過對權力運行過程的監督,促進各級政府機關依法行政,從源頭上預防和遏制腐敗的新路子。

六是審計戰略創新。要按照審計工作五年發展規劃提出的:以審計創新為動力,以提升審計成果質量為核心,以加強審計業務管理為基礎,以“人、法、技”建設為保障,全面提高審計工作水平,不斷促進審計工作的法制化、規范化、科學化。

(四)堅持科學發展觀,必須堅持依法審計。

依法審計是審計生存的前提條件。審計部門的主要職責是審計監督,其行為是行政行為。審計監督權力的取得和行使都必須依據法律的規定,并依照法定的程序,既不得越權和濫用職權,也不得失職,且行政行為必須接受監督。

行為合法。審計作為一種獨立的經濟監督形式,其實際工作是由多個方面構成的復雜的審計行為,這種行為涉及到審計者、審計委托者和被審計者。履行審計監督職責的過程中,必須遵循“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侵權要賠償”的原則,堅持在憲法和審計法賦予的職權范圍內開展工作,規范審計行為。

內容合法。審計監督行為的內容要符合法律規定,不應隨意增添內容,法律沒有規定的行政行為應視為違法。目前,審計機關主要開展的是財政收支審計和財務收支審計,審計機關對列入審計監督范圍的所有單位和項目,也都可以進行經濟效益審計。

程序合法。審計監督過程要符合法律規定,包括方式、方法、步驟順序、時間要求和其他程序規定。《審計法》在賦予審計機關履行職責所必要的審計權限時,也設定了審計機關行使權力的條件和程序。審計機關必須嚴格依法行使權力,嚴格履行法定程序,慎用審計權力,注意保護被審計單位和有關個人的合法權利。

處理合法。審計處理是指審計機關對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采取的糾正措施,包括審計處理和審計處罰。審計機關作出審計處理處罰決定時,應當遵循公開公正的原則,依法實施。對審計事項作出評價,出具審計意見書;對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依法作出審計決定,制作審計決定書;或者向有關主管機關提出處理處罰建議。

(五)堅持科學發展觀,必須堅持提高素質。

素質是審計質量的根本保證。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現代審計的發展趨勢,要求審計人員應具備多方面的素質,其中最主要的素質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基本素質。這是作為一個審計執法人員應當具備的基本的道德素質和業務能力。審計人員要有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強烈的正義之心,要敢于執法,敢于碰硬,切實履行審計監督職能。要具備一定的審計專業知識和能力,不僅要熟悉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而且要能夠準確理解和正確適用法律法規。

二是特別素質。鑒于審計特殊職業的要求,審計人員要具備對事物判斷和分析的敏感能力、洞察能力等。要有職業敏感性,善于從蛛絲馬跡中發現問題;要有洞察力,有效取得對問題正確判斷的依據;要有高度的綜合判斷能力,對問題提出準確的處理意見,提出有價值的建議。

審計人員的素質在審計事業的發展中,在確保審計質量的提高中,起著基礎性和決定性的作用。審計人員素質的不斷提高,主要靠學習和實踐。特別是要善于學習新理論、新知識、新方法,善于不斷解放思想,不斷創新。同時,要善于在審計工作的實踐中,針對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用創新的思維去研究分析,在破解矛盾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自己的素質不斷得到提高和升華。

(六)堅持科學發展觀,必須堅持廉潔從審。

廉政是審計執法的基本要求。近年來,社會各界對審計工作越來越關注,各級黨委、政府對審計要求也越來越高。作為“財經紀律警察”的審計機關干部,在加強對權力監督制約的基礎上,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注重自身的清正廉潔。要堅定理想信念,愛崗敬業、廉政奉公。做到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構筑牢固的廉政防線,自覺抵制各種腐敗現象的侵蝕,嚴格執行審計紀律的“八不準”等一系列廉政制度和審計紀律,始終做到依法行政、說法從審。與此同時,要自覺接受當地黨委、政府、人大、政協和上級審計機關的監督,接受被審計單位和社會公眾及新聞輿論的監督,只有經受了各個方面的監督,才能有效規避審計風險,審計機關自身的監督工作才更具有權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