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完善行政體制改革的目標

時間:2022-08-08 07:59:00

導語:進一步完善行政體制改革的目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進一步完善行政體制改革的目標

我們對行政體制改革目標的認識,是隨著改革的深入而不斷深化的。*年,針對行政管理權力過于集中,機構臃腫,干部隊伍嚴重老化以及領導職務終身制等問題,提出了放權力、精簡機構和干部隊伍“四化”方針。*年國務院機構改革,提出了轉變職能、精干機構、精簡人員、提高效率以及克服官僚主義、逐步理順政府同企事業單位和人民團體關系的目標。年行政體制改革的最大特點,是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作為改革目標,改革重點是轉變政府職能,中心內容是政企分開。*年,中國開始了新一輪的行政改革。這次改革的目標是:建立辦事高效、運轉協調、行為規范的行政管理體系,完善國家公務員制度,建設高素質的專業化行政管理干部隊伍,逐步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有中國特色的行政管理體制。

顯然,我國以往對行政體制改革目標的界定,非常重視與市場經濟體制的適應性,在改革實踐中,比較注意處理政府與市場、政府與企業的關系。這一點,毫無疑問是非常正確的。但在改革目標中,迄今沒有提及行政體制改革與政治體制改革的關系,在改革實踐中,對于一些與政治體制改革密切相關的重大問題,也沒有給予應有的關注,更缺乏科學的制度設計和有效的改革措施,從而導致行政體制改革在某些方面沒有突破性進展。

行政體制與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緊密地連結在一起,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因此,在行政體制改革中,只強調行政體制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只注意處理行政體制改革與經濟體制改革的關系是不夠的。還必須處理好行政體制改革與政治體制改革的關系,行政體制改革必須與政治體制改革相協調、相配套。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目標已經十分明確,即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此外,還應看到,今天的政府管理與“階級斗爭為綱”的時代已經大不相同。在那個年代,政府是階級斗爭的工具,是為階級利益服務的。而今,政府是社會公共利益的代表,是為社會公共利益服務的。加入WTO以后,中國行政體制的改革和運作,不僅要符合中國的實際,同時還必須符合國際規則和國際慣例。因此,在加人WTO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國行政體制改革的目標應界定為:建立和完善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與民主政治建設相配套,既符合國際規則又兼顧中國實際的公共行政體制。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要求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建立和完善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與民主政治建設相配套的公共行政體制。所謂公共行政體制,即代表公共利益,執行公共意志,行使公共權力,制定公共政策,管理公共事務,生產公共物品,提供公共服務,維護公共秩序,滿足公共需求的行政體系和管理制度。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市場經濟體制的初步建立,要求政府轉變職能,從不該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務中退出來,集中主要精力,管好公民、企事業單位和社會不該管、管不了、管不好而又必須管的事務,即社會公共事務,為社會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滿足社會的公共需求。加入WTO,要求政府政務公開、公平施政和依法行政。建立和完善公共行政體制,依法明確規定各級政府的職責權限,有利于政府轉變觀念,轉變職能,轉變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風,適應加入世貿組織的需要,更加有效地保障和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

在現代化建設進程中,隨著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展,公民的主體意識不斷增強,參與意識不斷提高,中國社會正在由官本位轉向民本位,由政治權力至上轉向公民權利至上。中國社會這一更為深刻的變革,要求加快政治體制改革步伐,切實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加強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公共行政體制是新世紀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主政治的重要表現形式,也是確保民主政治得以實現的重要的體制構件。因此,建立和完善公共行政體制,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需要。它有助于各級政府更加明確自己的角色和職責,通過認真履行公職,維護公共秩序,實現維護和增進公民合法權益的目標。

我國在行政體制改革中,通過下放權力,轉變職能,精簡機構,優化結構,通過改革和完善國家公務員制度、建立和完善公共財政體制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已經在向建立和完善公共行政體制的改革目標邁進。在行政體制改革目標的表述中,用公共行政體制取代傳統的提法,不僅能夠做到名實相符,更加積極有效地推進行政體制改革,而且有利于協調各項體制改革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