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黨員成人中專思考

時間:2022-09-30 11:26:00

導語:農村黨員成人中專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黨員成人中專思考

近年來,**以強化農村黨員干部培訓為有力抓手,依托縣成人中專大力開展入黨積極分子培訓,農村黨支部書記和農村后備干部學歷教育等多項培訓,不斷提升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水平和農村黨員干部隊伍素質,為全面推進**小康社會建設,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培養了一支敢擔重任、善謀發展的農村黨員干部隊伍。

一、大膽探索,突出特色,搞好策劃

一是科學謀劃工作思路。近年來,我們針對農村黨員干部工作方法單一,協調能力較弱,致富帶富能力不強等農村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堅持“嚴格選拔、跟蹤培養、備用結合、加強管理”的原則,以提高農村干部執行政策能力、加快發展能力、服務群眾能力、化解矛盾能力、解決自身問題能力為目標,著力打造作風硬、能力強、熱愛農村事業、熱心為群眾服務的農村干部。二是科學謀劃培訓方法。在培訓方法上,我們突破傳統,大膽創新,對農村黨員干部培訓采取學歷+能力教育模式,在縣成人中專開設了農村黨政管理專業,按照實際需要,學制設置為兩年半,在校脫產學習一年,重點學習理論知識,回鄉實習一年半,重點提高學員理論指導實踐能力。學員學習實習期滿、成績合格,畢業時頒發國家承認學歷的中專文憑,對擔任村兩委干部的學員,頒發村級干部任職資格證書。同時,我們堅持短期培訓與學歷教育相結合,在確保學歷教育的同時,加大農村黨員干部短期培訓力度。近三年來,全縣共舉辦農村支部書記培訓班15期,培訓農村支部書記2348人,舉辦農村“兩委”干部培訓班6期,培訓農村“兩委”干部1800余人,舉辦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16期,培訓入黨積極分子1900余人。

二、嚴格管理,著眼實效,強化保障

一是嚴格選拔學員,把好“入口”關。在自愿報名、群眾推薦和組織推薦的基礎上,由村“兩委”聯席會議確定初步人選,全體黨員和村民代表投票推選參訓學員,經鄉鎮黨委審核后集中上報縣委組織部審批備案,確保學員質量。二是嚴格學員在校管理,把好“出口”關。縣委組織部要求培訓單位對參訓學員逐人建立學習檔案,詳細掌握學員報到、考勤、學習筆記、考試成績等情況。參訓學員請假、曠課累計超過學習時間1/3的,按自動退學處理;考試不及格的,不予畢業或結業,從制度上保證了學員培訓扎扎實實。三是加強跟蹤管理,把好“服務”關。農村黨員干部參加學歷教育實習期間,每月5日定期返校參加集中培訓,并結合工作和學習實踐,及時反饋遇到的急、難問題。學校根據反饋情況,召開由專職教師、全體學員參加的座談會,集思廣益加以解決。學校還定期組織專業教師深入農村,對實習學員和畢業、結業學員進行實地跟蹤培養管理,隨形勢變化,為學員不斷更新管理知識、致富技術。同時,開通學員服務熱線電話,全天候接受學員咨詢,解除學員后顧之憂。截至目前,共召開座談會98次,組織教師深入農村156人次,解決學員遇到的實際問題2480個,提供各類致富信息15240余條。

三、創新教學,立足需要開展培訓

一是優化培訓內容。首先,提高培訓內容的廣泛性,擴大教學課程的覆蓋面。既設置黨的基礎知識、黨員先進性教育、“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等政治理論課程,又設置企業管理、市場營銷、農村實用技能等應用性課程。其次,體現培訓內容的時代性,適時引入新理論、新政策、新技能的學習,特別是國家新出臺的農村政策,例如“三農”問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內容,進一步增強了學員對政策的理解和把握。第三,增強培訓內容的針對性,提高培訓實效。推行“菜單式”培訓,根據學員需求適時調整優化教學內容。圍繞農民脫貧致富,增設了特種養殖技術、食用菌生產技術、蔬菜種植技術等課程;圍繞農民權益問題,增設了《村民選舉法》、《民法》、《刑法》等法律法規內容;圍繞提高農村干部素質,增設了科學發展觀、領導藝術、計算機基礎理論、演講與口才、交際與禮儀,使學員能夠根據愛好學、根據需要學,實現了愿意學、真心學。二是創新培訓形式。一方面從“講”入手,在充分利用學校現有教師教學資源的基礎上,把電化教育和農村遠程教育網絡新型模式運用到教學中,使學員有機會聆聽高層次專家、教授的講課,提高理論水平。同時,積極開發社會教學力量,先后聘請熟悉農村管理的洪河屯鄉大正村支部書記鄭平分、曲溝鎮南曲溝村致富能手張會安等一批成功典型走上講臺,豐富學員的實戰經驗。用已畢業學員所取得的成績,鼓勵和增強學員將理論運用于實際的信心和能力。辛村鄉秦太保村的發展養殖經驗、曲溝鎮南固現村、許家溝鄉黃口村的新農村建設經驗都成為了鮮活的教學案例。另一方面,從“學”出發,在扎實過硬的理論支撐下,使成人中專學校成為培訓干部的主陣地,學員成為實戰的尖兵。積極組織學員到南街村、劉莊、西辛莊等地外出參觀,學習外地干事創業的新觀念、善謀發展的新思路、與時俱進的新思想。積極組織學員到曲溝鎮武旺村、白璧鎮東北務村和安豐鄉等地,學習沼氣建設、奶牛養殖和大棗嫁接等技術。讓廣大學員在親身感受中增強發展斗志、拓寬發展思路。積極組織學員親身實踐,在縣成人中專開辟實用技術實驗場,讓學員結合理論親手實踐,提高其運用技術、創新技術的能力。學員陳俊鋒利用在校所學的種植技術,在全縣首家創辦了食用仙人掌基地,占地50畝,帶動周圍20戶群眾實現致富。學員高守錄畢業后自籌資金開辦了小尾寒羊飼養廠和奶牛養殖廠,**年又與學員秦占軍聯合舉辦了乳品加工廠,每年凈利潤100多萬元,為其他學員做出了榜樣,該養殖廠今年又被省科協定為“農村科技示范基地”。

四、注重培養,寓學于用

一是培優入黨。對在校學習成績突出,回鄉致富見效快的學員,學校將其確定為入黨積極分子,待條件成熟后吸收為黨員發展對象。目前,舉辦農村后備干部培訓班8期,培訓農村后備干部816人,在農村后備干部中培養入黨積極分子489人,發展黨員292人,為黨的基層組織輸送了新鮮血液,壯大了農村黨員隊伍,改善了農村黨員年齡、知識結構。二是擇優使用。根據學員個性特點和農村發展需求,合理確定培養方向,因人制宜,因崗施訓。對管理型人才重點在村組干部等適當崗位上進行鍛煉,提高其管理水平;對經濟型人才則在發展經濟等方面進行引導,提高其致富能力和帶富能力;同時適當安排學員參加到村“兩委”重要工作中去鍛煉,為農村發展提供后備力量。洪河屯鄉上柏樹村學員張玉明,畢業后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上任后帶領群眾大力發展養殖業,全村養殖專業戶達到40多戶,并利用荒山建造陵園,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其所在村先后榮獲縣鄉兩級先進黨支部、科技示范村榮譽稱號,為我縣農村建設作出了表率。截至目前,參訓學員中已擔任村黨支部書記的有36人,擔任村委會主任的有64人,擔任村“兩委”其它職務的有240余人,還有130人成為農村致富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