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設雙向互動思考

時間:2022-10-03 04:43:00

導語:黨建設雙向互動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建設雙向互動思考

素有“楚天茶葉第一鄉”的湖北**土家族自治縣采花鄉,堅持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徹到黨的建設和農村工作的實踐中去,積極探索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方式改革,努力做到經濟發展與黨的建設雙向互動,提升基層黨組織建設層次和茶葉產業化經營水平,共享發展成果,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雙贏”。**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湖北省委書記俞正聲同志到該鄉進行了調研。

采花鄉具有悠久的產茶制茶歷史,300多年前,英國商人就在此設立“寶順合”茶莊,匾牌一直保存至今。采花茶葉的天然綠色品質,在全國茶葉市場上,成為一枝獨秀,散發出長久不衰的魅力。

采花鄉版圖面積298.85平方公里,總人口2.9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79萬人;全鄉有17個村(居)委會;耕地面積4.01萬畝,其中茶葉面積3萬畝,占74.8%;共有農村黨員853人,其中35歲以下108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72人。

一、改進黨的農村基層組織設置方式的現實依據

隨著村組建制改革、農村稅費改革和農業產業化經營等重大舉措的強力推進,傳統的農村基層黨組織的設置方式、活動方式、工作方式以及入黨積極分子和后備干部的培養方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戰。

一是用工業化理念辦農業的實踐,需要改進黨的農村基層組織設置方式。在構建“綠色**”、推進以“公司+基地+農戶”為目標模式的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實踐過程中,企業、基地和農戶之間因為出現信息不暢通、利益不均衡、協調不及時等問題,從而造成農業產業化經營鏈條經常脫節的現象。樹立用工業化理念辦農業的思路,有效地把黨員和群眾組織起來,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組織化和集約化程度,是一個需要認真研究和解決的問題。改進黨的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方式,擴大黨的覆蓋面,使黨的農村基層組織的觸角深入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各個鏈條,使企業、基層黨員干部和茶農形成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切實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便成為一種必然選擇。

二是進一步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生機與活力,需要改進黨的農村基層組織設置方式。伴隨著村組建制改革和農村稅費改革的強力推進,村級規模擴大、黨員人數增加且居住分散,開展活動難;經濟來源減少,村級運轉困難,干部待遇不能保障,從而對黨組織的活動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如果不及時解決這個問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就得不到發揮,黨的先進性就得不到充分體現,更有甚者,還將嚴重削弱黨在農村的影響力。順應時展要求,不斷改進農村基層黨組織的設置方式,使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的活動更加有效,更具針對性,更有生命力,真正凝聚農村黨員的智慧和力量,帶領群眾發展農村經濟,便成為內在要求。

三是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需要改進黨的農村基層組織設置方式。當前,在廣大農村出現了許多新經濟組織。這些新經濟組織吸引了相當一部分黨員特別是大批青年和農村能人向非農轉移,從事第二、三產業。這些人年輕、有文化、有頭腦且有一技之長。如果不把他們吸收到黨內來或者是培養成干部,就很難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也就是一句空話。有鑒于此,積極探索改進黨的農村基層組織的設置方式,在這部分人群中間成立黨組織,加大對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力度,開展豐富多采的活動,便成為一種有效途徑。

二、改進黨的農村基層組織設置方式的基本做法

近幾年來,采花鄉以產業為基礎,以行業為紐帶,以地域為補充,構筑基層黨建載體,積極探索黨的農村基層組織設置方式創新,推進茶葉產業化經營,切實做到了組織關系明確,條塊有機結合;農業產業支撐,行業共享成果;茶農鏈接企業,產銷緊密藕合。

一是設置產業黨總支。茶葉是采花鄉的主導產業。茶葉生產企業、茶葉基地和茶農相互之間具有不可分割的依存關系。鄉黨委按照茶葉產業化經營發展需要創新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方式,在全鄉設置了星巖坪、苦竹坪、前坪等3個茶葉產業黨總支,隸屬鄉黨委領導。茶葉產業黨總支不是鄉黨委與原村黨支部之間的中間層次,也不是簡單的村黨支部改為產業黨總支,而是根據茶葉產業的流向形成的產業帶設置的,不改變原行政村建制。茶葉產業黨總支既有幾個村聯合設立,也有一個村單獨設置。其組成人員從農村中的優秀黨員中經“兩推一選”產生。茶葉產業黨總支的任務是制定并落實年度茶葉產業發展目標和長遠茶葉產業發展規劃,對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進行技術培訓、做好黨員的發展、教育和管理等工作;注重把主要精力用于發展茶葉產業經濟,牽住茶農增收的“牛鼻子”,真正代表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鄉黨委通過建立健全工作制度、目標責任制、“兩推一選”制度和議事懇談會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對茶葉產業黨總支實施有效地領導和管理。同時,堅持一手抓黨性教育,一手抓技術培訓,制發了《關于進一步完善黨員發展和后備干部培養工作的若干具體規定》等文件,進一步規范對入黨積極分子和后備干部培養工作,把掌握一門農業實用技術或技能作為納新的必備條件,提高農村黨員的科技素質、致富本領和富裕水平,充分體現黨員的先進性。**年,全鄉發展的21名黨員均掌握了一門實用農業技術。

二是成立行業黨支部。根據茶葉產業化經營鏈條形成的不同行業的發展要求,成立茶葉科研加工業黨支部、茶葉營銷黨支部和茶葉基地黨支部等,把各行業的發展、規范、壯大作為行業黨支部的根本任務融入其中,把推動行業發展壯大作為黨支部的具體工作。通過建章立制,加強行業黨支部建設,規范行業黨支部工作內容及程序,促進各行業快速成長。茶葉產業黨總支還在各行業黨支部中開展“萬元戶”競賽活動,并制定了具體標準和考核細則:基地黨支部“萬元戶”標準是畝產居前列,帶動見成效,收入過萬元;營銷黨支部“萬元戶”標準是行風端正,服務公認,收入過萬;茶葉科研加工業黨支部“萬元戶”標準是質量過硬,影響良好,稅收過萬。與此同時,茶葉基地黨支部還根據山區山大人稀的特點,按照“出入為友、守望相助”的習俗,以15戶左右為標準,在茶葉基地黨支部下面劃分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責任區,確定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責任人,以充分發揮掌握農業實用技術的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的“雙帶”作用。建立激勵和約束機制,在年終評選“萬元戶”活動中,對“萬元戶”茶農最多的10個責任區的責任人給予一定數量的物質獎勵,并分別授予流動紅旗一面,而對沒有“萬元戶”的責任區,黨員責任人要寫出書面報告,在黨員大會上公開說明情況。

此外,采花鄉黨委還以地域或其他產業設置黨支部,由產業黨總支領導,作為一種補充形式,覆蓋那些沒有茶葉經濟作物的黨員農戶,使他們有組織、有活動,不致于游離組織之外。

三、改進黨的農村基層組織設置方式的主要效果

采花鄉積極探索黨的農村基層組織設置方式的實踐,使基層黨組織的建設與茶葉產業化經營有機結合,使黨組織的凝聚力與戰斗力在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進程中得到進一步增強,使黨員的先進性在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進程中得到充分體現。

一是激活了生產要素。通過改進農村基層黨組織的設置方式,進一步激活了農村人才、科技信息、資金等要素,增強了各要素的集聚效應,促進了區域化特色支柱產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茶葉產業黨總支圍繞茶葉產業化經營目標,實施“請名師、建名園、制名茶、創名牌”的科技興茶戰略,投資50多萬元興建了茶葉科技培訓基地,發展了500畝電腦茶園和噴灌茶園示范基地;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地位,建立優勝劣汰機制,形成了以綠珠公司、虎獅公司、天麻劍毫茶廠三足鼎立、40多家中小茶廠為補充的合理布局;全鄉10多個茶葉品牌整合為綠珠牌采花毛尖、虎獅系列、天麻劍毫茶等3個精品名牌,并先后多次獲得國內外金獎。幾年前,該鄉有兩家茶葉企業因為品牌之爭,歷時3年有余,數次對薄公堂,鄉政府曾經多次調解均未奏效,后來在茶葉科研加工業黨支部的協調下,兩家茶葉企業化干戈為玉帛,進行聯合,共同生產經營,共同開發市場,共同打造品牌,每年節約包括廣告投入在內的成本幾十萬元。隨著茶葉產業化經營向深層次推進,全鄉從事茶葉生產、銷售的人員達到了1800多人,其中30%的是茶葉加工技術人員,60%的是營銷人員,銷售網絡遍布省內外,全年茶葉銷售收入2500萬元,完成利稅1000萬元。僅星巖坪產業黨總支,每年為國家提供稅收120萬元。

二是發展了群眾利益。茶葉產業黨總支和各行業黨支部把發展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己任,努力塑造其茶葉這個區域化的特色支柱產業,促進了茶葉產業化經營的成長壯大,切實增加了群眾的收入。**年,全鄉茶葉面積達到3萬畝,茶農獲得現金收入1500萬元,人平茶葉收入達到607元。據統計,全鄉普通茶園畝平茶葉收入在2500元左右,良種茶園畝平茶葉達到4000元;茶葉年收入達到5000元以上的茶農達到了380戶,其中達到1萬元以上的有86戶。宋家河村原來沒有茶葉加工企業,在苦竹坪茶葉產業黨總支所屬的科研加工業黨支部的積極運作下,天麻劍毫茶廠在此建立分廠,當年茶農增收40萬元,是過去4年茶葉總收入之和。同時也激發了群眾的積極性,該村僅今年就發展良種茶園500畝。

三是發揮了黨員作用。具有不同專長和從事不同行業的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在相應的行業黨支部,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增長了見識,提高了技能,帶動了群眾,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在實踐中,各行業黨支部充分利用現代化的茶葉科技培訓基地,對黨員和入黨積分子進行培訓,使80%的黨員和100%的入黨積極分子掌握了茶葉全套栽培技術;產業黨總支還召開了營銷人員和業主懇談會,聘請專家授課,提高了營銷人員和業主的行業知識和經營能力。今年發展的21名農村黨員中,營銷黨支部就發展了12名。這些人按照營銷黨支部提出了“誠信、增收、發展”的服務理念,講究職業道德,大力發展期貨經濟,為茶農解難、解困,保護了茶農利益。黨員營銷能人譚徽明從事茶葉中介服務,一年的營銷額在100萬元以上,其他營銷人員的年收入均在8000元以上。星巖坪基地黨支部的褚帝義、文萬碧等一批共產黨員,帶頭示范,砍掉心愛的老茶園,在專家的指導下重新栽種新品種,帶動了群眾,使基地良種茶園達到1500多畝。

四是完善了民主制度。采花鄉改進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方式的實踐,加強了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實現了“一制三化”目標,即村級黨組織領導下的村民自治運行機制;黨組織工作規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民主監督程序化。在茶葉產業黨總支的正確領導下,村委會建立了“財務兩審一核”、“三制監督”和“四組”理事工作機制,做到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柏攧諆蓪徱缓恕笔侵笇Υ寮壺攧铡⒇敭a和物資的收支、進出進行嚴格把關,必須由經辦人、村委會主任審查,財務理事小組代表審核簽字后方可入帳。“三制監督”是指村務公開制度、民主評議村干部制度、村帳所管制度等?!八慕M理事”是指成立財務理事小組、村務理事小組、公益事業理事小組、經濟發展理事小組,凝聚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健全有利于形成合力、促進民主政治建設和經濟發展的工作機制。

四、改進黨的農村基層組織設置方式的重要啟示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的過程中,改進農村基層黨組織的設置方式,要主動適應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勞動力就業結構以及黨員分布情況的變化,更好的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一是要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改進農村基層組織設置方式的著力點。探索改進農村基層組織的運作方式,必須建立在迅速發展壯大的產業化經營的需要基礎之上,必須充分體現“圍繞經濟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經濟”的思想,必須進一步拓寬“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拓寬領域、強化功能”的思路。實踐證明,采花鄉改進基層組織設置方式的探索是成功的,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方向,應該在有條件的地方推廣他們的經驗。

二是要有利于黨員的發展、教育和管理。黨的先進性如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黨的執政基礎是否牢固;而黨的先進性是具體的、歷史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改進基層組織設置方式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應該堅持黨的先進性,把經濟收入作為衡量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先進性的核心標準之一,充分發揮黨員的“雙帶”作用。采花鄉的實踐告訴我們,要適應新形勢下黨員發展、教育和管理的要求,必須緊密結合實際,不斷改進黨的農村基層組織的設置方式,且把技術培訓作為重要內容,切實增強黨員教育管理的針對性、有效性和增強活動方式的生命力。特別是由行業黨支部發展黨員,開展活動,方便靈活,更有利于發展黨的先進性。

三是要有利于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聯系。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同時也是黨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否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群眾根本利益,是檢驗改進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方式成功與否的“試金石”。采花鄉改進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方式的實踐,為我們找到了基層黨組織與人民群眾密切聯系的結合點,使基層黨組織和黨員與人民群眾的聯系更加緊密了;這種聯系不是“作秀”,而是建立在相互之間包括對科技、信息和致富需要之上的,建立在一種實現“雙贏”的基礎之上的,是一種具有長久生命力的內在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