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執政能力思考
時間:2022-10-09 09:02:00
導語:提高執政能力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按‘三個代表’要求加強黨的建設,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這是黨的十六大向全黨提出的歷史性的重大任務。加強領導班子執政能力建設,是新時期黨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強邊疆民族地區領導班子執政能力建設,要根據邊疆民族地區的特點,創造性地貫徹落實好黨中央關于黨的建設路線、方針、政策和各項指示,適應邊疆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需要。
一、我州各級領導班子建設概況
**傣族自治州建州50年來,認真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不斷加強黨的建設,建立健全了各級領導班子,在**的解放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各個時期,領導全州各族人民為建設邊疆、鞏固國防艱苦奮斗,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別是近年來,各級領導班子認真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加強少數民族干部隊伍建設和領導班子自身建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一是培養選拔少數民族領導干部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州、縣(市)、鄉(鎮)三級領導班子中少數民族干部分別占各班子總人數的74.2%、63.4%、85.4%。少數民族領導干部所占比例已超過省委規定的要求,形成了以少數民族干部為主體的結構。二是各級領導班子的知識結構優化,整體素質明顯提高。全州2萬余名干部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干部達到半數以上;各級領導班子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占絕大多數,縣(市)、鄉(鎮)兩級領導班子中也出現了高學歷(研究生)干部。一批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熟悉意識形態工作,熟悉現代科技、經濟管理、金融、外經外貿和法律的領導干部通過選舉、委派、公開招考,充實到各級領導班子中,優化了各級領導班子的知識和能力結構。三是各級領導班子平均年齡逐步減小,領導干部走向年輕化。目前州、縣、鄉三級領導班子平均年齡分別為49.8歲、43.4歲、37.5歲,縣(市)黨政領導班子基本形成以40歲左右為主體,35歲左右各有1名的格局。州級領導班子中50歲以下的有15人,占48.4%;縣(市)級領導班子中45歲以下的有63人,占67.7%;鄉(鎮)領導班子中35歲以下的有110人,占44.3%。四是培養選拔婦女干部工作有了新進展。婦女干部的培養選拔有新的突破,州級四套班子均配有婦女干部,縣、鄉婦女干部比例也有不同程度提高。
二、當前各級領導班子執政能力建設中的薄弱環節
(一)有的領導干部能力水平與現實需要還有差距。有的眼界不夠寬廣,正確把握發展要求、科學判斷形勢的能力不強;有的缺乏宏觀管理能力,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弱;有的不善于協調各種利益關系,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不足;有的法律基礎不牢,依法執政意識不夠;有的領導干部思想僵化,開拓創新的能力不足。
(二)各少數民族領導干部的增長比例不平衡。我州各級領導班子中少數民族干部的比例雖已超過省委的要求,但各級班子中,各民族干部的增長比例并不平衡,距《**傣族自治州自治條例》規定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部分少小民族領導干部選拔難、難選拔的問題仍然存在。
(三)有的領導干部擺位不正,班子內部團結協作不夠。有的認為黨委的領導核心作用就是“黨管一切”,而事事插手,以黨代政;有的認為黨委的領導核心作用只是管好干部、管好思想,不應過多干預政府部門的事務,而忽視黨委對重大事務的領導和指導;有的對于黨委如何發揮核心領導作用缺乏認識,辦法不多;有的副職領導干部發揮作用不明顯,影響了班子的戰斗力;有的領導班子內部不團結,凝聚力不強,影響了整體合力的發揮。
(四)有的領導班子個體素質差異較大。從統計數字看,我州各級領導干部的文化程度并不低,但由于教育、文化基礎較內地薄弱,相當部分領導干部特別是少數民族領導干部的初始學歷并不高,其高學歷是工作后繼續深造獲得的,教育的系統性、全面性不足。受不良學風的影響,干部后天學習、提高素質的積極性不夠高,部分干部存在“文憑不等于水平,資歷不等于能力,經歷不等于經驗”的現象。
(五)調整不稱職領導干部“下”的力度不足。雖然各級黨委都在強調要疏通干部“出口”,實現能上能下的用人機制,但在現實中,領導干部“上來容易下來難”的情況依然存在。在不稱職領導干部的調整使用上,平職調整的多,降職使用或調離的少。特別是對副職領導,有“不出問題就四平八穩”的現象。致使一些領導干部壓力感、緊迫感不強,既不利于領導班子建設,又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優秀年輕干部的成長。
三、按照“三個代表”要求,結合邊疆民族地區實際加強領導班子執政能力建設
(一)堅持以保持邊疆地區經濟持續發展、社會穩定、國防鞏固、各民族共同繁榮為根本目標。以推動和促進邊疆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國防鞏固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為目標,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執政能力建設,是按“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加強邊疆民族地區黨的建設的客觀要求。加強邊疆民族地區各級領導班子執政能力建設的根本目的,是為了鞏固和維護黨對邊疆民族地區的領導。民為邦本?!叭诵南虮?,是決定一個政黨、一個政權盛衰的根本因素。”我國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文化相對落后,加之又是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實施反動攻擊的前沿,社會問題尤為重要,經濟文化發展和安定團結的社會環境正是邊疆各民族群眾的根本利益所在。黨的各級領導班子只有通過推動邊疆民族地區經濟、文化的不斷發展,保持邊疆社會穩定、國防穩固,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邊疆各民族群眾才會擁護和支持黨的領導。因而,加強邊疆民族地區各級領導班子執政能力建設應以此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提高富國興邊、鞏固國防和社會穩定的能力。
(二)不斷提高領導班子的整體素質。素質決定能力。領導班子的執政能力與其素質密切相關。提高領導班子整體素質應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通過提高領導干部的綜合素質來提高領導班子的整體素質。領導干部的個人素質是形成領導班子整體素質的基礎,因而提高領導班子整體素質應從提高領導干部個人素質入手。領導干部的綜合素質普遍提高了,領導班子的整體素質也就會隨之提高。二是通過優化領導班子結構來提高領導班子整體素質。一部好的機器是由不同的零部件通過一定的物理組合而成的,機器功能的發揮有賴于各種零部件之間的有機結合。同樣,領導班子是由領導干部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組織起來的整體,領導班子領導作用的發揮主要依賴于集體領導。領導班子成員之間由于分管的工作不同,性質各異,因而所需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素質也不盡相同。優化領導班子結構不僅有利于領導班子成員之間的能力互補,更有利于領導班子整體能力的提高。
(三)培養和選好配強少數民族領導干部。在邊疆民族地區大力培養少數民族干部,把優秀的少數民族年輕干部選拔到各級領導班子中,是貫徹黨的民族政策,發展民族地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促進民族團結、保持邊疆穩定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是民族工作和干部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邊疆民族地區民族自治的根本途徑。要在保持各級領導班子特別是黨政領導班子中少數民族干部比例不低于60%的基礎上,落實好少數民族干部選配工作的傾斜政策,加大選拔力度,使各少數民族干部平衡發展,趨于合理。要加強少數民族后備干部隊伍的培養工作。堅持做好在少數民族大中專畢業生中選拔錄用公務員工作,不斷鞏固少數民族干部的選拔根基,從根本上解決少數民族干部尤其是少小民族領導干部選拔難、難選拔的問題。在對少數民族干部實行政策傾斜的同時按照《干部任用條例》的規定,堅持標準、嚴格程序、履行步驟,把好“三關”,即“政治關、能力關、作風關”。把自覺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堅決反對民族分裂作為重要的政治條件;把具有較強的政治判斷能力、駕馭全局能力、宏觀決策能力、組織領導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作為重要的能力素質;把堅持深入群眾,與群眾同甘共苦,說實話、辦實事、求實效,清正廉潔、政績突出、群眾公認作為重要的作風標準。
(四)著力提高領導干部的“五種能力”。提高“五種能力”是加強領導班子執政能力建設的主要內容。一是要加強學習,增強素質,學會用寬闊的眼界和胸懷結合本地實際觀察世界,不斷提高科學判斷形勢的能力。要密切關注世界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外交等方面的變化,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把外部世界的變化與本地發展前景緊密聯系起來,找準并搶抓自身發展的機遇。二是既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又要注重發揮政府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宏觀調控作用,不斷增強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三是要妥善調處社會矛盾,加快經濟社會發展步伐,不斷增強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地方領導班子、領導干部處在基層,面對群眾,既面臨加快地方發展的艱巨任務,又面臨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各種社會矛盾。要正確認識加快發展與處理矛盾之間的關系,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事業心,從發展地方經濟和穩定社會大局,從維護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出發,不斷加強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為發展經濟、保持穩定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四是提高法律學習的自覺性,全面、系統地掌握有關法律法規,不斷增強依法執政的能力。要在堅持黨的領導的前提下,嚴格依法辦事,運用法律的手段治政理事。把執政的方式納入法制的軌道,把黨委的主張經過法定程序變成符合憲法、法律的決策。五是協調各方,凝聚力量,不斷增強總攬全局的能力。總攬全局,協調各方,是黨在新形勢下對各級黨委提出的具體要求。黨委主要領導要從整體推進全局工作的戰略高度,統籌兼顧,積極協調,處理好與人大、政府、政協之間的關系,合理安排好各個方面的工作,使幾套班子做到各司其職,各盡其責,最終形成干事創業的巨大合力。
(五)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增強領導班子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的能力。黨風廉政建設問題,是事關領導班子的執政形象問題,也是加強領導班子建設中的一個重點和難點問題。領導班子黨風廉政建設,要從改進黨風入手,切實解決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學習作風、思想作風、領導作風、工作作風和生活作風方面的問題。一是要營造良好的學風,建立學習型的領導班子,不斷學習新知識、新經驗、新本領,提高開拓創新的能力;二是要改進領導作風,牢固樹立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思想,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人民群眾關心和反映的問題,克服和糾正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密切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三是要不斷改進工作作風,不斷提高辦事速度和工作效率,堅決防止和糾正“散”、“懶”、“慢”、“低”的行為;四是要使領導干部保持良好的生活作風,做到品端行正。
廉政建設的重點是下大力抓好反腐敗工作。腐敗的根源在于私心,其本質是以權謀私。反腐敗工作要抓住腐敗的本質和根源,緊密結合邊疆民族地區改革開放、現代經濟和社會發展實際,實行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方略,既要通過教育幫助領導干部解決人生觀、價值觀偏移,作風不正、意志不堅的問題,又要通過專項治理,下大力查處腐敗案件,集中力量解決群眾反映強烈、帶有普遍性的問題,用實際行動贏得人民群眾的信賴和擁戴,為邊疆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良好的社會政治環境。
(六)理順關系,加強協調,增強各級領導班子的合力。如果領導班子內部關系不順暢、外部關系不協調,必然會影響領導班子的戰斗力和領導班子群體整體功能的發揮。黨的領導依靠的是集體領導,而不是個別人的領導。因而加強領導班子執政能力建設,提高領導班子戰斗力和領導班子群體整體合力是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要擺正黨委班子的“領導核心”地位,理順黨委班子與其它領導班子之間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黨委領導班子要對同級政府、人大、政協領導班子實施領導,防止黨政分離,又不能以黨代政,越俎代庖,處處插手;既要保證和監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各類組織和各項工作中得到貫徹執行,又要注意發揮其它領導班子的職能作用。二是要搞好其它各類領導班子之間的關系,防止各自為政、相互扯皮的現象發生。其它同級各類領導班子之間既有相互制約的關系,又有相互交叉的密切聯系。在黨委統一領導下分工合作、團結共事,發揮好各自的職能作用,才能增進領導班子群體抓經濟建設的合力。三是要處理好領導班子自身內部的關系。領導班子成員之間既要講團結,又要講原則。領導班子內部各成員之間應是在講原則基礎上的團結合作、平等共事的關系,不能為了所謂的“團結”而放棄原則,搞不健康的一團和氣。更不能搞當面和和氣氣,背后相互拆臺的明爭暗斗行為,損害領導班子凝聚力和戰斗力。
(七)加大領導干部調整力度,不斷增強領導班子的活力。疏通領導干部進出通道,加大領導干部調整力度,是增強領導班子活力的有效途徑。一是要嚴把領導干部選拔任用關,堅持用好的作風選用優秀領導干部。要按照黨性、責任心、能力、政績、人品和法定程序選拔任用領導干部,憑干部群眾的公認程度選拔任用領導干部,全面推行領導干部考察預告制,試用制,黨委常委會票決制,黨委全委會對下級黨委、政府領導班子正職擬任人選和推薦人選投票表決制,堅決反對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中的不正之風,切實把優秀年輕干部選拔到各級領導崗位上。二是要加大不稱職領導干部“下”的力度。把領導干部選拔任用與任期考核、年度考評有機結合起來,完善領導干部考評和任用機制,改變領導干部只上不下、只進不出、只提不降的做法,讓那些通過測評考核實績落后者、公論程度低者、誡勉不改正者下來;對那些沒能力、沒責任心,打不開局面的領導干部及時進行調整和撤換。三是要拓寬領導干部“上”的渠道。加大對優秀年輕干部的選拔培養力度,切實改變論資排輩的用人習慣,通過培養使用、公開招考、越級提拔、破格提拔等措施使優秀年輕干部盡快成長起來;為他們施展才干提供舞臺,不斷為領導班子建設注入新生力量,增強領導班子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