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人才資源經驗交流

時間:2022-10-11 06:02:00

導語:電信人才資源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電信人才資源經驗交流

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人才問題,把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作為一項重大方針,大力實施人才強國戰略。這對我們做好新時期人才人事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我們要認真貫徹中央決策,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切實做好人事工作。

一、人才資源是最重要的戰略資源

時展已經使人才資源成為最重要的戰略資源,人才的數量和質量是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關鍵因素。能否擁有和保持一支規模宏大的高素質的人才隊伍,事關一個國家在國際競爭中的興衰成敗。“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論斷,是對人才在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中的基礎性、決定性作用的科學概括,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首先,人才資源具有其他資源和生產要素所沒有的能動性。人是萬物之靈。只有人類能夠進行有意識、有目的的高級思維活動,具有主觀能動性。一切其他物質資料和資源,包括工具、設備、儀器、原材料等各種生產資料,在生產過程中,只能被動地適應人類的需要,不能自動地轉化為生產力,不能直接創造價值。物力和信息資源只有被人所掌握、所應用,才能發揮作用,才能產生價值。人的能動性賦予了物力資源以價值,人力資源開發是一切其他資源開發和利用的前提和基礎。

其次,人才資源具有其他資源和生產要素所沒有的創造性。人才資源不僅具有普通人力資源所具有的主觀能動性,還具有進行創造性活動的能力。創造性是人才的基本特征。人才的創造性決定了社會發展的方向、速度、深度和規模。農業文明、工業革命和信息社會的產生都是人類發明創造的結果,人才的創造性活動為人類帶來了生產力突飛猛進的發展。科層制組織模式、流水線作業、現代會計處理方法帶來工業社會的繁榮;學習型組織、扁平化結構、國際化經營,又催生了新經濟的來臨。

第三,人才資源具有其他資源和生產要素所沒有的自主性。當今時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人才作用發揮的條件和方式與以往大不相同。人的知識正在取代土地、資本和原材料而成為直接的生產要素,并直接產生價值。人才價值創造過程中所面臨的物質障礙和外部制約因素越來越少,物質資料對價值創造的中介作用大大減弱,相對于以往對物質條件的依賴,人才的自主性越來越強。

第四,人才資源具有其他資源和生產要素所沒有的潛能開發的無限性。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信息技術、生命科學的發展,帶動了以知識為基礎的新經濟的發展,使人們認識到開發人類自身潛能的極端重要性。與物質資源的有限性相比,人類潛能的開發有著無可限量的前途。在地球物質資源日見其少的情況下,開發人類自身的智力資源,顯得尤為重要。正如美國著名發展經濟學家舒爾茨指出的:人類的未來并不完全取決于空間、能源和耕地,而是取決于人類智慧的開發。

第五,人才資源具有其他資源和生產要素所沒有的社會性。人才資源開發不僅可以直接促進社會生產力的進步,而且有助于從根本上提高其他生產要素的利用與配置效率,帶動整個社會的文明進步。人才資源開發還提高了人類對自身尊嚴和價值的認識,促進了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在人才資源開發過程中,人和人的才能不僅是被開發和利用的對象,而且是包括物力資源開發在內的一切資源開發的目的和終極價值的體現。隨著人才資源開發深度和廣度的不斷擴展,人類自身的福利和生活質量也在不斷提高,人才資源開發的水平成為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

二、當前我國人才資源開發面臨的形勢和挑戰

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在我國日益深入人心,我國的人才資源開發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進步。但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國際人才競爭日趨激烈,我國人才隊伍的規模、素質和結構與經濟發展要求還有相當的差距,人才資源開發面臨著新的挑戰。

第一,我國面臨的人才競爭更加激烈。為了適應新形勢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世界上許多國家在依靠教育加速培養人才的同時,采取各種措施吸引人才,積極參與國際人才爭奪。一些國家紛紛效仿美國和加拿大,實行選擇性移民政策,對特殊人才和技術人才敞開大門。發達國家對人才的爭奪加劇了國際人才競爭的態勢。發展水平的差距使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人才市場上處境尷尬。我國的人才資源開發必須正視國際人才競爭的巨大挑戰。

第二,我國的人才隊伍狀況還不能完全適應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的新要求。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我國人才隊伍總量相對不足。根據**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我國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僅占1**歲以上勞動人口(1**歲?64歲)的**.**%,而199**?1997年,這一比例美國是46.**%,加拿大是46.9%。中國與發達國家差距明顯。二是我國人才隊伍的素質仍有待提高。中國人力資源豐富,但由于教育發展仍較落后,勞動者的能力和素質還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越是在高素質人才資源層面,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越大。這是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在人力資源方面需要解決的一個帶根本性的問題。三是我國人才隊伍的結構與國民經濟結構戰略調整的要求還不相適應。如人才在不同所有制單位間分布不合理。全國專門人才總量的74%集中在國有單位,導致了人才緊缺與浪費并存的現象;人才的專業結構不夠合理,教育、衛生、經濟、會計等四類專業技術人員,占全國專業技術人員總數的70%,而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術、現代醫藥、環保等工程技術類專業人員短缺;人才隊伍產學研脫節嚴重。我國企業擁有的研究與開發人才不足**0%,企業每萬人中擁有的研究與開發人才不足3人,而日本是49人、德國是3**人、加拿大和英國是****人;人才素質結構不合理,擁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人才年齡偏高,比例偏低,僅占總數的**.7%,創新型、復合型、外向型人才較為短缺,專業技術人員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僅占17.**%。

第三,我國人才資源管理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目前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人才資源的配置和管理不適應經濟和科技發展的要求。一是人才資源市場化配置的體制性障礙尚未從根本上消除。受傳統的經濟管理體制、所有制結構、身份制度以及城鄉二元分割的影響,中國人才和勞動力配置的市場化程度仍然有待提高,與資金、技術、生產資料等其他生產要素的市場化水平相比,中國的人才市場配置機制還不成熟。二是人才評價和激勵制度尚需完善,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人才激勵機制尚未根本形成,論資排輩、平均主義現象仍很嚴重,信息、知識、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的價值在分配中還不能得到普遍的尊重和體現;在人才選拔上,長官意志、任人唯親的現象仍然存在,人不得其位,事不得其人,影響了人才創新發展的積極性,這是我國科技創新能力不足、競爭能力不強的重要原因。三是人才資源管理的法制化程度有待進一步提高。長期以來,我國人才資源管理主要以內部規章、文件為調整依據,在人才培養、使用、評價、獎懲、待遇、糾紛處理等各個環節,缺乏穩定、系統的法制保障,導致人才市場信用關系不健全,人才市場主體特別是人才個人權益得不到有效的保護。加強人才資源管理的法制化建設,提高管理的法制化、規范化和民主化程度是今后人才資源開發管理的重要任務。

三、將人才資源開發作為新時期人才人事工作的首要任務

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充分調動人才的積極性、創造性,發揮好每個人才的作用,要求我們必須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高度重視人才資源開發工作,充分認識做好人才資源開發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增強人事人才工作的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把人才資源開發作為人才人事工作的首要任務,切實抓緊抓好。

第一,要更新觀念,高度重視人才資源開發工作。國以人興,政以才治。人才資源開發是一項關系到我國現代化建設事業大局和未來發展的大事,是一項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在人才管理工作中,要克服“見物不見人”和“重使用,輕培養”的傾向,應針對專業技術人才的成長和工作特點,努力營造一種尊重個性、鼓勵創新、信任理解的良好環境,激勵他們充分發揮聰明才智;要通過輿論引導、政策指導和利益誘導,促進形成“成才、用才、重才、愛才”的社會氛圍,營造出一個有利于培養、吸引、留住和用好人才的科學機制;要克服平均主義、論資排輩等傳統觀念,形成競爭擇優、獎勤罰懶的社會風尚;要破除吃“皇糧”觀念、“官本位”觀念,鼓勵人才自主創業、發明創新;要弘揚寬容精神,尊重個性,反對盲從;要反對人情至上,樹立契約觀念和信用觀念,為人才成長創造條件。

第二,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認真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實施人才戰略,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今后五到十年,是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時期,是進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時期,也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時期。加快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現代化,要求大量培養高新技術人才,提供有效的人才智力保證;進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必須相應調整人才結構,以人才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優化升級。我們要根據《**00**?**00**年全國人才隊伍建設規劃綱要》的要求,緊緊圍繞國家“十五”計劃綱要確立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積極應對知識經濟和經濟全球化對人才隊伍的挑戰,以實施人才戰略為總攬,以能力建設為重點,增加人才總量,提高人才素質,調整隊伍結構,創新工作思路,加快人才隊伍建設步伐,在國際人才競爭中取得主動。

第三,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進人才資源管理的制度創新。政策是人才資源開發的有力杠桿。通過改革,可以最大限度地釋放蘊藏于人才隊伍中的潛力。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不斷完善,在我國已出現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樣化。我們要充分認識和把握這些特點,大力推進人事制度改革和管理體制創新,努力消除人才成長和發揮作用的體制性障礙,保持人才人事工作的生機與活力,使人才資源開發更加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

第四,要用好人才,通過使用性開發提升人才價值。人才使用是人才資源開發的關鍵環節。僅僅培養人才、擁有人才是不夠的。人才的價值只有在使用過程中才能顯現出來,并得以提升。人才擁有量的多少,只是潛在地反映組織的價值和創造能力,只有通過使用性開發,才能轉化為真正的、現實的力量。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必須抓好人才配置和使用,要有識才的慧眼、用才的氣魄、愛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不斷提高識才、用才、愛才、聚才的水平,知人善任、廣納群賢,做到“尊重其知識,問計于斯人”,用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和適當的物質待遇留人,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創造更為良好的條件。

第五,要維護人才權益,實現人才資源管理的法制化。提高中國人才資源開發和政府管理的法制化水平是維護人民權益,保持經濟社會穩定、協調、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推動人才資源開發工作深化發展的需要。實現人才資源開發的法制化,一要完善立法程序,二要建立完備的法制體系,三要公正司法和執法。沒有人才保護,就談不到人才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