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干部學風調研思考

時間:2022-10-12 10:59:00

導語:鄉鎮干部學風調研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鎮干部學風調研思考

按照縣委組織部的要求,我就鄉鎮干部學風進行了專題調研。調研認為,近年來,鄉鎮干部學風有明顯好轉,干部思想素質得以大幅度提高,但學風方面仍存在許多問題。現形成報告如下:

一、存在問題及產生原因

在調研中發現,鄉鎮干部在學風方面主要存在五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學習風氣不濃。干實事的多,靜下心來學習的少,有些干部一年動不了幾次筆,看不了幾頁書,非大型教育活動從不記學習筆記,不寫學習心得。不學習的風氣影響了愛學習的人,使愛學習的也懶于學習;二是學習原動力不足。滿足現狀的干部多,認為學習是“苦差”的干部多,對學習沒有產生興趣,沒有形成動力,被動學習多,主動學習少;三是學習吸引力不大。鄉鎮組織的學習教育活動,對干部而言,僅僅是“水過地皮濕”,部分干部就筆記抄筆記,抄過后不知所云,更有甚者連筆記也不抄,聽“天書”;四是學習約束力不強。鄉鎮雖有學習制度,對干部學習有一定要求,但鋼性落實不到位,大型學習教育活動對干部能產生一定影響,常規性學習可以說未按制度辦事;五是學習影響力不深。愛學習的干部與不愛學習的干部在工作中差異性不大,業務分工上雖存在差異,但沒有形成競爭機制,學習的影響力不深。

鄉鎮干部在學習上存在的五個方面的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鄉鎮干部思想上存在四種不良觀念:一是“差不多”思想。認為自己現有的知識差不多了,不用學也能應付工作;二是“無所謂”思想。認為工作做好就行了,學不學無關緊要;三是“顧不上”思想。把學習歸咎為太忙,沒有時間;四是“吃不消”思想。認為工作任務太重,再學習就會把身體搞垮。這四種觀念導致鄉鎮干部在學風方面存在不容忽視的問題,這對干部的成長和黨的事業是極其有害的。

二、學習的重要性

學習是照亮人生智慧的燈塔,是社會進步發展的階梯,是人類文明傳承的橋梁。從一定意義上講,一部人類文明發展史就是一部學習史。人類社會愈發展,學習的重要性愈是與日俱增,須臾不可或缺。因此,堅持勤奮學習,切實改進學風,對鄉鎮干部來說,就愈顯得尤為重要。

1、堅持勤奮學習,切實改進學風是鄉鎮干部增強內在素質,順應知識創新時代的當務之急。

知識經濟時代,經濟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面進步越來越依賴于知識創新以及對知識的創造性應用。據有關資料顯示,在全球生產總值的高速增長中,“知識份額”已經由20世紀初的5%上升到今天的80%—90%以上。一方面,知識的價值日益凸顯;另一方面,知識更新的速度也越來越快。農耕時代,一個人讀幾年書夠用一輩子;工業經濟時代,讀十幾年書也夠用一輩子;知識經濟時代,只有終身學習,才不會被日趨激烈的社會淘汰。當今社會,誰掌握了學習的先機和主動權,誰就搶占了生存和發展的制高點。鄉鎮干部處于農村基層工作的最前沿,要指導“三農”工作、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穩定,不掌握知識經濟時代的特點,不與國際、與世界接軌,不僅關系到個人的命運,更為重要的是,它關系到一方穩定與繁榮富強。因此,鄉鎮干部要改進學風,勤奮學習,內強素質,順應時代要求。

2、堅持勤奮學習,切實改進學風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迫切要求。

如何在農業人口多、農業基礎薄弱、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情況下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鄉鎮干部面臨的新課題。但這并沒有現成的答案和經驗,只有靠學習,學習,再學習。在當前經濟社會轉型時期,國家大政方針不斷向農村傾斜,而新矛盾、新問題、新情況、新知識層出不窮,我們更要注重學習,勤奮學習。不加強學習,就會處于盲目、被動和落后狀態,就可能喪失工作的主動權,甚至喪失工作資格,對指導工作造成重大損失。因此,對鄉鎮干部而言,學習不僅僅是個人行為,更是一種社會行為;不僅僅是個人生存和發展需要,更是一種歷史重任和社會責任。

3、堅持勤奮學習,切實改進學風是鄉鎮干部正確履行職責、促進社會和諧有序的必然選擇。

鄉鎮黨委是基層黨委,鄉鎮政府是最基層的國家政權機關,它在黨和國家在基層全部工作的運行中處于中樞地位,領導干部擔負著管理經濟、文化和公共事務,全力服務“三農”的重要職責。這種特殊的地位,要求鄉鎮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要不斷的學習,提高學習能力。要堅決摒棄四種錯誤觀念,樹立新的學習理念,變“要我學習”為“自主學習”,變“個人學習”為“責任學習”,變“學習負擔”為“學習樂趣”,變“以干代學”為“學用相長”,變“擁有文憑”為“擁有能力”,變“個體學習”為“組織學習”。這樣,才能更好的履行職責,把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要求落到實際行動中,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三、改進學風的幾點思考

基于學習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學習的重要性,就改進鄉鎮干部學風,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突出主攻方向,加強理論學習。恩格斯說:一個民族要想登上科學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一個人工作能力的強弱、工作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理論素養和理論水平。加強學習,首要和根本的是加強理論學習,提高理論素質,增強理性思維和運用理論觀察、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能力。要堅持把理論學習作為思想領域的根本性建設,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不動搖,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頭腦,做到真信、真懂、真用。做到“三真”,關鍵在于真學,就是要以科學的態度和方法,認真學習和實踐這一科學理論。說到底,就是要通過學習和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解決好做事和做人的問題,使自己成為政治堅定、作風過硬的優秀鄉鎮干部。

(二)圍繞“三農”實際,強化業務學習。要強化市場經濟知識、法律法規知識、國家大政方針政策、農村實用科技等方面的學習,要通過學習,使鄉鎮干部“六種能力”得到新的增強。一是促進農村生產力發展的能力得到增強。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其根本任務是解決和發展農村生產力。只有加快發展農村生產力,不斷增強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實力和競爭力,才能為農村社會全面進步和農業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因此,鄉鎮干部應通過學習、切實增強促進農村生產力發展的能力;二是幫助農民群眾增收致富的能力得到增強。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根本目的是實現農民生活富裕,讓農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這就要求鄉鎮干部通過學習,不斷增強帶領農民群眾增收致富的能力,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增強為農民服務的意識,提高為農民服務的水平,真心實意地帶領群眾致富;三是引領農村文明新風尚的能力得到增強。鄉風文明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靈魂。實現鄉風文明,就是要不斷提高農民群眾的思想、文化和道德水平,豐富農村文化生活,形成文明的社會風氣,這就是要求鄉鎮干部通過學習,不斷增強引領農村文明新風尚的能力,從而積極推進農村教育事業的發展,不斷提高農民和整個農村人口的素質。大力繁榮農村文化事業,不斷滿足農民群眾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要。特別是要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引導農民踐行社會主義榮譽觀,崇尚科學,抵制迷信,移風易俗,破除陋習,逐步形成健康文明的農村新風尚;四是推動農村民主法治建設的能力得到增強。要通過學習,努力創造條件促進農民民主自治,提升農民參與管理的層次,使廣大農民群眾真正擁有知情權、參與權、選舉權、監督權,真正給農民平等的權利,讓農民當家作主,把農村民主法治建設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五是處理農村各種社會矛盾的能力得到增強。社會主義新農村首先應該是和諧穩定的新農村。鄉鎮干部要通過學習,提升境界,以維護農村穩定為己任,正確分析和解決新形勢下的人民內部矛盾,加強農村社會的建設和管理;六是貫徹落實黨的“三農政策”的能力得到增強。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離不開黨的政策扶持和引導。其中的關鍵是要把黨的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宣傳好,貫徹好,落實好。“以己之恢恢,焉能使人之昭昭”。鄉鎮干部只有全面準確理解和正確把握政策的實質和取向,找準落實政策和加快發展的結合點,才能堅定不移地把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落實到實處,確保農民群眾得到實惠。

(三)講求方法效果,力求正確學習。重視學習是一種精神,一種境界,善于學習是一種能力,一種技巧。鄉鎮干部在改進學風中,應結合實際把握好以下四個環節:一是要精于閱讀,把厚書變為薄書。要精選內容,有重點的學習;要精讀原著,慢慢反芻、消化;要掌握精髓,扣住核心,使認識越來越深。二是要勤于思考,把他有變為己有。只有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在廣泛閱讀的基礎上,對現實問題進行理性思維和科學回答,形成新的想法,新的思路,新的辦法,更好地指導工作實踐。三是要勇于實踐,把知識變為能力。要把學習和實踐結合起來,既善于向書本學習,又善于向實踐學習。在建設社全主義新農村和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中增長知識,鍛煉才干,提高能力,用實踐檢驗學習效果。四是要善于總結,把經驗變為智慧。一個人如果不善于總結,在人生的道路上就可能常走彎路,常遭挫折。因此,鄉鎮干部應把學習引向深入,善于在實踐基礎上總結經驗,把零散的東西理性化,歷史的東西現實化,外面的東西本土化,外國的東西中國化,從中發現規律,指導實踐,使自己始終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