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人性化管理思考
時間:2022-10-15 10:19:00
導語:學校人性化管理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根據社會發展的趨勢,我國基礎教育的課程改革將進一步向綜合化、研究性、人文性和理論與實踐學習并重的幾個方面發展。要實現這一發展必須是在學校中通過校長領導下的教師隊伍的創造性的勞動變成現實的。在這一過程中,校長的管理理念將直接決定新課程在學校中的實施情況。因此作為學校管理者的校長要正確認識新課程給學校管理帶來的變化,通過管理創新,確定新的學校觀和管理觀。以人的發展為本,既講究科學民主的嚴格管理,又講究充滿情感的人性化管理,方能最大限度調動教師的工作熱情,提高學校的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
一、人性化管理是學??沙掷m發展的前提
郭店楚簡《性自命出》中有這樣幾句話:“道始于情,情生于性”,“性自命出”,“命自天降”。意思是:人道是由于人們相互之間存在著情感才開始有的,人的喜怒哀樂之情是由人性中發生出來的;人性是由“天”所給予的,天命是“天”所表現的必然性和目的性。它強調“人性”是天賦予的自然屬性,是人類最普遍的特征。歷代管理者將人性作為其治世之道的基礎和主體,認為要建立和諧的社會秩序,就必須順應人性,尊重人性。正是這種典型的儒家思想,維系著社會中人與人之間情感的基礎。人是一切發展的出發點,學校發展就是以人的發展作為目的,把人的價值視為學校發展的最高價值,把構建和完善人的主體性視為學校發展的直接目標和最高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在科學民主管理的基礎上,還必須注重“情感”投資,形成學校內部可靠的內聚力,從而保證新課程的順利實施,實現學??沙掷m發展。
二、學校人性化管理的思考
學校管理是人的管理,也是制度的管理,更是情感的管理。在加強對人的管理過程中,應做到尊重、理解、賞識、激勵,來增強教師的凝聚力,使教師在濃濃的情感氛圍中不斷發展與自我發展。
1、尊重教師,是學校人性化管理的基礎
“以人為本”的管理,已成為廣大校長的共識,這是由學校管理的特殊性決定的,是教育的根本。新課程改革從課程改革的目標、課程結構、課程標準、教學過程、課程評價以及課程管理等方面都突出了對學生主體或教師主體的關注和尊重。新課程改革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在突出倫理政治和適應社會生活的課程價值取向的同時,強調個人發展的課程價值取向,強調課程對學生個體發展需要的適應和促進。這就要求我們在管理中要體現對教育對象——學生的尊重,把兒童從大世界的控制下解放出來,把兒童的教育交到兒童的手中。
關注人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學校管理“以人為本”就是以師生為本,尊重師生。只有管理者以教師為本,尊重教師,教師才能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馬克思曾經說過:“一個人的發展取決于和他直接或間接進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發展”。即指出,人的發展自始自終都是在群體的影響下進行的。因此,營造一個平等、團結、尊重的組織氛圍,對于激發教師的主體精神具有極大的感召力,尤其在課改背景下的學校管理,更強調對師生的尊重。
教師的工作十分辛苦,教師的工作也帶有極強的主觀能動性。尊重教師還體現在“誠”字上,校長必須真誠地關心愛護教師,從日常生活的點滴入手,不搞權術,不搞親疏關系,以誠相處,以理服人,設身處地考慮教師在工作、學習、生活上問題;尊重教師應把教師當作學校的主人,凡事征求教師的意見,讓教師參與決策。實踐證明,只有當教師的自尊得到重視,當教師的勞動得到肯定,當教師能以主人的資格參與學校管理,才能激發教師的情感投入,喚起教師的主體意識?!笆繛橹赫咚馈斌w現了彼此尊重、相互信任的心理力量是何其強大。
學校管理中,我們必須承認人的發展能動性,從關注人生命的整體發展出發去尊重師生的個性,是此次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也是學校管理的一個基本理念。因為“尊重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在“尊重”的環境里讓師生學會尊重他人、尊重社會、尊重自己。
2、賞識教師,是學校人性化管理的關鍵
“以人為本”的學校管理,其最大的價值不在于做了什么,而是在于發現了多少人和培養了多少人。正如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說的:“人生中最深切的稟質,乃是被人賞識的渴望”。一名成功的校長總是帶著欣賞的眼光和積極的心態去發現每一個人的獨特價值,發現每一個人身上的閃光點,為教師才華的涌露和鋒芒的顯現創設一個理想的心理環境,讓教師在被賞識的幸福感中獲得滿足。
賞識是一種“仰視”?!澳阍谶@點行,我在那點行”——我們經常以這句話鼓勵學生“我能行”。作為學校管理者的校長,不要因為我是校長而高高自居,應帶著尊重和謙量去欣賞每一位教師,帶著“你能行”的眼光去勉勵教師。這樣教師才會視你為知己,視學校為自己的家。
賞識是一種“寬容”。一個學校人雖不多,但素質參差,水平各異。校長的胸襟要海納百川,既要容人之長,又要容人之短,還要容人之異。用“挑剔”的眼光去欣賞教師身上哪怕只有細微的閃光點。
賞識更是一種認可。認可是校長對教師工作的一種積極評判,是校長對教師勞動成果的肯定和尊重,是一種精神激勵,一旦滿足了教師的這一愿望,就能使之獲得巨大的工作內驅力。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校長應帶著理性的思考去欣賞每一位教師,讓你的老師在你的眼里都能得到肯定的答案。賞識教師還必須堅持真,示以誠,注以情。因為“賞識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促進師生學會發現,帶著微笑去欣賞他人、欣賞社會、欣賞自己。
3、激勵教師,是學校人性化管理的保證
教師是學校教育的直接執行者和學生智力心靈的開發者,教師工作復雜繁重,只有不斷地激勵、調動和強化,才能將教師的智慧與熱情、探索與創造最大限度地挖掘出來。而學校管理是以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人的發展為宗旨,這就離不開激勵,從某種意義上說,校長實施領導行為的過程就應該是激勵的過程。有效的激勵機制不僅是培養優質師資的保證,也是實現學校人性化管理的重要保證。
激勵教師,就要為教師創造一個民主、和諧、積極向上的工作環境。學校是一個知識層次,文化素養較高的場所,硬性、呆板的制度只會造成按部就班、墨守陳規,決不會有積極性、創造性的勃發,這也與新課程要求相違背。因此,優化教師群體組合,創造寬松的校園氛圍,是激發教師工作動力的前提。
激勵教師,就要求每一個教師有符合自己特點的工作目標。目標的制訂即要堅持高標準,又要通過努力可以達到。有了目標,教師才會朝著既定目標去努力、去創造,才會對教師職業有更深刻的認識,從而增強使命感。
激勵教師,要不斷滿足教師合理、健康的需要。人的發展是在不斷滿足自我需要的過程中實現的,需要有精神需要和物質需要,教師的合理需要一旦得到滿足,就能充分調動其工作的積極性。因此,校長要善于根據人的不同需要加以調控,實現教育最優化發展。但在激勵教師的同時,必須把握精神與物質的度,精神激勵具有教育性,并具有對物質激勵持續增力作用,過多的精神激勵而缺乏物質的給予,會產生減效現象;但過多的物質激勵,則會產生對物質欲望的畸形發展。因此,要講究精神與物質的巧妙結合,首先強調的是精神激勵,同時也讓教師正確認識物質需要必須通過工作量的增加和工作質的提高而獲得。
激勵教師,校長還要善于“易位思考”,必須理解教師的專業水平,把每一位教師放在最適合本人發展的位置上。正所謂“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形成“優勢互補”,充分發揮教師的潛能。
激勵是一種滿足,激勵更是一種自我發現,因為“激勵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在“激勵”的環境里學會自我激勵。
學校管理的秘訣在于尊重,學校管理的核心在于真愛。只有嚴格的管理是不完整的管理,是一種脆弱的管理、是缺乏人性的管理。惟有在信任理解的基礎上,給教師充分的成長空間,用尊重和關愛去喚醒教師內心的愛,去激勵人精神中潛藏的能量,這才是一種先進的、科學的、人性的、逼近本質意義上的“以人為本”。
- 上一篇:提高黨員思想黨課講稿
- 下一篇:認識黨科學內涵黨課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