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關效能建設經驗交流

時間:2022-10-17 11:26:00

導語:機關效能建設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機關效能建設經驗交流

全省機關效能建設動員大會以來,我市各地各單位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加強領導、落實責任,標本兼治、雙管齊下,強化監督、整體推進,機關效能建設取得了明顯的階段性成效。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做法:

1、創新體制機制,著力破解機關效能的深層次問題。清除體制機制障礙,既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和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市加強機關效能建設的重點、難點和主要特點。今年以來,全市各地各單位著力從根本上解決影響辦事效率問題入手,在創新體制機制上作了許多探索和努力,在4個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一是在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上取得突破。以實施《行政許可法》為契機,制定了《關于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見》,大力推進削減審批事項、精簡審批環節、下放審批權限和規范審批行為等方面的工作。在削減審批事項方面,著重對現有審批項目進行全面清理,對無權設定的項目堅決予以取消。市本級已取消220項;各區、縣(市)共取消867項。在精簡審批環節方面,著重對依法保留的審批事項進一步簡化審批流程,縮短審批時間,加快審批速度。如市工商局改革企業注冊登記流程,把過去由辦事員、副處長、處長、分管局長、局長等多個環節,簡化為“一審一核”,即“前臺受理、后臺核準”,審批時間由12個工作日縮短為2個工作日以內。在下放審批權限方面,做到能放盡放,全市有51個市直部門共下放審批權限61項。各區、縣(市)有關直屬部門共下放審批權限375項。在規范審批行為方面,制定下發了《杭州市實施行政許可工作制度》,明確了行政許可公示、申訴、重大行政許可決定備案、監督檢查和責任追究等10項制度。同時積極做好行政許可收費的清理工作,全市依法保留20項,取消7項。二是在理順行政職能上取得突破。機關職責交叉、職能不清,工作推諉扯皮,是影響辦事效率的主要“瓶頸”,也是我市前3次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欲解未解或解決得不徹底的一個難題。為此,今年我們把理順行政職能作為解決“辦事難”問題的“牛鼻子”,下狠心、動真格、出實招,鐵腕治扯皮,力求從錯位的地方正位、從越位的地方退位、從缺位的地方補位。市人事局和市編辦為此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首先,以市規劃局為試點,“解剖麻雀”,理順關系,探索路子,積累經驗。在此基礎上,對全市各部門職責交叉和職能不清的情況進行全面清理,將85個市直部門上報的116項內容進行逐條分析、梳理,歸并為79個問題。然后,幾上幾下征求意見,反復協商,初步理順了71項交叉的職責和職能不清的問題。同時,各地各單位還注重理順內設和下屬機構的職能,其中,市直單位共列出職能交叉問題318個,目前已理順276個;13個區、縣(市)共列出職能交叉問題159個,目前已理順134個。三是在清理政策法規文件上取得突破。對現行的53件地方性法規進行了清理,廢止2件,修改12件;對1990年以來市政府及辦公廳的規范性文件進行了清理,公布廢止82件規范性文件、32件市政府規章,修改40件市政府規章。另據統計,市直部門共公布廢止592件文件,13個區、縣(市)共公布廢止676件文件。四是在推進政務公開上取得突破。制定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深化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和《杭州市政府信息公開規定》,建立健全了政務信息網絡和新聞發言人制度,對4個方面16項應公開的政府信息作了明確要求,10月1日起已正式開始實施政府信息公開制度。目前,我市已成為繼上海、廣州和深圳之后,全國第四個將政府信息公開納入法制化軌道的城市。

2、完善運作方式,著力強化辦事窗口的服務功能。推進機關效能建設,不僅要創新體制機制,而且要完善運作方式,不斷提高各級機關為群眾服務的功能和水平。在完善運作方式上,今年在3個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一是在提升辦事窗口服務功能上取得突破。辦事窗口直接面對辦事群眾,是為民服務的前沿陣地,是黨和政府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在提供社會服務中有著特殊的作用。因此,我們把提升辦事窗口服務功能作為機關效能建設成效的直接體現,切實抓緊抓好。5月份,全市召開了市直機關窗口單位效能建設經驗交流會,總結推廣市房管局、工商局等單位的成功做法和經驗,以“一窗式受理、一次性告知、一站式辦理、一條龍服務、一次性收費”為目標,不斷完善窗口的運作方式,努力把“設卡式”管理轉為“疏通式”服務,要求各窗口單位對即辦件,現場辦結;承諾件,限時辦結;聯辦件,協調辦理;上報件,服務;退辦件,說明理由;補辦件,一次性告知,有效提升窗口單位的整體服務功能。讓窗口能辦事、讓群眾好辦事。二是在構筑服務體系上取得突破。實踐證明,搭建為群眾服務的平臺,改善為群眾服務的方式,增強為群眾服務的能力,提高為群眾服務的水平,真正讓群眾好辦事、快辦事、辦成事,是推進機關效能的有效舉措。今年,市本級和區、縣(市)兩個層面,都在構筑服務體系上下功夫,努力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多層面、全方位的服務網絡。市本級,重點是建立“兩個中心”,即“杭州市行政服務中心”和“杭州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配備專職領導,配置工作機構,落實人員編制,實行統一管理,從體制上保證兩個中心的高效有序運轉。市投資項目集中辦理中心網上審批已于10月8日正式運行。區、縣(市),重點是建立健全“三級服務體系”,即區、縣(市)都要建立一個行政辦事中心,有條件的鄉鎮(街道)要建立一個便民服務窗口,每個鄉鎮和行政村都要建立一支為民服務員隊伍,讓群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目前,除西湖、拱墅、富陽因場地問題正在抓緊建設之外,其它10個區、縣(市)都已建成行政辦事中心。全市213個鄉鎮(街道)中有190個建立了便民服務窗口,4272個行政村共建立了3995支為民服務員隊伍,有員5748人。三是在規范行政行為上取得突破。制定下發了崗位責任制、服務承諾制、首問責任制、限時辦結制、AB崗工作制、失職追究制、否定報備制、窗口部門一次性告知制等8項制度,以制度管人管事,不斷規范行政行為。各地各單位結合自身實際,細化要求,落實措施,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優化服務環境,改進服務方法,提高服務質量。市國土資源局為了方便群眾辦理土地證和房產證,開通了“辦證”直通車,免費接送辦證群眾往返國土局和房管局,這一做法得到了廣泛好評。另外,在改進會議文件工作方面也取得了明顯成效。市委辦、市府辦制定下發了《關于切實精簡會議提高會議效率的通知》、《關于大力精簡文件切實提高公文處理質量和效率的通知》,切實加強對會議、文件、簡報的管理,全市的會議數量及規模有所壓縮,統計和簡報過多的情況得到了有效治理。

3、加強教育監督,著力提升機關干部的整體素質。推進機關效能建設,提升機關干部素質是關鍵。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一方面通過抓思想教育,激發內在動力,切實增強廣大機關干部強能提效的能動性;另一方面通過抓監督檢查,加大外部壓力,進一步解決少數機關工作人員態度不好、紀律不嚴、形象不佳等問題。在思想教育上,主要是廣泛開展權力觀和宗旨觀教育,引導機關工作人員自覺改造主觀世界,增強服務意識。開展向張葉良同志學習活動,組織先進事跡報告會20余場,聽眾達14000余人。開展學習“十佳公務員”活動,編印“十佳公務員”事跡宣傳冊,用身邊的事教育身邊的人。開展爭創學習型機關和學習型干部等活動,加強理論和業務培訓,不斷提高機關工作人員的能力水平,努力解決“本領恐慌”、“作風浮躁”等問題。市人事局制定下發了《杭州市市級機關國家公務員(機關工作人員)末位告誡試行辦法》,在市直機關全面推行末位告誡制,從制度上強化激勵措施。在監督檢查上,市效能辦組織了19個督查組,由機關效能建設領導小組成員帶隊,市效能監督員參加,先后兩次對13個區、縣(市)和98個市直單位進行了全面督查。同時還組織了4個組,對29個市直部門、82個“窗口”單位和鄉鎮(街道)進行了暗訪,把暗訪中發現的問題制作成光盤,下發各有關單位組織收看。自查自糾,引以為戒。對一些典型的問題進行通報,并在新聞媒體上曝光,引起了較大的震動。市政協從7月起組織對市交通局、市行政執法局、市藥監局、市規劃局等4個單位,進行了為期3個月的民主監督機關效能建設,并組織了由部分委員、市民代表參加的“號脈開方”,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注重發揮機關效能投訴中心的作用,認真做好群眾投訴查處工作,據市“96666”機關效能投訴中心統計,今年以來,市“96666”效能投訴中心共受理群眾投訴7039件,屬于反映機關作風與效能問題的投訴2029件,占2883%。經調查核實,對66名工作人員作了相應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