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基層建設問題原因思考
時間:2022-10-20 02:07:00
導語:農村基層建設問題原因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去年以來,中央出臺了一系列發展農業、穩定農村、富裕農民的惠農政策,更加注重了從基礎性和戰略性的高度來解決“三農”問題。但是,隨著農業稅減免政策的逐步到位、農村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農村面臨著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新挑戰,如何以改革的精神、切實加強和改進黨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工作,不僅是一個需要認真研究和解決的重大理論問題,也是一個重大的實踐問題。
新形勢下黨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多層次原因
其一、在推行村民自治的過程中,出現了農民民主意識貧乏、政府行為失范、封建勢力抬頭,黑惡勢力操縱選舉等問題。一是賄選成風。“誰給好處就選誰”。在經濟欠發達地區,一根香煙一頓酒飯,十幾元錢甚至幾元錢,農民就輕易地出讓了自己的民主權利。在經濟發達地區,特別是在資源豐富的地方,有人出資幾十萬元、上百萬元賄選,把選舉搞得烏煙瘴氣,選舉的過程,成了政治賭博的過程;二是農村宗法、宗教勢力抬頭,有的已發展成惡勢力,誰家人多勢力大,村民就被迫選誰;三是有人利用地痞流氓、村霸街霸操縱選舉,“拳頭、棍棒里面出政權”;四是村黨支部權力被架空,支部培養,推薦干部成了空話;五是鄉鎮干部干預選舉,他們在選民登記、選票發送、填寫、計票等環節上違規操作,使選舉流于形式。
其二、村級干部工資的源頭被切斷,基層干部失去了利益驅動,工作無動力,無積極性,有的癱,有的散,有的形同虛設,致使一部分村組處于無政府狀態。一是計劃經濟時期,村組干部的工資靠高工分,政治覺悟加利益驅動,干部積極性高漲;二是聯產承包以后,村組干部的工資靠村提留,好處有保證,干部有積極性;三是費稅改革后,村組干部工資靠農業稅正稅的20%附加,收入勉強維持,積極性下降;四是農業稅減免或取消以后,村組干部工資基本沒有了可靠來源,人心思散。
其三、體制方面的原因使支書與主任搏弈。支部書記是黨員選舉產生,黨員在農村是少數;村委主任是村民選舉,村民是多數,二者分設,支書、主任不協調經常磨擦,有的甚至公開對著干。
其四、村級債臺高筑,難以正常有效運行。由于長期二元經濟結構的體制性制約和以犧牲農民利益而支持工業和城市發展,使農村事權與財權難以統一,形成了龐大債務。
其五、對村級干部缺乏相應的激勵措施。政治方面:不能轉干和提拔重用,干好干壞一個樣,干部普遍缺乏進取心;經濟方面:工資沒保證,獎金拿不到,老了無所養,計劃生育怕得罪人等缺乏工作動力。
解決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存在問題的辦法和途徑
切實解決“有錢辦事”的問題。具體辦法有:省、市、縣三級,要把村組干部的工資報酬問題納入預算,加大轉移支付力度,確保村組干部的工資有來源、有保證;為避免鄉鎮因償還債務或其它原因截留村組干部工資,可采取建立村組干部工資專戶的辦法,由縣級統籌統支,由鄉鎮統管統發。
推進現行農村管理體制改革。為了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為民”的農村基層干部隊伍,加速推進農村城鎮化進程,可以推行“并村聯組”改革。為了解決支部和村委、支書和主任的搏弈問題,實行支部書記和村委主任“一肩挑”。
解決好選人用人的問題。選拔任用農村干部,要按照“自富能力強、帶富能力強”的“雙強”標準:選用“雙強”型的支部書記(村委主任);選配“雙強”型的村組干部;培養“雙強”型的農民黨員隊伍;吸收“雙強”型的農民入黨;拓寬用人渠道,采取內選外派、下派、回請等多種形式選用村組干部;注意培養村組后備干部隊伍,注重發展青年農民黨員,從根本上解決村組干部后繼乏人和農民黨員老化的問題。
建立激勵約束機制,解決村組干部主動性不夠,積極性不高的問題。對優秀的村干部可選拔其到鄉鎮政府任職,在推薦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勞動模范時向其傾斜;讓村干部在經濟上得到實惠。同時建立“工作責任到村,目標量化到村,監督考核到村,兌現獎懲到村”的工作責任制,以保證村級干部充分覆行職責。此外,要加強對基層干部的培訓、教育,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
堅持和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為搞好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實現村民自治目標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要通過發展農村經濟,為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民主政治意識提供物質條件;通過增加對農民的法制教育和制度建立,增強農民的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塑造現代型農民,為村民自治的良性運行提供主體條件;促使鄉鎮黨委、政府以法管理村級事務,依法落實村民選舉、村務管理、民主監督等法律程序和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