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群眾四權研究思考

時間:2022-10-21 11:46:00

導語:落實群眾四權研究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落實群眾四權研究思考

中共中央關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綱要》指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建設高素質的干部隊伍,培養和造就大批優秀人才的治本之策。推進黨政干部制度改革,重點是深化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制度改革,通過擴大民主,引入競爭機制,促進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在后備干部選拔工作中落實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拔權和監督權,無疑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大舉措。我局按照區委組織部要求,分別在處級后備干部和科級干部選拔中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有益的實踐,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落實“四權”的探索與嘗試

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擔負著全區的房屋土地和礦產資源管理、拆遷安置、住房制度改革等任務。全局下設25個科級單位,干部職工210余人,其中副科級以上干部近50人。顯而易見,干部的選拔任用、監督管理是局黨委干部工作的重中之重。為此,局黨委順應時展的要求,以“擴大民主、完善考核、推進交流、強化監督”為基本思路,在處級后備干部和科級干部選拔中落實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監督權方面做了積極的探索。

(一)把民主推薦、民主測評作為確定后備干部人選的必經程序

完善民主推薦、民主測評制度是落實群眾知情權、參與權的前提條件。局黨委從**年開始,在后備干部的選拔中改變了黨委提名、群眾評議的做法,而是將提名權交給了群眾。按照組織部名額分配要求,制作《后備干部民主推薦表》下發全局干部職工,由群眾按照自己的意愿以無記名投票方式推選自己信得過的人,然后由政工科進行匯總,并將匯總結果按得票多少報黨委審議后反饋給群眾,從根本上杜絕了“暗箱操作”。自**年以來,由群眾提名推薦的四名后備干部人選深受大家好評,其中一人已于**年底走上處級領導崗位,兩名走上正科領導崗位。實行民主推薦、民主測驗并不是簡單的放權,而是做好政策的宣傳,推選條件的制定和推選過程的組織監督,確保推薦工作的有序有效。

(二)把民主評議作為對后備干部考察使用的有效途徑

民主評議是落實群眾參與權、監督權的重要體現。幾年來,局黨委始終堅持了對后備干部的民主評議工作,評議范圍逐漸拓寬,評議內容逐漸明細,對后備干部的德、能、勤、績、廉五個方面分24個具體項目由群眾進行民主評議,對于各項指標均達到90%以上滿意者保留其后備干部資格,否則,予以取消。局黨委還將此項評議工作延伸到科級干部的選拔中,**年根據局機關機構改革和業務工作的需要,新提拔任命了六名副科級干部,這6名副科級干部的提拔,均經過了嚴格的篩選程序。局黨委在廣泛征求科所長、主管局長意見的基礎上,分層次召開了群眾座談會,根據推薦提名情況,制作了《擬提拔副科級干部民主推薦表》,召開全局干部職工大會,采取無記名投票方式,進行民主評議,按得票情況確定擬提拔人選,然后組織他們進行就職演講,做進一步考察。在經過民主推薦、民主評議、就職演講、綜合考察、黨委集體研究等環節的基礎上給予任職。目前看,他們工作熱情很高,群眾基礎很好。

(三)把試用期制作為對干部深入考察的重要環節

實行干部試用期制是對后備干部提拔使用后的深入考察,通過群眾推薦、民主測評、黨委審批等環節被提拔使用的后備干部是否勝任崗位需要,還需要在實踐中考察。今年年初,局黨委對任命的六名副科級干部實行了為期一年的試用期,同時還制定了試用期考察工作細則。考察的主要內容包括思想素質、工作作風、工作業績、廉潔自律、團結協作五個方面,考察的基本方式為所在單位領導評議、群眾測評、黨委考核三種途徑,對滿意率達到90%以上的按期轉正,對于滿意率低于90%的,視情況給予緩期轉正或取消任職。此方案的實施,進一步擴大了群眾的監督范圍,為選準人、用好人提供了依據。

二、落實“四權”取得的初步效果

在后備干部選拔中落實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是規范選拔任用干部的重要舉措,也是黨的群眾路線在選拔任用干部中的具體體現,對于正確選拔使用干部,發現和使用優秀人才,避免用人失誤,防止和糾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局在后備干部選拔中落實群眾“四權”的實踐充分證明:落實群眾“四權”是規范選拔干部工作的有效途徑。

(一)提升了黨委形象,增強了凝聚力

我局在處級后備干部和科級干部選拔中落實群眾“四權”的實踐證明:選什么人、用什么人、不選什么人、不用什么人是一種導向。用一個作風好的人,就等于樹立了一面旗幟,就會對廣大干部轉變作風產生積極的示范作用。用一個作風不好的人,就會傷害干部群眾的心,敗壞黨的風氣,損害黨的形象。落實群眾在干部選拔中的“四權”,實際上是黨委改進選人用人的作風,用好的作風選人,選作風好的人的重要舉措,也是從源頭上遏制腐敗的有效辦法。我局經過群眾推薦成為處級后備干部而走上處級領導崗位的和現有處級后備干部,在各自崗位上積極進取、奮發工作,均受到了廣泛的贊譽。新任命的六名副科級干部分別成為所在單位的業務骨干,并積極參與局內外有益的社會活動,為我局爭得了榮譽。這些干部的使用,使全局干部職工看到了黨委公平、公正、公開、擇優的用人政策,進一步提高了黨委在干部職工中的威望,增強了凝聚力。

(二)干部選拔更加透明,群眾參與的主動性增強

干部的選拔使用既是黨委的重要工作,也是群眾最關注的問題。在過去較長時間內,大多是“暗箱操作”,在干部的選拔任用上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被提名進入后備干部的人選未必是群眾滿意信賴的人,即使是大多數群眾公認的人選也會由于選拔程序的不透明而引起多種非議。自實施群眾評議、群眾推薦以來,群眾的參與權、選擇權、監督權得到了充分運用,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推薦心目中的理想人選,由此所產生的后備干部具有較扎實的群眾基礎,化解了諸多矛盾。同時,群眾參與的積極性也在不斷增強,每個人都十分珍惜這份權力,在局統一下發的《后備干部人選推薦表》回收中,回收率為100%,且沒有空白表。《擬任副科級干部民主推薦表》回收中,發放120張,回收120張,有效票為100%。

(三)密切了干群關系,調動了群眾積極性

為真正落實群眾“四權”,局黨委結合工作實際,提出了后備干部的選拔要做到“六個堅持”,把好“六關”,即:堅持選拔標準,把好素質關;堅持發揚民主,把好推薦關;堅持實事求是,把好考察關;堅持充分醞釀,把好提名關;堅持集體決定,把好審批關;堅持照章辦事,把好呈報材料關。并把落實“四權”延伸到科級干部的選拔任用上,明確提出“五不研究”,即:沒有經過民主推薦和民主測評的不研究;沒有經過組織考察的不研究;材料不齊、程序不對的不研究;黨委成員不足三分之二不研究;群眾有反映、問題未核實清楚的不研究。這些制度的形成和落實,進一步規范了后備干部選拔的程序,拉近了干群之間的距離,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

(四)創設了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用人環境

在后備干部選拔中落實群眾的"四權",進一步提高了干部選拔中的民主程度和公開程度。通過民主推薦、民主測評、民主評議等多種形式,拓寬了選拔干部的視野和渠道,廣開了進賢之路,徹底改變了“由少數人選人,在少數人中選人”的不正常現象,體現了群眾公認的原則,避免了考察失真、失實、片面等選人大忌,有利于形成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用人環境。

三、對落實“四權”的進一步思考

在后備干部選拔中落實群眾的“四權”還剛剛起步。隨著政治體制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進一步深化,落實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就顯得更加迫切。為此,我們必須在此項工作中投入更多的精力,探討和研究落實“四權”的有效辦法。

(一)建章立制,完善落實“四權”的相關制度及規程

干部選拔是干部管理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因此,對后備干部選拔要格外慎重。要根據上級干部人事改革精神,盡快制定在后備干部選拔中落實"四權"的相關制度,諸如《后備干部的提名推薦制度》、《后備干部的評議建檔制度》、《后備干部的跟蹤考察制度》。用制度規范選拔程序,用制度約束選拔行為。通過制度的建立,明確黨委在干部選拔工作中的職責任務,明確群眾在干部選拔工作中的權利和義務,從而實現選拔工作的規范化。

(二)落實“四權”要實現“兩個到位”

后備干部選拔工作是干部工作的重要內容,要真正落實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必須實現“兩個到位”。一是宣傳的深度和廣度到位。落實“四權”的基礎是群眾,因此必須擴大群眾的知情面,要采取多種途徑,為各層次的人員搭建展示才能的舞臺,在實踐中提高其語言、文字、技能等方面的素質。給他們創造展示自我的環境,通過業務工作、部門工作、大型活動等載體,給任務、壓擔子鍛煉他們。這樣一方面可以使各方面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另一方面也使群眾對他們的綜合能力能有全面的了解。同時,要加大對"四權"基本內涵的宣傳力度,要使群眾真正了解選拔的基本條件、基本程序、自己應享有的權力、應盡的義務,不僅使他們知道干什么,而且要明了怎么干,實現權力和義務的統一,形式和內容的統一。二是過程監控到位。黨委在后備干部選拔中要加強各環節的指導,通過有效的過程控制,使選拔出的后備干部基本符合大多數群眾的意愿,具有良好的群眾基礎;基本符合職位的要求,具有良好的能力和素質;基本符合干部結構的要求,適應工作的需要。通過對選拔過程各環節的監督指導,避免自由主義和流于形式。

(三)落實“四權”要處理好“兩個關系”

在后備干部選拔工作中落實“四權”,其根本目的在于選準人、用好人。為此,必須處理好以下關系:一是正確處理堅持黨管干部的原則和群眾參與權的關系。在群眾中落實“四權”是深化干部制度改革的重大舉措,是為了使黨管干部的原則更加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需要,是對管理方式、管理方法的改進和完善,在落實“四權”過程中,必須始終不渝地堅持黨管干部的原則,絕不能把落實“四權”與堅持黨管干部的原則割裂開來,甚至對立起來,否則就會削弱黨的領導,在這個原則問題上絕不能有絲毫的動搖。擴大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是對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進一步完善,而不是在根本制度上的改革,只有正確認識和處理兩者關系,才能使“四權”落到實處。二是正確處理群眾監督與黨委考察的關系。群眾監督是對后備干部個人行為的約束,就其一般意義上而言,注重的大多是個人品行和群眾威信,而組織考察不僅包含和體現了群眾公認的原則,還要涵蓋綜合素質的動態檢驗。只有把群眾公認和組織認同兩者有機結合起來,才能真正選拔出過硬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