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級干部實績考核問題研究思考

時間:2022-10-21 11:46:00

導語:科級干部實績考核問題研究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級干部實績考核問題研究思考

為進一步提高科(正校)級干部管理工作水平,實現科(正校)級干部實績考核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根據區委組織部的要求,我們利用兩個月時間,采取了查閱檔案、召開座談會、個別訪談、問卷調查等形式,就科級干部實績考核的方法途徑問題,進行了較為深入系統的調研。

一、現狀分析。近年來我委對科級干部實績考核工作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實踐,**年制定了《科級干部考核指標體系》(試行),并通過三個渠道進行考核評價。一是結合每年的"民主日"活動,通過個人述職、群眾評議、民主測評對科級干部工作實績進行考核;二是人事部門結合每年一度的機關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的年度考核通過個人述職、領導評議、確定等級,對科級干部工作實績進行考核;三是組織部門不定期地通過聽取個人述職、查閱資料、實地考察、個別訪談、集體座談、民主測評等形式對科級干部工作實績進行考核。

在工作實績考核的內容上,既突出了以教育教學為中心,又體現了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確保干部考核全面準確。在考核方法上,加大了定量考核的力度,通過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增強了干部考核的客觀性和可量度,為公正客觀地分析評價干部提供了依據。在考核結果的運用上,注意與干部的獎懲及職務升降掛鉤,獎勤罰懶,獎優罰劣,鼓勵了先進,鞭策了后進,促進了干部能上能下。

從這次調查的情況來看,對近年來我系統科級干部考核工作的成效,有62%的調查對象給予了明確的肯定。今年上半年教工委組織有關部門采取當面考評、個別訪談、問卷調查、民主測評、結果反饋等方法對科級干部進行全面考察,群眾給予了較高評價。

二、存在問題。在科級領導班子及成員實績考核工作中,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仍然存在著一些值得進一步研究解決的問題。一是工會、人事、組織三個部門的考核沒有做到有機結合,缺乏統一領導,統一標準。二是考核指標體系還不夠科學規范,作為評價標準的客觀基礎還不夠牢固可靠,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的結合還把握得不夠好。三是考核程序尚比較復雜,工作量比較大,尚未建立既不走過場,又簡便易行的一整套程序。四是考核結果還沒有得到充分運用,如何更有效地發揮考核結果的作用,建立起干部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推進干部能上能下,還有待進一步探索。

三、對策與建議

(一)加強領導,統一協調。

加強和改進科級干部的實績考核,是落實《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提高干部管理水平,確保選好、用好干部的需要,是促進學校和基層各方面工作開展,加強對學校和基層工作進行宏觀調控和指導,實現自身工作目標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因此,必須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1、加強學習,提高認識。

首先,要加強對中共中央和各級黨委關于干部工作有關文件的學習,特別是對《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的學習,提高對科級干部實績考核工作的認識,解決在科級干部實績考核工作中存在的有時間就考核,沒時間就不考核的問題,使科級干部實績考核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其次,要加強對考核工作人員的培訓,提高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增強考核工作人員的榮譽感和責任感。

2、加強領導,健全組織。

一是要建立以工委書記或副書記為組長,教育工會主席、督學室副主任、教委有關副主任參加的考核工作領導小組,定期研究考核工作,指導方案的制定和考核工作的實施。二是要明確考核主體,建立由組織部門(政工科)牽頭,監察科、人事科、中教科、小幼科、教育黨校等相關科室和部門參加的考核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考核的具體組織和實施工作。三是要做好協調工作。對工會、人事等不同類型、不同時間的考核要由一個部門統一協調,做到統一部署,統一標準,統一程序,統一歸檔。

(二)明確考核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1、確立符合實際的考核指導思想。

考核工作要以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黨的教育方針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根本尺度,緊緊圍繞素質教育的實施和辦學質量的提高這個核心,發揚民主、全面考察、突出實績、注重效果。要突出對以教育教學為中心的實績考核,并把是否實踐"三個代表",作為衡量判斷干部是否優秀的主要依據。只有這樣,才能引導各級領導干部形成以教育教學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和行為趨勢,調動他們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和現代化建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推動我區教育工作上水平??己酥幸獔猿纸逃虒W工作與其他工作相結合,物質文明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相統一,充分體現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要堅持正確的實績觀,堅持工作實績與德才條件的統一,防止把實績與德才簡單等同或把兩者割裂開來的傾向。把握這三點,干部考核工作才不至偏離正確的方向。

2、干部考核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一是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原則。工作實績考核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準確甄別領導班子及成員的德、能、勤、績、廉,尤其是領導干部履行崗位職責所取得的績效,并以此為依據,對干部實施獎懲和職務升降。這就決定了考核工作必須堅持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實際、客觀地了解和反映干部的工作全貌,努力避免摻雜任何個人的主觀或感情因素,保證公正、準確地評價干部的功過是非。

二是定性考核與定量考核相結合的原則。在這次調研中有98%的調查對象認為:對干部實績考核與評估,應堅持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唯物辯證法認為,任何事物都具有質和量的規定性。要準確地把握事物的本質特征,必須從質和量兩個方面入手,進行定性與定量的分析。干部實績考核更應如此。僅有定性考核,往往以感性認識為基礎,所獲得的信息不全面,偶然因素、人為因素較多,容易導致憑印象、想當然來評判人,所得出的結論往往籠統、模糊、缺少層次感,說服力不強。而僅有定量考核,又容易造成對人的評價過于簡單化、機械化和絕對化,難以將考核結果上升到理性的高度,難以做出全面的、準確的判斷。只有定量考核與定性考核有機結合,既對實績在質的方面進行鑒別和確定,又運用科學合理、便于操作的計算方法進行量化分析,對干部的實績進行量化描述,才能準確地評價干部實績的虛實和大小,從而獲得客觀公正的結論。

三是平時考核與定期考核相結合的原則。實績考核工作不能畢其功于一役,僅僅依靠年度的集中考核是不夠的,必須注重平時的考核。因為,每次考核都要有一定的時間要求,從組織部門的力量配備及接觸面看,集中考核難免會有一定的局限性。除了在集中考核時擴大考核渠道,吸取更多干部群眾參與,多方面了解情況外,還要注意平時收集和積累情況,或建立以客觀事實為主的工作記錄,或建立干部實績檔案和階段任務綜合統計制度,或通過對某些活動的直接參與和了解,或采取收集信訪、紀檢監察等部門的反映等辦法,實施對干部的平時了解和考核。平時考核可以為定期考核積累材料,提供情況,有助于我們全面、歷史地評價干部;而定期考核則可以充分利用平時考核的基礎材料,使對干部的分析評價更客觀,更準確。

四是堅持群眾路線,注重社會公論的原則。領導干部創造實績的過程是一個組織群眾、投身實踐的復雜過程。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領導者的工作環境、工作內容、活動范圍以及工作實績形成的過程,無不在群眾的參與和監督之下。群眾在與領導干部的接觸中,能夠聽其言、知其事、感其情、觀其效,最有發言權。因此,考察領導干部的工作實績,必須相信和依靠群眾,通過民主評議、民主測評、個別談話等方式,廣泛聽取群眾的意見,取得廣大群眾的支持和參與,使考核結果符合社會公論。在這次調研中有84%的調查對象認為:在考核中與群眾談話非常重要;有81%的調查對象認為:談話的范圍應有一定的比例。表明調查對象對干部考核工作吸收群眾參與的高度重視。同時,強調群眾公認原則,也有利于形成正確的用人導向,促使干部自覺增強群眾觀念,把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統一起來,更好地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五是堅持考核結果與獎懲掛鉤,賞罰分明的原則。正確使用實績考核結果,是對領導干部實施實績考核的直接目的,也是調動廣大干部積極性、創造性的有效手段和主要途徑。在這次調研中大多數調查對象認為:考核的結果必須同對干部的獎懲使用相聯系,切實起到獎勤罰懶、賞優罰劣的作用。如果考核結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運用,干多干少、干好干壞、干與不干一個樣,消極因素得不到抑制,積極性就會受到挫傷,工作實績考核不僅不會取得預期的效果,而且還會降低黨組織的威信,使干部失去對組織的信任和信心。因此,必須把考核結果同干部獎懲和職務升降緊密聯系起來,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實績考核的依據、導向、激勵和教育四個作用。

(三)必須建立科學規范的考核指標體系。

本著全面考核注重實績、定性與定量相結合注重量化的原則,應根據科級干部如:書記、校長、科長工作的不同性質和崗位職責,圍繞德、能、勤、績、廉等方面的要求,制定具體(量化)的考核指標體系,主要內容至少應包括:

1、德。主要是政治信念、政治理論水平、思想道德品質,包括工作態度和廉政情況等。

2、能:主要是業務素質和領導水平,包括教育理念和辦學思路,指導教育教學的能力、教育改革和創新能力,決策管理能力、協調配合能力等。

3、勤。主要是工作作風、工作效率和努力程度等。

4、績。主要指單位或科室的整體工作效果,綜合工作業績等。如:教育督導檢查的綜合評價(義務教育各項指標完成情況);教育教學質量各項指標完成情況;黨建思想政治工作情況;辦學條件的改善和各項檢查評比成績等。

鑒于考核內容及其量化的指標體系,是考核工作的主要依據和基本方式,而其內容又異常豐富繁雜,有些還難以量化,因此,要組織力量深入系統地加以研究和探索。

(四)必須規范考核程序,改進考核方法。

主要包括以下四個環節:

1、個人述職:應包括本考察期內所做的主要工作及其成效,存在的主要問題及今后努力方向,要實事求是、觀點明確、論據充足。

2、群眾評議:由教代會主持,在個人述職的基礎上,讓教職工對所考察干部的工作表現進行評議,用滿意度指標考察群眾對該干部的認可程度,由教代會負責整理和報告。

3、組織考察:包括當面考評、個別訪談、召開座談會、問卷調查、實地察驗、數據采集與核實、征求相關領導和科室意見等。

4、綜合評估與檔次評定:根據考察所收集到的各方面情況和意見,對考察對象的表現做出綜合評價,并劃分出相應的檔次,形成書面材料,向有關方面報告,由組織部門存檔。

(五)強化考核結果的運用。

考核的結果,一方面要形成材料,向黨委和有關部門匯報和通報,作為表彰獎勵、調整任用、教育培訓的依據。另一方面要及時與本人溝通和交換,以達到鞭策鼓勵和警示勸誡的作用。切忌考核結果與獎懲任用相脫節,該獎的不獎,該罰的不罰,保證干部考察工作的嚴肅性、權威性和公正性。這是廣大干部教職工最為關心和矚目的一點,也是干部考核工作能否取得最終成效的關鍵所在。

總之,科級干部實績考核,是一項極其重要而又異常艱巨復雜的工作,搞好此項工作,離不開領導的高度重視,離不開一套科學合理的工作程序和方法,特別是量化的考核指標體系,更離不開從事該項工作的同志所應具備的素質和高度的事業心、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