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建設的組織基礎思考
時間:2022-10-24 03:49:00
導語:新農村建設的組織基礎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村地處下陳街道西南角,耕地總面積638畝,全村有13個村民小組,544戶,總人口1476人,黨員30名,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村黨支部緊緊圍繞農村基層組織“強核心、強素質、強管理、強服務、強實力”的目標要求,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帶領村民大力發展農村經濟,改善村容村貌,提高村民的生活質量,促進了村級集體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2006年全村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42億多元,村民人均年收入達9700元。近幾年來,我村先后被獲得了“省級新農村”、“小康村”、“五好村”、“經濟百強村”等榮譽稱號。
一、加強班子建設,構筑新農村建設的堅強堡壘
村黨支部和村委會班子是新農村建設的領導核心和關鍵所在。我們突出加強了班子隊伍的思想政治建設,組織村兩委班子成員深入學習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意義、目標要求和中央的戰略部署,統一思想,堅持用新農村建設理念統領一班人,引導班子成員樹立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增強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緊迫意識和責任意識。
同時,我們堅持依法辦事,依法治村,堅持健全村黨支部領導下的村民自治運行機制,充分發揮村黨支部的領導核心作用,強化黨支部對村民委員會、經濟合作社等各類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建立了村黨支部主持下的“兩委”聯席會議制度、村委會定期向村黨支部報告工作制度等工作制度,確保村“兩委”班子協調運轉。
二、加強黨員教育管理,培育新農村建設的“排頭兵”
農村黨員是新農村建設的骨干力量,我們注重加強教育管理,引導黨員干部做建設新農村的先鋒模范。
一是抓好思想發動,增強黨員參與新農村建設的責任意識。我們采取專題學習、座談討論等形式,組織黨員干部深入學習中央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系列方針政策,把思想認識統一到新農村建設的目標要求上來,增強黨員率先投身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是加大教育培訓力度,提高黨員發揮作用的能力。在注重政治理論教育的同時,利用農村黨員遠程教育這個平臺,重視加強科技文化知識和市場經濟知識的教育,努力提高黨員干部的工作能力、業務技能和致富本領,充分發揮黨員干部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示范帶動作用。
三是廣辟渠道,搭建黨員發揮作用的舞臺。黨員的作用能否發揮,關鍵是要開辟渠道。我們以農村職無職黨員“三聯制”活動為載體,通過建立黨員責任崗、黨員志愿者服務隊、黨員議事制度等,為無職黨員發揮作用提供有效的載體,鼓勵無職黨員積極參與村級重大事務的決策和村級事務的管理,增強農村無職黨員的責任意識,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三、加強村部規范化建設,打造新農村建設的“服務臺”
村級活動陣地既是村“兩委”辦公的場所,也是服務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平臺。我村于2005年投資80萬元建成了800平方米的村辦公樓。同時,我們加強了村部規范化建設,努力在拓展功能上下功夫,按照“三室三欄一中心”的要求,堅持“一室多用”,把村辦公樓與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推進產業化、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結合起來,使村辦公樓成為集便民辦事、黨員活動、村民議事、黨務村務公開、科普教育、文化娛樂、信息傳播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活動陣地,成為村干部之家、黨員之家、村民之家、老年之家。
四、健全科學決策機制,激活新農村建設的“動力源”
我村按照管理民主和民主發展的要求,建立健全了黨員議事制度、村民代表大會制度等科學決策機制,深化和完善“一事一議”制度,充分體現村民當家作主的意愿,以激發村民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主力軍作用的積極性。
一是傾聽民聲,廣征意見。我們在村重大事務決策過程中,堅持“群策群力、集思廣益”,通過召開民主懇談會、開設民主議事箱、定期到村民家中征求意見和建議等方式,鼓勵和引導村民建言獻策。無論是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項目還是村容村貌的規劃和整治,我們都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如在民主懇談中,村民反映全長約2500米的村中心路沙石路面雨天行路難,我們及時采納村民意見,投資95萬元對該路進行水泥路面改造,還投資6萬元在全村主干道及公共場所安裝了85盞路燈,極大地方便了村民生活。
二是規范程序,民主決策。我們從深化村務決策機制入手,以規范村民代表會議為重點,健全和完善議事規則,從制度上保證村民的民主決策權。凡是涉及與群眾密切相關的事項,都實行民主決策,由村“兩委”聯席會議商議后,提交黨員、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并做到會前向村民廣泛征求意見,會后公布表決結果,從而保證了決策的民主性和科學性。
三是強化監督,科學執行。我們健全了村務公開、黨務公開制度,努力在完善公開的內容、形式和程序上下功夫,做到重大村務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公開,真正把實事辦好、好事辦實,保證各項決策在執行過程中不出偏差,以新農村建設的實際成效贏得群眾的信任和支持。
- 上一篇:促進和諧新農村建設思考
- 下一篇:新社團組織黨建研究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