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績觀選人用人交流

時間:2022-11-21 12:52:00

導語:政績觀選人用人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政績觀選人用人交流

正確的政績觀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具體體現。同志指出,要把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作為新時期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重要內容。組織部門作為負責組織工作、干部工作的重要職能部門,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堅持按正確的政績觀去評價干部、選拔干部、識別干部,形成一個評價干部政績的科學機制,為全面準確地評價干部的工作實績,正確識別和使用干部提供科學依據。

一、堅持用全面的觀點分析政績,客觀評價干部

看一個領導班子、一個領導干部的政績時,要用全面的觀點客觀地分析其工作實績。一是既要看主觀努力,也要看客觀條件。干部政績的大小,不僅取決于干部本人主觀努力的程度,還與其所處的工作環境密切相關。所以在看待干部政績時,既要看“果”,又要察“因”,應以干部所處的工作環境和工作基礎為“坐標”,進行縱橫比較,具體分析。既看其主觀努力程度,又看客觀條件的優劣,分清哪些是主觀努力的成效,哪些是客觀環境帶來的結果,把由有利條件帶來的實績與通過干部個人努力而創造的實績區分開來。如高州市北部山區鎮基礎差、工作條件艱苦,南部平原鎮基礎好、工作條件較好,因此所在地方不同,條件不同,所創造的實績就有差別,我們要區別對待。二是又要區分個人作用與集體作用。每一名干部都生活在集體之中,個體政績與群體政績是緊密相聯的。因此,評價干部個體政績時,既要避免采眾人之功,填一人之績,搞政績“壟斷”,又要避免有了成績,不論發揮作用大小,吃政績“大鍋飯”。三是既要看當前的發展,又要看發展的可持續性,發展的潛力。評價干部的政績,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既要注意現實成果,又要注意那些潛在的長遠效益;既要看近期任務完成情況,更要看為下一步工作打下了哪些基礎,有無后勁。對那些既為現在的工作努力,又為將來工作著想,注重長遠建設的干部,即使其完成的工作眼前無明顯效益,也不應視為沒有政績。而對那些急功近利,竭澤而漁,給長期發展留下后患的工作,絕不能視為政績。同時還既要看該地方的經濟指標,又要看社會指標、人文指標和環境指標;既要看城市變化,又要看農村發展;不僅看局部的發展,還要看區域整體的發展;既要看經濟總量增長,又要看人民群眾得到的實惠;既要看經濟發展,又要看社會穩定;既要看“顯績”,又要看“潛績”。只有通過全面地去分析其政績,才能科學地客觀地準確地評價一個干部。

二、堅持用群眾的觀點辨別政績,正確識別干部

政績是領導干部履行職責所取得的成績和做出的貢獻,是干部德才素質的綜合反映,也是群眾評價干部和組織考核干部的重要內容和標準。因此領導干部要有正確的政績觀,要切實履行黨的根本宗旨,始終把實現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創造政績的根本目的。共產黨人的政績,正如賀國強講的:“為人民謀利益,為人民創政績,應該是每個人民公仆的終身追求”。要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用群眾的觀點來看,就是要關心群眾疾苦,傾聽群眾呼聲,反映群眾意愿,集中群眾智慧,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穩人心的好事實事,就是要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要把人民群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政績的根本標準,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謀利益作為創造政績的出發點和歸宿,堅持為崇高理想奮斗和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的一致性,堅持尊重社會發展規律和尊重人民歷史主體地位的一致性,堅持完成黨的各項工作和為人民辦實事的一致性。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才能創造出讓廣大人民群眾真正滿意的政績。因此,考核干部實績,我們要廣泛發揚民主,充分依靠群眾,確保考核干部的實績客觀準確。教育和引導干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要轉變過去干部實績考核過程中組織上“一言堂”的作法,充分依靠群眾力量來辨別干部的實績,落實以人為本發展觀的要求。在干部實績考核方法中充分依靠群眾,要建立一套能夠保證群眾介入干部實績考核的制度體系。要繼續堅持干部述績制度、民主測評制度、民主推薦制度、干部考察預告制度、任前公示制度等,積極探索建立干部施政行為民主監督舉報、民主評議、干部實績考核預告等制度,并把這些制度貫穿各種考核方法之中,保證群眾在干部實績考核中的參與權。充分依靠群眾的力量,真正考準考實干部的實績,不給虛假政績留得逞之機。群眾的眼光是雪亮的,只有堅持用群眾的觀點辨別政績,才能正確識別干部好差,才能真正選拔到優秀、實干的領導干部。

三、堅持用實踐的觀點檢驗政績,科學選拔干部

看一個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政績怎樣,必須堅持用協調和可持續發展效果來檢驗干部的實績,必須要看這些政績在實踐和歷史的檢驗中到底是否經受得起考驗。有的領導為了出“政績”,不切實際,不顧民力,亂鋪攤子,亂上項目,單純追求增長速度,不重視質量和效益,不重視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熱衷于搞花架子,喜歡搞“形象工程”,更有的為了達到高指標而不惜弄虛作假,甚至相信“官出數字,數字出官”,造成“一代人的政績,幾代人的包袱”,“吃祖宗飯,砸子孫碗”的現象。因此,每位領導干部無論在什么時候,從事何種工作,創造政績的思路、方法,都應當符合客觀實際、符合客觀規律,不能急功近利、不切實際地亂鋪攤子,亂上項目。不能只顧眼前利益,不考慮長遠利益。要講真話、道實情、辦實事、求實效,不能好大喜功,只講“形象”,不計成本,只有這樣創造出來的政績才經受得起歷史的考驗,經受得起實踐的檢驗。因此我們在選拔任用干部時,一要建立和完善科學的干部政績考核制度,確保每位被選拔的干部創造出來的政績都經受得起歷史的考驗、實踐的檢驗。二要認真貫徹落實《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干部選拔任用制度,在選拔干部時既要按照德才兼備標準,又要注重干部的工作實績,真正選拔到那些愿干事、能干事、干好事的領導干部。三要加強對領導干部的監督。使勤政為民、求真務實的干部得到褒獎和重用,使好大喜功、作風漂浮的干部受到批評和懲戒。確保每個領導干部干出的實績都能經受得起歷史的考驗,經受得起實踐的檢驗。使我們的干部選拔工作做到科學、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