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全會農村執政交流

時間:2022-11-29 09:04:00

導語:四中全會農村執政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四中全會農村執政交流

在改革開放和發展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執政建設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面對新的形勢,如何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加強村級黨組織執政能力建設,已經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必須解決好的重大問題。

一、新形勢下村級黨組織能力建設面臨的新挑戰

首先,經濟多元化發展趨勢對村級黨組織領導經濟工作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目前農村經濟發展已呈現多元化趨勢,農民紛紛從傳統的種植業中跳出來,不少鄉鎮的經濟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村級黨組織在領導經濟工作時,必須從以行政命令、催種催收、大包大攬等行政推動方式向以制定發展規劃、完善基礎設施、維護市場秩序、健全配套服務等方式轉變,從只會抓傳統農業向善于抓現代農業、工業、服務業、城鎮建設等轉變,不斷提高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

其次,新舊體制轉軌過程中產生的矛盾對村級黨組織做好群眾工作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農村社會關系包括群眾的利益關系處在大調整之中,解決起來難度較大,如征地問題、村辦企業的管理問題等等。村級黨組織必須不斷提高政策水平和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認真研究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新特點,探索做好群眾工作的新途徑和新方法,善于運用思想、經濟、法律、行政等手段,妥善處理各種矛盾,既保護好群眾的合理利益,又維護好農村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

第三,農民迫切要求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的愿望對村級黨組織增強辦事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近年來,于洪區對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給予了高度重視,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是,隨著農村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農民群眾又不斷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村級黨組織必須牢固樹立用發展的辦法來解決問題的意識,解放思想,搶抓機遇,加快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步伐,不斷增強自身辦事的能力。

第四,農村由封閉走向開放對村級黨組織加強先進文化建設提出了新要求。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城鄉之間的交流日益頻繁,農民與外界的接觸和聯系更加廣泛,農民的觀念和意識正在發生重大變化。與此同時,一些農村的拜金主義有所抬頭,封建迷信仍然以各種方式對人們產生著影響。村級黨組織必須改變過去那種“念念文件、開開會、貼貼標語、送場戲”等做法,切實加強陣地建設,注重針對性、時效性、經常性,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國家的法律法規以及科技方面的知識,用行之有效的方式廣泛開展積極向上、健康有益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第五,農民民主參與意識的增強對村級黨組織的領導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實行村民自治,使村民直接行使民主權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是我國農村改革和發展的必然趨勢。自全面推行村民自治以來,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取得了較大的進展,農民的民主意識明顯增強,不僅要求維護自身的經濟利益,而且要求更多地參與村里重大事務的決策。村級黨組織必須與時俱進,改進領導方式,增強凝聚力和戰斗力,發揮好領導核心作用。

二、當前村級黨組織能力建設上存在的新問題

綜合于洪區152個村級黨組織的情況看,在執政能力建設上,存在以下六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村干部的執政理念還沒有上升到一定高度。執政理念,就是執政的指導思想。“執政為民”、“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這些都是我們應該堅持的執政理念。但基層干部,大多數還沒有上升到這一高度。二是農村的執政基礎還有欠缺,還不牢固。據調查,全區152個村級黨組織中,領導班子執政能力相對較強的有109個,占71%。還有一部分村班子缺少群眾基礎,在群眾中威信不高。三是缺少系統的適合本地實際的執政方略。一些多村級黨組織局限于眼前利益、短期行為,不能因地制宜,工作不夠系統,沒有長遠的思維眼光,經濟發展上不去,集體經濟發展滯后,農民缺少致富門路,這都是亟需改進的。四是科學的執政體制還沒有形成。黨的歷史經驗為我們形成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制度,如“”、“爭先創優”等。這些制度在一少部分村里落實不夠。黨的方針、政策,上級的指示精神貫徹得不好。五是執政方式陳舊,還不適應新形勢、新任務。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管理國家和社會,甚至管理一個村,單靠簡單的行政命令是不行的,必須運用法律的、行政的、經濟的、協商的、契約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等多種方式和手段。還要不斷探索和創造新的方式。但現在,很多村干部還是用老辦法解決新問題。六是執政資源沒有得到很好挖掘和利用。什么是執政的資源?強大的階級基礎是資源,人民的信任與擁護是資源,國家的人力物力財力是資源,社會的風氣和價值觀念是資源,寶貴的歷史經驗是資源,光榮的歷史傳統也是資源。我們許多基層黨組織沒有充分珍惜這些資源,造成許多這樣那樣問題的發生。

三、加強村級黨組織能力建設的新任務

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關鍵在于基層。必須全面貫徹落實四中全會精神,提出加強村級黨組織能力建設的新舉措。

1認真落實四中全會精神,使村級黨組織真正成為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要把深入學習貫徹十六大、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作為首要的政治任務,推動思想解放、觀念轉變,克服因循守舊、小富即安等保守思想,增強改革意識、開放意識、機遇意識、市場意識,勇于破除一切束縛農村發展的做法和規定,切實承擔起宣傳群眾、動員群眾、組織群眾、帶領群眾的職責。

2緊緊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切實增強村級黨組織執政的經濟基礎。村級黨組織建設必須把促進發展作為中心任務,集中力量抓好水、電、路、氣、房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要大力推進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科技為依托,農業產業化經營為主線,大力發展特色農業、質量農業、效益農業;進一步調整布局,加快農村工業化步伐,同時適應農村城鎮化、城鄉一體化這一趨勢,大力發展以促進流通、服務農村等為主的第三產業,促進更多農民向非農產業轉移。

3圍繞“五個好”支部建設的目標,繼續深化“三級聯創”活動,努力成為村級黨組織建設的排頭兵。深入開展農村黨的建設“三級聯創”活動是未來一段時間內農村黨建工作的主線,必須大力發展農村先進生產力,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必須大力發展農村先進文化,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必須維護好、實現好和發展好廣大農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體現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

4大力推進工作機制創新,進一步激發村級黨組織執政的活力。要高度重視建立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切實珍惜民力的決策機制,規范民主決策程序,健全議事規則,實行決策論證制和責任制,用制度確保決策的科學性。要建立健全村黨支部領導下的“兩委”分工負責制,明確黨支部對村委會實行政治領導、工作指導、思想引導的職能,做到堅持領導不包辦、把握方向不旁觀、保障自治不違法、支持工作不拆臺。村委會要在黨支部領導下依法行使職權,工作到位不越位,形成“兩委”協調一致、良性互動的運行機制。

5堅持執政為民,不斷夯實村級黨組織執政的群眾基礎。各村級黨組織必須增強執政為民的意識,把群眾的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的需要作為第一選擇,把群眾的滿意作為第一標準,建立服務群眾的長效機制,一心一意幫助群眾致富,想方設法為群眾排憂解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