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黨員創新管理交流
時間:2022-11-29 02:31:00
導語:流動黨員創新管理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加強和創新流動黨員管理,加強進城務工人員中黨的工作,建立健全城鄉一體黨員動態管理機制,這是黨的十七大報告向我們基層黨組織提出的新要求。筆者以為,加強和創新流動黨員管理,必須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在創新組織設置、教育活動方式、服務體系和管理手段上下功夫;充分發揮流動黨員在非公企業、城市社區和流動人群中的先鋒模范作用,為推動企業發展、促進社區發展、服務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加強和創新對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是新時期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面臨的新課題,是黨的先進性建設的重要內容。結合街道黨建工作實際,筆者以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創新組織設置,擴大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的覆蓋面。我們余姚市鳳山街道現有流動黨員228人,按照流動黨員工作單位、居住地“誰更利于加強對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就由誰負責”的原則,不斷在創新基層黨組織設置上下功夫。通過將支部建在“兩新”組織上、建在工程項目上、建在社區上等多種形式,不斷擴大黨的組織覆蓋面;通過組織找黨員、黨員找組織,建立黨組織、建強黨組織的“兩找兩建”,理順組織關系,讓黨員有黨組織歸屬感。同時在“找”黨員上下功夫,讓流動黨員知道黨組織在尋找他們,讓他們方便找到黨組織。通過各種媒介到各社區、工業區張貼流動黨員活動宣傳海報,公開黨組織的名稱、聯系人和聯系電話,協助黨員尋找黨組織,登記參加就近的黨組織活動。
創新教育活動方式,增強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的實效性。我們圍繞建立大巴車“流動黨校”和“黨員流動書袋”等方式,把黨組織活動同流動黨員的本職工作結合起來。努力做到根據工作狀態抓教育、根據生活狀況抓教育、根據黨員身份抓教育、根據文化水平抓教育。在抓好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黨性黨紀、黨的知識教育的同時,結合流動黨員的學習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市場經濟知識、法律知識、現代科學技術知識等與他們密切相關知識的教育培訓。適時組織流動黨員交流生產經營管理經驗,不斷提高流動黨員的思想和業務素質,增強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
創新服務體系,建立黨員利益訴求渠道,幫助流動黨員解決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增強黨內活動對流動黨員的吸引力。我們通過建立流動黨員“紅色家園”,一是建立了黨內服務體系,在街道建立了黨員服務站,在基層黨支部建立了黨員之家,通過建立上下三級一條線的服務體系,構建起組織與組織、組織與黨員、黨員與黨員之間的互助、交流平臺,從而形成了上級黨組織為下級黨組織服務、黨組織為黨員服務、黨員為黨員服務、黨組織和黨員共同為群眾服務的工作鏈條。二是明確了黨內服務內容。黨員管理服務中心主要負責政策咨詢、組織協調、資源整合、黨務服務、教育培訓和管理創新等工作;黨員服務站主要為轄區內黨組織開展活動提供陣地,為黨員提供上崗就業、職業培訓、文化學習、信息交流等方面的服務;黨員之家主要負責參與黨內互助、服務群眾等活動,并及時了解黨員的生產生活情況,做到平時有人訪問,難時有人幫扶,老時有人惦念,病時有人探望。
創新管理手段,實現黨員管理網絡化。一是建立黨員信息庫,利用網絡技術對流動黨員進行管理,并以黨員身份證號為檢索編號。二是建立完善黨員IC卡活動證,實行黨員登記制度。結合黨員信息庫,讓每個黨員都有一張有黨員基本資料的IC卡活動證。結合黨內服務體系,采用黨員登記制度,黨員去到哪里,就登記到哪里,就在該組織盡黨員的義務、享受黨員的權利。三是由市委統一印制發放“流動黨員活動證”,作為黨員在本市和到外地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身份證明,促使他們積極參加所在地區黨組織開展的各項活動。對外地流入黨員只要由流動黨員所在黨組織出具證明信,直接交到街道黨工委即可確定其黨員身份,參加流動黨支部的各項活動。對流動黨員本人同意的,我們還幫助其轉移組織關系,作為社區正式黨員參加組織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