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素質三體系交流

時間:2022-11-29 05:58:00

導語:三素質三體系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三素質三體系交流

黨的十六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四項目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和文化全面發展的目標,是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和整個社會可持續發展能力的目標,同時也是推進社會主義社會的全面發展、全面進步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相統一的目標。其中第三項目標是:“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形成比較完善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科技和文化創新體系、全民健身和醫療衛生體系。”這“三個素質”、“三個體系”,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人的全面發展的基本內容與必要條件。

人的素質是歷史的產物,又給歷史以巨大影響。它是一個綜合的概念,既包括人的質量的自然屬性(健康素質),也包括人的質量的社會屬性(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說到底要靠全民族的綜合素質即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的提高。人的全面發展,就是指人的這三個素質的全面提高。正如鄧小平同志指出的:“我們國家,國力的強弱,經濟發展后勁的大小,越來越取決于勞動者的素質,取決于知識分子的數量和質量。一個十億人口的大國,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資源的巨大優勢是任何國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優勢,再加上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我們的目標就有把握達到。”(《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頁)因此,把明顯提高全民族的“三個素質”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和前提條件,是非常必要的。

值得注意的是,十六大報告不僅強調要明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而且首次明確提出要明顯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質”。這個新思想,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體現了黨中央對全民族健康問題的高度關切和重視。健康素質,不僅是指社會主義公民要有健康的肌體和體質,而且是指他們要有健康的心理狀態。正如同志講過的:“一個民族的新一代沒有強健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這個民族就沒有力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提高全民族的三個素質,一靠教育,二靠制度。制度是保證,必須建立健全有利于提高“三個素質”的切實的制度體系及其運作機制。為此,十六大報告提出,到2020年我國要形成比較完善的三大體系,即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科技和文化創新體系、全民健身和醫療衛生體系。

所謂現代國民教育體系,一般是指現代國家通過法規確定的為本國國民提供教育服務的組織體系。在我國,它要求建立健全使各級各類教育和培訓相互銜接與溝通,合理配置各種社會教育資源,在教育理念、教材改革、課程體系等方面實現創新,形成覆蓋全國城鄉的開放教育系統和人力資源開發系統、完善的教育法律法規體系、教育市場體系,以及體現素質教育和信息化時代特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體系。這里的教育是指以學校教育為主體的“國民教育”,必須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納入國民教育的全過程,并把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規范相協調、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納入其中。

所謂科技和文化創新體系,是科技創新體系和文化創新體系的合稱。科技創新體系又稱國家創新體系,它要求建立健全融科技創新主體、創新環境和創新機制于一體,促進全社會科技創新資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促進創新機構之間相互協調和良性互動,充分體現國家創新意志和戰略目標的體系。文化創新體系要求建立健全有利于文化創新,有利于發展各類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政策措施、基礎設施、管理體制、運行機制、文化市場體系等,為繁榮社會主義文化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所謂全民健身和醫療衛生體系,是全民健身體系和醫療衛生體系的合稱。全民健身體系要求建立健全積極推進體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和管理、鼓勵社會力量辦體育、合理配置體育資源、滿足群眾多層次的體育需求、多元化的體育服務體系等制度和機制,以確保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質目標的實現。醫療衛生體系要求建立健全有利于積極推進衛生事業的改革、適應新形勢要求的衛生服務體系和醫療保健體系,以從根本上改善醫療衛生狀況,提高城鄉居民的衛生水平和醫療保健水平。

提高全民族的三個素質,基礎在教育,必須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黨的十六大報告對此提出了明確要求,即要使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