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思考
時間:2022-12-01 09:10:00
導語:人力資源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的十六大報告所闡述的走出一條新型工業化路子,也包含“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重要要求。我們所面臨的發展任務就是要在全球化條件下實現人力資源能力由弱勢向強勢的戰略轉變。為此應著重樹立有關人力資源能力建設的現代四重觀念。
第一資源觀
1、人力資源是**世紀最重要的戰略資源,是第一資源。**世紀是知識經濟蓬勃發展的新世紀。人類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十分不同于自然資源、物質資源等其他資源,人力資源是一種極為特殊的資源,是具有靈魂力、意識力、推動力、創造力,并能支配、利用其它資源的關鍵性資源,是第一資源。聯合國開發計劃署《19**年度人力資源開發報告》指出,一個國家國民生產總值的四分之三是靠人力資源,四分之一是靠資本資源。2、人力資源能力是最主要的綜合國力決定因素。當今時代,科學技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以巨大的威力和人們難以想象的速度,深刻地影響著人類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所以,創造和應用知識、信息的能力與效率,成為決定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主要因素,人力資源能力將是知識經濟時代競爭制勝的決定性因素。3、進入新世紀人力資源能力激烈競爭為主流的態勢越來越明顯。4、目前我國人力資源的戰略觀念薄弱,制約了人力資源能力的提高。在經濟全球化、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條件下,中國人力資源能力如果不能夠實現由弱勢向強勢的戰略轉變,許多地區和企業在發展中的最大制約因素,將由資金、技術等轉為人才。
人力資本觀
1、人力是資本。著名經濟學家舒爾茨和貝克爾在20世紀60年代創立人力資本理論以來,引起了“資本”的革命。20世紀80年代以來出現的新增長理論比舒爾茨等人更強調人力資本投資和科學技術在經濟增長中的關鍵作用。西方經濟學界對人力資本理論的普遍重視,在新經濟形態——知識經濟的崛起中得到了更加充分的認證。2、人力資本是推動一國經濟持續發展的原動力。新經濟增長理論的研究已經證明,人力資本的作用說到底是知識、智力的作用,或者說是人力與科技的作用。知識經濟的基礎是科技,科技可稱之為是知識經濟的內在靈魂,科技發展水平和程度客觀地決定著發展知識經濟的必要條件。由此,人力經過投資積累獲得較高水平的知識與科技能力,將是當今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原動力。3、人力資本應有合理投資回報機制。人力資本的內涵是占有知識,應使知識的占有程度成為分配的依據。同時,要充分運用價值規律,充分發揮人力資本價格的杠桿作用,建立知識、技術要素參與收益分配的制度,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依照供求關系和市場機制確定人力資本的收入分配,賦予人力資本以應有的社會地位和人格尊嚴。
市場配置觀
1、人力資源市場制度體系的建立與完善,是提高中國人力資源開發利用水平的基礎條件。第一,目前國際上公認,人力資源的經濟價值量比物質資源的經濟價值量更大,人力資源比物質資源更稀缺。第二,中國更需要人力資源的市場化配置。第三,應充分考慮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技術層面的問題。2、人力資源能力建設應有系統觀,進行整體性建設。較完善的人力資源市場制度體系,其一,應使人力資源得到最大程度的開發和利用;其二,應能夠徹底打破人才單位部門所有、城鄉二元的身份地域等界限,人力資源能夠在社會上自由地合理流動,實現人力資源存量、余缺、分布和結構的最佳配置;其三,應使人力資源的價值得到充分體現。
教育投資觀
1、增加教育經費投入,加大人力資本投資強度。人力資源投資是人力資本形成的基本條件,“投資于人力資源并使之優先發展”已成為大多數國家的戰略共識。教育與培訓是人力資本投資的重要內容,其主要作用是通過人力資本投資來提高人力資源的素質和能力。我國應參照先進國家的經驗,結合國情,重視基礎教育,發展高等教育,優化教育結構;吸收民間資本,開拓多元投資渠道;確立合理的教育投資規模,使我國的人力資源開發與利用水平同經濟發展水平一定階段相適應;并適應入世要求,促進教育的社會化與市場化。2、企業應加大對大量優秀技術、管理、經營等方面的人才培養力度。企業界流行的一句話非常有說服力:有戰略眼光的企業家不一定直接過問培訓,但重視培訓的企業家一定有戰略眼光。不少企業花了很多錢,買了最先進的軟件,但最終失敗。這主要的不是技術問題,而是管理問題,管理跟不上,培訓跟不上。企業應變傳統的人事管理為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變被動地運用已有知識的管理模式為主動地開發人的潛能、培養人才的管理模式。3、在全社會倡導“終身教育”、“終身學習”。聯合國把**世紀定為“學習的世紀”。學習不再是一勞永逸的事情,教育與培訓將真正成為貫徹于人的一生的過程。所以在**年APEC會議上,同志提出“創建學習型社會”,強調教育是人力資源能力建設的基礎,學習是提高人的能力的基本途徑。為全球化時代中國人力資源能力建設指明了正確方向。很顯然,加入世貿組織后,企業的競爭在更深層次上是核心競爭能力的競爭,核心競爭能力的提高取決于學習力的提高,學習力來源于終身的不斷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