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組織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綜述

時間:2022-04-02 05:34:00

導語:基層組織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基層組織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綜述

改革開放的*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不斷向前推進、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的*年,也是黨的各級組織和幾代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國人民戰勝各種困難和風險頑強奮進的*年。

*年來,我們黨高度重視、全面加強基層組織建設黨員隊伍建設。黨的基層組織不斷發展壯大,在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各項工作中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顯示出強大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黨員隊伍結構更趨合理,能力素質不斷提高,充滿生機與活力。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在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健康發展提供堅強組織保證的同時,自身也取得了突出成就,寫下了波瀾壯闊的歷史篇章。

*年來,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引領下闊步前進

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隨著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黨的基層組織在撥亂反正中恢復健全、在整頓建設中得到加強,黨員隊伍建設逐步規范。

黨重新確立正確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之后,針對十年“”使黨內正常的政治生活局面遭到破壞、黨的組織建設受到嚴重削弱的狀況,鄧小平同志多次強調,為了堅持黨的領導,必須改善黨的領導。1979年召開的全國組織工作座談會和1980年召開的十一屆五中全會,明確了新時期黨的組織路線并對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作出全面部署。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從恢復整頓組織、健全黨的生活和加強黨員隊伍建設入手,圍繞確保全黨工作重心轉移和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進行,逐步走上健康發展軌道。

十一屆五中全會后,中央組織部會同中央宣傳部下發關于加強黨員教育、健全黨的組織生活的意見,以《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等為基本教材對黨員進行輪訓。黨的十二大對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提出明確要求,修訂通過的新黨章恢復了有關黨員義務和權利的規定,提出基層黨組織必須擔負起八項任務。根據中央關于整黨的決定,各地用三年時間自上而下、分期分批開展全面整黨,著力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重新進行黨員登記和對不合格黨員進行組織處理。大多數基層黨組織恢復“”等組織生活制度,民主集中制不斷健全,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同現代化建設不相適應的狀況有了明顯改善。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化,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從思想理念到工作內容、從設置形式到工作方法,在調整變化中不斷創新發展。黨的十三大以后,各地基層黨組織貫徹從嚴治黨方針,進行妥善處置不合格黨員工作,逐步建立和實行了民主評議黨員制度。

從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到黨的十六大,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發展,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在不斷突破重點的基礎上實現整體推進、全面提高,黨員隊伍不斷壯大。

同志強調,沒有廣大基層黨組織戰斗力的發揮,全黨的戰斗力就是空的,必須下大功夫把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好。黨的十四屆四中全會專門作出《關于加強黨的建設幾個重大問題的決定》,研究部署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明確提出了基層黨組織建設四條指導方針。各級黨組織認真貫徹中央要求,從不同領域實際出發,鞏固和加強數以百萬計的黨的基層組織,探索形成了一整套加強和改進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方針原則和政策措施。

在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方面,1*0年8月,中央有關部門在山東省萊西縣召開全國村級組織建設工作座談會,明確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地位,確立了以黨支部為核心的村級組織配套建設的工作格局。從1*4年開始,連續開展了兩輪農村基層黨組織整頓建設工作。2000年底到20*年,在農村開展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通過學習教育活動,農村基層干部受到了教育,農民群眾得到了實惠。

在國企黨建方面,黨的十三屆七中全會明確在國有企業內部“進一步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堅持和完善廠長負責制,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三句話”指導方針。1*7年,中央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的通知。黨的十五屆四中全會對企業黨的工作進一步作出部署。各級黨組織把加強和改進企業黨建工作與推進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緊密結合起來,在企業改革發展中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

在街道社區黨建方面,針對街道社區承擔的社會管理、社會服務任務越來越重的實際,1*6年中央組織部下發關于加強街道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先后三次召開會議對街道、社區黨的建設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城市街道、社區黨建工作邁出新的步伐。

在非公黨建方面,適應非公有制經濟迅速發展的實際,各級黨組織積極探索加強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的新路子、新舉措。2000年9月,中組部下發關于在個體和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加強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指導各地不斷增強黨組織在非公有制企業中的凝聚力和影響力。機關、學校、科研院所黨的建設工作得到進一步的改進和加強。從1*0年開始,中組部等部門每年召開一次全國高等學校黨的建設工作會議,持續推進高校黨建工作。

在黨員隊伍建設方面,1*0年,中央頒發《中國共產黨發展黨員工作細則(試行)》,進一步規范發展黨員工作。1*4年,中央制定下發《關于加強和改進黨員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先后開展了農村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學習鄧小平理論、學習黨章,縣級以上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以“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為主要內容的黨性黨風教育等活動,黨員隊伍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廣大黨員的思想政治素質、黨性觀念和作風建設有了新的提高。

黨的十六大以來,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的實踐和發展,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以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為主線,不斷開創新局面。

進入新世紀新階段,面對國內外形勢和黨的自身狀況的深刻變化,同志多次強調,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執政的組織基礎,黨員隊伍建設是黨的建設基礎工程,抓基層、打基礎的工作始終不能放松;黨的基層組織要充分發揮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健全讓黨員經常受教育、永葆先進性長效機制,使黨員真正成為牢記宗旨、心系群眾的先進分子。在中央的高度重視和各級黨組織大力推進下,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不斷創新載體、豐富內容,呈現出科學發展的良好局面。

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在全黨開展了以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要內容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這次活動把解決問題、探索規律、健全機制結合起來,實現了提高黨員素質、加強基層組織、服務人民群眾、促進各項工作的目標,取得重要的實踐成果、理論成果、制度成果。中央下發關于加強黨員經常性教育的意見等四個長效機制文件,推動各級黨組織不斷從思想、組織、作風和制度建設等方面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20*年9月,在開展試點的基礎上,中央部署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這次學習實踐活動緊緊圍繞黨員干部受教育、科學發展上水平、人民群眾得實惠,力爭實現提高思想認識、解決突出問題、創新體制機制、促進科學發展的目標。

黨中央提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后,著眼于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在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完成黨的執政使命中的重要作用,各級黨組織以改革創新精神扎實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斷深化農村黨的建設“三級聯創”活動,扎實推進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切實解決部分村級組織無活動場所問題。大力推進完善國有企業“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的領導體制,積極探索國有企業黨組織在現代企業制度下充分發揮政治核心作用的有效途徑。以服務群眾為重點構建城市社區黨建工作新格局,不斷提高城市社區黨組織凝聚黨員、凝聚群眾的能力和水平。進一步加強流動黨員教育管理,構建城鄉一體黨員動態管理機制。積極穩妥地開展在新的社會階層中發展黨員工作,把這項工作納入發展黨員經常性工作。20*年中央修訂頒布《黨員權利保障條例》,為黨員正確行使民主權利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各地逐步建立黨內情況通報、情況反映和重大決策征求意見等制度。一些基層黨組織改革和完善黨內選舉制度,采取由黨員和群眾公開推薦與上級黨組織推薦相結合的辦法選舉產生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不斷拓寬黨員參與黨內事務、行使民主權利的渠道。

黨的十七大以來,各級黨組織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全面推進基層黨的建設工作。部署開展了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工作,加強基層干部隊伍建設。以規模以上非公有制企業和律師行業為突破口,加大在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中組建黨組織和有效發揮黨組織作用工作力度。加大城鄉基層黨組織互幫互助力度,推進形成城鄉統籌基層黨建工作新格局。認真落實尊重黨員主體地位要求,探索黨內基層民主的多種實現形式,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公推直選”等探索和創新日益活躍。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發生以后,全國開展了交納“特殊黨費”活動,有力地支援了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工作。

*年來,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不斷加強,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充分顯現

廣大黨員的思想政治素質不斷提高。黨的理論創新每推進一步,理論武裝就跟進一步。改革開放以來,全國共有5600萬名黨員參加了學習鄧小平理論和學習黨章的“雙學”活動,有1500多萬名農村黨員干部參加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有350多萬個基層黨組織、近7000萬名黨員參加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廣大黨員受到了深刻的馬克思主義教育,思想政治素質不斷提高,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想信念更加堅定。最近,中央部署在全黨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這必將進一步提高廣大黨員干部走科學發展道路的自覺性,進一步增強謀劃發展、促進發展、領導發展的實際能力。

黨的基層組織體系不斷健全。各級黨組織積極適應經濟社會的深刻變革,不斷創新基層黨組織設置形式,積極探索“村村聯建”、“村企聯建”、“村居聯建”、按地域組建、依托行業協會(專業協會)組建、把黨組織建在產業鏈(項目、樓宇)上以及在外出務工經商黨員集中的地方建立流動黨組織等多種形式,健全黨的基層組織體系,實現了黨的組織的有效覆蓋。截至2007年底,全國共有366萬多個基層黨組織,比1978年底增加155萬個。不斷改善基層黨組織工作條件,加強基層黨組織活動場所建設。2006年以來,中央和地方投入資金近120億元,全國新建村級組織活動場所15.6萬個,街道社區等基層黨組織的工作條件也不斷得到改善。全國還建成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終端接收站點40.5萬個,成為黨員干部和農民群眾的“免費大學”、“開放課堂”。

黨的基層組織的服務功能不斷強化。各級黨組織緊緊圍繞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積極轉變工作方式,創新活動載體,通過組織實施“三級聯創”、“凝聚力工程”、“強基固本工程”,開展“創先爭優”、黨員責任區、黨員承諾制、黨員志愿者、黨員設崗定責等活動,牢固樹立服務意識,黨的基層組織的服務功能不斷增強。

基層黨組織工作力量不斷加強。各級黨組織不斷創新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的培養、選拔和管理方式。普遍采用“兩推一選”的辦法選舉產生村黨組織書記,推行村黨組織書記和村委會主任“一肩挑”以及村“兩委”成員交叉任職,選派機關年輕干部、高校畢業生到農村、社區任職,一大批德才兼備、實績突出、群眾公認的優秀人才被充實到領導崗位。

黨員隊伍的能力素質不斷提高。按照建設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規模適度、作用突出”的黨員隊伍要求,各級黨組織做好發展黨員工作,吸收各行各業的優秀分子加入黨組織。注重在重大突發事件和危難時刻考驗和發展黨員。*年來,共發展黨員5500多萬名。到2007年底,全國黨員總數達到7415萬,比1978年底增加了3717萬,增長一倍多。黨員的分布更加廣泛,年齡、文化結構得到明顯改善,能力素質進一步提高。

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工作不斷實現規范化、科學化。中央及有關部門就發展黨員工作、黨的基層組織選舉、黨員權利保障、高校黨的基層組織工作、黨和國家機關黨的基層組織工作、農村黨的基層組織工作等,頒布了一系列條例,農村、國有企業、城市社區以及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等各個領域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和黨員教育、管理、監督、服務等制度逐步完備,基層黨建工作各個環節的制度安排銜接更加緊密。

改革開放*年來,廣大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立足本職崗位,服務人民群眾,發揮了戰斗堡壘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特別是在抗洪救災、抗擊“非典”、抗御雨雪冰凍災害、抗震救災等突發性重大災害和北京奧運會等重大事件面前,基層黨組織和黨員沖鋒在第一線,戰斗在最前面,做到了“平常時期看得出來,困難面前站得出來,生死關頭豁得出來”,以實際行動彰顯黨的先進性,贏得了人民群眾的廣泛贊譽。江蘇省江陰市華西村、河南省新鄉市劉莊村、四川省汶川縣雁門鄉蘿卜寨村等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宋魚水、李素麗、許振超、郭孝義等,就是他們中的優秀代表。

*年的改革發展歷程,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提供了重要啟示

*年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的改革創新與探索實踐,為我們提供了重要啟示:

——越是國際形勢風云變幻,越是改革發展任務艱巨,越要重視抓基層、打基礎,健全分布廣泛、完善嚴密、堅強有力的基層組織體系,把廣大黨員緊緊團結在黨的旗幟下,把人民群眾緊緊凝聚到黨組織周圍,為實現黨的奮斗目標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必須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堅持服從和服務于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緊密聯系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來進行。

——必須在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中堅持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尊重黨員主體地位,發揮黨員主體作用,堅持以服務人民群眾為根本價值取向,以人民群眾滿意為根本檢驗標準,不斷強化基層黨組織的服務功能,提高人民群眾對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滿意度。

——既要弘揚和借鑒以往黨的建設的成功經驗,更要解放思想,以改革創新精神研究解決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自覺地摒棄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和做法,創新符合時展規律、符合人民群眾利益訴求的制度機制,始終做到與時俱進。

——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方針,建立健全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形成黨委統一領導、有關部門各司其職、緊密配合,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形成責任明確、領導有力、運轉有序、保障到位的工作機制。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黨正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向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邁進。在這一偉大歷史進程中,黨的各級基層組織和廣大黨員,將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改革創新,不斷取得新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