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建設的調研與思考
時間:2022-05-23 10:50:00
導語:新農村建設的調研與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委、縣政府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為農村工作的總抓手,認真研究,周密部署,強力推進。通過先后出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施意見》、《*新農村建設資金整合工作實施意見》、《*新農村建設工作考核辦法》等相關文件,制定“4551”奮斗目標(“四項發展戰略”、“五項創業活動”、“五項增收計劃”、“十大推進工程”),使*的新農村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時也顯示出一些問題,引發了筆者的相關思考,現分述如下:
一、*建設新農村取得的成效
*以發展經濟、農民增收為核心,以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為農民辦實事解難題為突破口,以抓好省、市、縣49個試點村為重點,做到了五個到位,取得了六個方面的成效。
五個到位分別是:1、組織領導到位。20*年底成立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工作委員會,下設辦公室,并成立了農業經濟、工業經濟等十一個“新農村建設專業協調組”。各鄉鎮、縣直各單位也都成立了相應的組織。2、宣傳發動到位。采取多種形式、多種手段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宣傳。如制作大型噴繪牌、刷寫固定標語、制作宣傳欄、印發簡報、《工作通報》、通過電視臺每天播放滾動字幕標語,開設《新農村建設暨全民創業》專欄,在《對話民生》中播出現場訪談等。3、安排部署到位。縣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先后組織召開68次各類專題會議,安排部署這項工作。20*年3月召開了全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工作動員會,縣四大班子領導、各成員單位主要負責人、各鄉鎮黨委書記、幫建工作組全體成員、各試點村支部書記等200多人參加了會議。又先后召開了全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再動員暨全民創業動員大會和20*年全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推進會。4、工作措施到位。采取了規劃先行、抓好試點、局委包村、政策傾斜、整合資金、建立臺賬、加強督導、定期交流、齊抓共管等措施。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機制,調動一切積極力量,引導人才、智力和資金等資源流向農村、支持農業、服務農民,開創了各方面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生動局面。5、工作落實到位。注重從群眾最關心最迫切的熱點入手,幫助村里干了不少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如針對老店鄉岳村集連接兩個自然村的唯一道路被沖毀多年,幾年中傷人毀車不計其數的情況,幫建單位國土局協調資金11萬多元,為村里硬化了這條路,6月份已竣工。
六個方面的成效體現在:1、新農村建設的氛圍日益濃厚。通過多種形式的宣傳發動、鼓勵引導,廣大干部群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積極性和熱情空前高漲,形成了加快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的強大合力。2、農村發展再上新臺階。20*年全縣糧食生產再創新高,農業產業化實現了新突破,發展和新上了華康實業、滑豐種業、神華面業、裕湘面業、藍宇啤酒等系列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畜禽養殖、非公經濟等發展迅速,有力帶動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3、試點村的示范帶動作用初步彰顯。各試點村在有關部門及幫建單位的支持下,在經濟發展、基礎設施、村容村貌等方面有了明顯變化,帶動了周邊村主動投入到新農村建設中,還吸引了其他村民前來參觀學習。4、幫建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得到加強。20*年3月以來,各幫扶單位共為試點村協調投入項目資金1573萬元,用于硬化道路、打機井、解決村民飲水安全問題、新建沼氣、植街景樹、安裝有線電視、維修學校、新建文化活動場所、購置圖書等。市、縣駐村工作隊共開展送溫暖獻愛心及“三下鄉”等活動165次,捐助現金146362元、面粉2300公斤、大米1600公斤、食用油300公斤、棉被100余條,培訓農民15*6人次,建立健全村民理事會46個,發展黨員73人,調整高效經濟作物7454畝,發展優質果品554畝,新建密集養殖58個。5、村容村貌整治取得了顯著成效。目前,49個試點村已達到衛生區劃分明確、衛生制度健全、沿街墻體粉刷一新、村容村貌整潔。6、黨群干群關系進一步密切。農村基層組織“四位一體”運行機制進一步完善,村民理事會的建立健全,規范了村干部行為,轉變了工作作風,進一步激活了村兩委班子的干勁,增強了班子的凝聚力、號召力,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激發了群眾的參政熱情。
二、*建設新農村存在的問題
通過調研發現還存在三方面的問題:一是經濟基礎薄弱。*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僅1.34億元,反哺農業、支持農村的能力不足。二是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的長效機制尚未形成,主導產業不突出。農民綜合素質較低,特別是技能型農民太少。三是基礎設施滯后,鄉村兩級建設任務艱難。表現為一些鄉村農田水利設施不足且標準低;部分村民房建設處于無序狀態;村內道路硬化率低;集中供水設施不配套,農民飲用水質量較差;生產和生活垃圾處理問題十分突出;文化、教育、醫療等方面投入不足等問題。
三、*建設新農村的幾點思考與建議。
1、要選準突破口,先易后難,分步實施。首先要從農民最關心、最直接和最現實的利益入手。當前群眾最關心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主要有三個:致富增收多掙線、改善基礎設施,生產生活方便、居住環境臟亂差現象太嚴重,急需改善。解決這三個問題要注意抓好以下五點:⑴進一步加快農業現代化,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⑵重點解決農民群眾關心的道路、環境等問題,切實改善居住環境。⑶重點解決農村文化、教育、衛生等設施落后的問題;⑷推進農村社會管理民主化、制度化,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維護農村穩定;⑸抓好宣傳教育,大力培育新型農民,不斷提高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積極營造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濃厚氛圍。
2、要明確目標,搞好示范,創出經驗,以點帶面。要整合力量,整合資源,傾力抓好,全力打造試點村。讓他們真正起到示范帶動作用。充分發揮它們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的引領作用、帶動作用和激勵作用,帶動更多的村朝著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邁進,激勵、引導條件差的村謀發展、拔窮根、建新村、奔小康。
3、要牢牢堅持發展這個第一要務。根據農村實際情況可采取八種發展模式:⑴工業企業帶動型。即以發展工業為契機,帶動農村政治、經濟等各項事業的綜合發展。同時不能忽視農業的發展,要注意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⑵特色產業帶動型。即在一個鄉或村的范圍內,依靠自身獨特優勢,圍繞一個特色產品或產業鏈,實行專業化生產經營,以此帶動鄉村綜合發展。要注意定位準確,重視示范帶頭作用,重視農村技術推廣和自主創新。⑶畜牧養殖帶動型。即在畜牧龍頭企業的帶動下,通過產業化經營、循環化利用帶動農村發展、農民增收。要注意養殖小區應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防止糞便污染;發展規模化、產業化養殖,規避市場風險。⑷休閑產業帶動型。利用農業生產經營活動、農村自然環境和農村特有的鄉土文化吸引游客,帶動新農村建設。包括建立農業生態園、采摘園、學農教育基地、農藝園、民俗村等方式。要注意整體規劃突出特色,因地制宜;重視生態保護。⑸商貿流通帶動型。即利用便利的交通、完善的基礎設施及配套條件和相關產業發展的支持,以發展現代農村商貿流通服務業和市場網絡,進而形成以當地農村為中心的市場,以市場促產業、以產業帶鄉村,最終實現商貿發達、鄉村繁榮。⑹旅游產業帶動型。即利用可以挖掘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便利的交通、與旅游相配套的娛樂、住宿、餐飲等基礎設施,以農民為經營主體,以旅游資源為依托,通過農村旅游促進新農村建設。⑺合作組織帶動型。就是以各種農民合作組織為依托,促進農村各種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提高農業資源的綜合開發水平,通過壯大集體經濟,改善公共設施,使農村的生產和生活條件不斷提高,促進村容村貌不斷改善。⑻勞務經濟帶動型。就是通過轉移大批農村剩余勞動力進城,優化農村勞動力資源配置,提高農村勞動生產率;轉移就業后的農村勞動力將獲得收益的一部分投入到農業生產和農村建設中,推進新農村建設。
4、牢牢堅持提高生活水平這個第一大事。我們必須把不斷提高農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作為第一大事,采取切實措施,在生產發展的同時解決好人民群眾的切實利益。通過搞好農村社會治安,逐步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千方百計發展生產、擴大就業,逐步解決好農村的水、電、路、氣等基礎設施,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改善老百姓的生活環境和質量等一系列舉措,使老百姓過得安心、過得放心、過得開心、過得舒心。
- 上一篇:醫院人才工作經驗交流
- 下一篇:中職學校教育淺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