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學習自信心培養研究

時間:2022-05-23 10:52:00

導語:初中生學習自信心培養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生學習自信心培養研究

自信是自尊的組成部分,是自尊需要獲得滿足時產生的一種情感體驗。自信的人看得起自己、相信自己,也敢于迎接挑戰,并走向成功。十四五歲的少年正是自我感念形成的時期,也是他們人生重要的奠基時期。但是受年齡和社會經驗的限制,他們常常會產生自我意識上的困惑。如何根據學生整體和個體的關系以及周圍環境的客觀情況,去最大限度的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自信心的建立,達到教育的最佳效果,是需要我們每一個教師去認真對待和積極探索的課題。初中生自信心的發展主要受學生自身的特點、教師因素和其它外界因素的影響。自信心的培養是社會教育、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教育的首要目標應該是培養健康的人,培養心理健康與人格健全的學生。在自信心的培養中,特別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教師應積極參與教科研提高自身素質教師是發展教育事業的主要力量。鄧小平同志指出:“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教師參加教育科學研究,是提高自身素質的重要途徑。特別是參與教育改革方面的教育科學研究工作,是教師提高自身素質的一個重要的途徑和方法。二、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充分認識到每一位學生都有自我成長、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潛能,都有滿足自尊與自我實現的需要。教育的目標就是為他們創造自我實現的條件,消除學生自我實現的各種障礙。要充分認識到自尊需要對個人的影響與作用,不能用冷嘲熱諷、過分的懲罰來破壞學生的自尊與自信。讓學生看到自我存在的價值,尊重學生自我存在的價值,這是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重要前提。三、教師應培養學生的安全感與穩定感教師應注重良好班集體的培養,在班集體中形成一種和睦、相互合作、支持與信任的氣氛,給予學生無條件的愛與關懷,讓他們獲得一種穩定的情感保障。讓學生知道即使在他做錯事的時候,在教師生氣甚至懲罰他的時候,愛依然是持久的,無條件的。四、促進學生的自我認識與自我認同,形成一定的自我滿足感教師應幫助學生獲得正確的自我認識和自我認同,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奠定學生個性健康發展的心理基礎。不必擔心表揚會使學生自滿,因為對某些迫切需要得到別人肯定的學生來說,得不到表揚無疑是對健康的自我認同、自我滿足心理的一種傷害,會使其失去自信,導致焦慮的人格特征。所以教師與父母都不要輕易否定學生的思想、情感與行為的閃光點,而應該更多地給與積極肯定的評價,學會“賞識”學生。五、建立良好的社會歸屬感自信心不足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擔心自己會被他人拒絕、被他人恥笑。教師應該努力讓學生獲得一種歸屬感----一種被別人認可與接納的感覺,讓他們覺得自己被人尊重、被人喜歡、被人欣賞,逐步學會自己尋找伙伴,尋求友誼與信任,學會友好的與他人相處,充滿力量與自信。六、大力實施與推廣“成功教育”,發展學生的成就感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與心理特點,讓其完成相應的工作和學習任務,并幫助他們進行正確的歸因分析,讓他們覺得自己有能力完成一定的工作,自己有能力處理自己的問題,形成一定的成就感,從而增加他們的自信,使他們能積極地去做各種工作。七、促進學生的使命感,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樹立生活的目標,促進學生建立自己特有的使命感。一旦有了生活目標,就知道自己該做點什么,也就獲得一種內在的動力,也就增加了生活的信心。當然在幫助學生建立使命感、確立生活目標的過程中,應該為學生制定切實可行的生活目標,并逐步超越。切忌不能期望過高,期望過高,實現不了,很容易使人喪失自信。八、教育學生悅納自己、善待自己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反思人生,善待自己,修正消極的自我評價,用一種積極的態度來對待自己。尤其是在自己付出一定的努力,取得一定成就時,對自己多鼓勵,多強化,悅納自己、善待自己,自信心就會逐步增長。九、正確面對挫折與失敗自信心的不足或喪失,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經歷的挫折與失敗有關,或者與對可能產生的挫折與失敗的擔心與恐懼有關。所以教師要正確教育與引導學生正確面對挫折與失敗,關鍵是認識到錯誤,并利用它來使自己下次不犯錯誤,從錯誤中吸取教訓,然后忘掉他,繼續干自己的事情。當然,在實際教學中,適當的懲罰與批評也是必要的。但懲罰和批評要講究藝術性:1、批評要注意場合。最好不要在大庭廣眾之下批評,私下的批評效果可能更好一些。2、從贊揚和誠心的感謝入手,再誠懇地提出批評,對方容易接受。3、批評要對事不對人。4、批評應針對現在,不糾纏陳年老帳。算舊帳等于在貶低和否定對方的人品。所以,批評應針對當前所發生的事情。5、批評應著重讓對方省察,讓對方維護自我形象。讓對方進行自我反思,正確面對自己的錯誤,而不是否定對方的自我評價,應該注重讓對方維護自我形象。總之,過多的批評,冷嘲熱諷與懲罰只會破壞學生的自我形象,產生挫折與失敗感,不可能讓學生獲得自我價值感、歸屬感、安全穩定感,從而破壞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