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鄉長城鎮建設經驗交流
時間:2022-05-25 11:13:00
導語:政府鄉長城鎮建設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鄉小城鎮建設的基本情況
*鄉位于*縣中南部,距離縣城17公里,土地總面積240平方公里,轄13個村137個村民小組4177戶1.9萬人,*至平孟、百合、百南、百省、百都等鄉鎮公路貫穿其中。自縣委、縣人民政府號召“農民下山進城入谷”,把*鄉列為全縣“三片一軸”工業區,并定為重點城鎮來建設后,20*年*月以來,*鄉黨委、鄉人民政府以易地安置與小城鎮建設相結合的方式在*鄉舊城的東面規劃占地200畝分四期實施小城鎮建設,規劃并建設有易地安置小區(把原居住在存在地質災害隱患和生產生活條件惡劣的農戶搬到新區)、投資置業小區(有經濟實力、有技術特長、有經營本領的農民“精英”進入新區投資興業),新區現已建有新區農貿市場、鄉政府辦公樓、小型文化廣場、派出所、農業推廣站、畜牧站、敬老院等。規劃有鄉政府綜合樓、衛生院、財政所、文化站、司法所、國土資源所、商貿交易中心、*停車場等在建或籌建項目。在實施小城鎮建設中*鄉黨委、鄉人民政府始終堅持舊城改造與新區開發并舉、外延拓展與內涵提升并重、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兼顧的方針、農村生產要素和鄉村工業向城鎮集聚的城市建設速度明顯加快,小城鎮建設城區面積迅速擴大,城鎮在全鄉經濟建設中的重要地位進一步凸現。城鎮經濟和社會事業不斷發展,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農業人口轉入二、三產業的人口比例提高,城鎮的示范作用、聚集幅射帶動能力逐漸增強。至20*年*月,城鎮人口總數為0.5萬人,城鎮總面積500畝,新建城區面積達80畝,城鎮住房人均居住面積16.47平方米。隨著環境的優化,經過外引內聯已引進投資3000萬元的鑫隆冶煉廠、投資1500萬元總裝機容量352KW的昂村電站、投資600萬元的方正頁巖磚廠、投資1500萬元的蘭田木器廠、投資1500萬元的德標金礦、投資300萬元的東升木材廠、投資80萬元的鑫宇礦選廠等企業先后落戶*,呈現出獨具特色的新型小城鎮,城鄉一體化進程加快,城鄉差別顯著減少。
二、*鄉小城鎮建設存在的問題
我鄉小城鎮建設能如此快速發展,主要得益于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得益于農村經濟持續發展和二、三產業迅速擴張,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鄉小城鎮建設,也存在一些的問題,突出表現在:
1、由于詳細規劃和各專業規劃編制不到位,致使在規劃實施過程中缺乏操作性強的規劃依據,造成一些不符合城市規劃的建設出現。集鎮總體規劃方案沒有組織技術評審,規劃起點較低,沒有體現地方特色,而且,在規劃實施過程中還存在隨意改變規劃的現象。
2、城鎮人口0.5萬人,小城鎮建設規模較小,布局比較分散,產業發展緩慢,經濟集聚功能較差,非農業人口占總人口比重低,城市化氣息淡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其效益也難發揮。這是當前城鎮化的最大難題。供水、供電、衛生、綠化等基礎設施跟不上,城鎮居民生活質量不高,影響了*鄉城鎮化的進程。
3、城鎮建設管理存在不少問題。城鎮規劃與交通、土地、水利、生態環保等規劃銜接不上、規劃水平低,執行也不好。土地、街容街貌、道路交通、社會治安、以及流動人口管理未形成一個協調統一的綜合管理體系。環境衛生管理缺乏專門的機構,城管人員編制和經費不到位。
4、公用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短缺已成為困擾我鄉城建基礎設施建設的核心問題,也是推動城鎮化進程的重要制約因素。由于設施不配套,功能不齊全,阻礙了城鎮建設整體水平的提高。由于投入過少、機制不活,導致問題有:一是道路與公共交通設施落后交通量的增長。二是城市基礎設施嚴重不足,污水處理率、垃圾無害化處于初始階段,環境污染還比較重;三是城市基礎建設多元化投融機制未完全形成,資金來源困難,投入不足。
5、信息閉塞,人口外流嚴重。經濟發展較慢,建設資金缺乏。輕壯年人口大部分涌向縣城或縣外務工、經商、辦企業,很少有人愿意在鄉鎮投資,人氣不足,財氣不旺,集鎮建設形不成規模。
6、城鎮建設管理力度不夠,重建輕管的現象存在。一方面由于人員少,隊伍力量不足,監管不到位。另一方面,長期以來沒有規劃適當住宅小區讓城郊農民建房,沒有引導農民集中連片建設新村,使城郊農民隨意自建住房、雜亂無章。至今沒有配備正規科班出身鄉村規劃建設專業技術管理人員,也沒有建立或完善建設管理制度,沒有嚴格依法辦理建設項目規劃審批手續。隨意變更規劃、不按規劃建設的現象。
三、小城鎮建設建議與措施
1、完善城鎮規劃體系,加快規劃編制力度。以《*縣域城鎮體系規劃》為指導,抓好縣域城鎮體系和縣城總體規劃的修編工作,搞好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鎮體系規劃、城鎮建設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環境規劃、生態功能區劃等的協調銜接工作。縣城鄉規劃建設局要嚴把規劃設計單位資質關,搞好組織和審定工作。爭取到2010年基本完成縣城區及各鄉鎮的總體規劃修編和審批工作。根據自身特點和發展條件,明確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高起點編制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等專業規劃擴好工業、商貿、住宅、文化等小區詳規,近期建設規劃和重要景觀設計,提高城鎮建設水平。
2、合理調整鄉村布局。按照縣域城鎮體系規劃的要求,加快制定和實施縣鄉行政區劃調整方案,爭取用5年時間基本完成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有計劃地逐步把生活和生產條件較差的村、邊遠村及存在嚴重地質災害隱患的村的農戶集中到城鎮落戶。
3、合理安排城鎮建設用地指標。在確保全縣耕地總量動態平衡,保證國家和區、市、縣重點建設項目用地的前提下,盡量滿足小城鎮建設用地需求。并且妥善處理進城農民的承包地和宅基地。保留進城務工或落戶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培育壯大城鎮土地流轉中介組織,引導農民依法進行土地的合理流轉。實現耕地占補平衡,優化土地利用結構,提高土地集約化和利用效益。集中使用農民住宅用地指標,逐步對分散的農民居民點進行搬遷改造、退宅還田。對原宅基地已復墾的農戶,經縣級政府批準,允許在小城鎮異地另行安排宅基地建設。
4、鼓勵農民進城入谷定居。建立以居住地劃分城鄉人口,按職業確定身份的戶籍登記制度,凡在小城鎮有合法固定住所、穩定職業或生活來源的農民,均可根據本人意愿轉為城鎮戶口;進城鎮經商為工的農民,持經勞動部門審簽的兩年以上聘用合同或居住滿兩年的暫住證等可到遷入地派出所辦理落戶手續。進城鎮農民其子女入學、就業等方面享有集鎮居民同等待遇,接收學校不得收取借讀費。
5、大力發展工業經濟。根據資源和勞動力的優勢,積極發展資源加工型、勞動密集型產業和循環經濟,形成產業優勢支撐小城鎮建設和發展。培育壯大鄉鎮民營經濟,優化鄉鎮工業布局,大力發展工業小區,支持和鼓勵民營企業集中連片發展,小城鎮內各類工業企業原則上都應進入工業小區發展,并享受縣政府制定下發關于工業園區建設的各種優惠政策,開設“綠色通道”服務增強工業小區對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吸引,以小區的產業集聚帶動人口、市場等要素集聚。
6、突出抓好特色經濟。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和比較優勢,抓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圍繞煙葉、肉牛、肉豬、能繁母豬、桑蠶、蔬菜及花卉苗木等重點特色產業,發展地方特色經濟,打響特色產業品牌,形成產業規模和競爭優勢,促進農民增收,壯大小城鎮實力。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科研單位”五位一體要求,發展以循環經濟模式為主體的生態效益型農產品加工業,集中資源優勢,扶持能發揮產業優勢、具有一定規模和綠色食品。推進農業園區建設,把農業園區建設成為具有科技成果轉化等多種功能的現代化農業載體。
7、加快繁榮第三產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大力發展小城鎮服務產業。主要發展以商貿、物流、交通等第三產業,發展商貿流通業,按照現代流通發展要求,規劃建設小城鎮商業網點,搞好各種專業市場和集貿市場建設,大力開展邊貿活動,鼓勵縣鄉商貿流通企業到小城鎮發展連鎖超市、物流配送、餐飲旅館、農副產品批發等經營活動;發展各種社會服務業、信息服務、搞好能促進農產品流通的市場中介組織,通過壯大中介組織,促進農產品流通,拓展農產品市場,增強小城鎮對生產要素的集聚能力;充分挖掘小城鎮的生態、自然景觀、人文等旅游資源,發展休閑度假旅游、生態農業觀光旅游和民俗文化旅游。
8、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縣財政每年安排一定的專項資金用于補助小城鎮的規劃和建設,扶持小城鎮的規劃建設。對需進行過境公路改造的鄉鎮,由地方負責組織實施,交通部門給予技術支持和資金補助,優先解決鎮域內過境公路路面硬化和占路為市的問題;加強飲用水及其水源地的保護,改造和完善鄉鎮供水設施,對在收取的水資源費,除按規定上繳國家外,其余全部留鄉用于水資源規劃、保護及相關水利設施建設。
9、積極爭創文明城鎮。以創建文明縣城、文明村活動為載體,不斷創新城鎮規劃、建設、街容街貌、道路交通、社會治安、流動人口等管理水平。結合城鄉清潔工程開展生態型文明城鎮創建活動著力塑造整潔優美、秩序良好的城鎮形象,風氣端正、工作高效的單位形象,文明禮貌、精神振奮的居民形象和道路暢通、安全舒適的交通形象,形成由點到面、連線成片、全面推進的城鎮發展格局,實現城鎮面貌美化、居民素質優化、管理服務規范化、基礎設施配套化的目標。
10、強化小城鎮綜合管理。小城鎮管理主要抓好建筑管理、市政管理、綠化管理、環衛管理、環境管理、市場監督管理、交通管理等方面內容。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管理隊伍,落實各項管理措施,加大宣傳教育工作力度。運用各種宣傳形式,對居民進行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城鎮管理知識及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增強廣大居民的環境意識、公德意識和管理意識,引導居民積極支持、參與管理,逐步形成人人爭當文明居民,個個參與城市管理的良好社會風尚。
11、建立健全小城鎮建設協調和激勵機制。城鎮建設部門與交通、土地、水利、環保部門形成聯動機制,土地、市容、交通、治安、社區管理搞好綜合協調,特別是要加大環境管理機制。建立小城鎮建設綜合評價體系,制定縣、鄉二級小城鎮工作目標考核責任制,對小城鎮建設工作進行評比,表彰先進、鞭策后進,激勵各級黨委、政府創新工作機制,加快推進小城鎮建設進程。
- 上一篇:城鄉集市貿易食品衛生管理制度
- 下一篇:旅館業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