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團隊一體化建設經驗交流
時間:2022-06-01 04:13:00
導語:中學團隊一體化建設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針對初中部分少先隊員在心理上渴望加入團組織,行為上不愿佩戴紅領巾、行隊禮,但客觀上未到入團年齡的狀況,團臨海市委在充分調研、認真思考的基礎上,選擇*初級中學作為試點單位,以選派團工作指導員為突破口,深化“全團帶隊”工作,探索一套符合初中學校實際的團隊一體化建設新模式。
一、加強引導,完善機構。為了更好地加強中學共青團和少先隊之間的銜接,該校少先隊輔導員兼任團委副書記,給少先隊的領導工作創造良好的環境。此外,團委、學生會還專門以團委書記任組長,副書記、組織部同志任成員組成領導小組,并制定了《*初級中學團校工作條例》、《*初級中學團員發展工作條例》等相關政策。在具體操作過程中,該校團委依托組織部發動團員學生,通過自薦、筆試、面試、組織考察等環節把好入口關,最終確定初一年級團指導員人員名單。建立培訓機制,加強崗位培訓,促進了初二團指導員隊伍的快速成長,增強指導初一年級學生入團的各項事務能力與素質。同時有意識地讓這一批學生參與到學校重大團隊活動的策劃、組織工作中,從而增進工作經驗、提高工作能力,讓他們成為團委、學生會的后備力量。
二、以團帶隊,團隊結合。針對初一年級上半學期還沒有團員,不能建立團支部的實際,該校團委采用依托建團的模式,實施動態化掛靠管理。初一年級掛靠到相應的初二年級,再由選出來的團指導員到指定的班級幫助初一年級選出團干部和一批優秀的團員,建立了班級團支部;做好入團積極分子的考察,團費的收繳,團徽佩帶情況,檔案的整理、收集和匯總等工作;并擔任初一年級團員的入團介紹人。經過實踐,發現這不僅避免了初一年級學生對團組織的盲目性,而且還徹底扭轉了初一年級各班不知如何進行新團員選舉的尷尬局面。針對下半學期剛建立的初一團支部,對班級團支部的管理還不是十分熟悉的情況,該校采用聯合建團模式,實施區域化交叉管理。加強初一班級與相應初二班級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初二年級開展團活動的時候邀請初一的團員和入團積極分子進行觀摩。初一年級的團支部開展活動的時候邀請初二年級的同學進行指導。
三、建章立制,激勵成長。校團委抓住團干部選舉、新團員入團、入團積極分子的考察等有利契機,建立了一整套的制度,切實提升團支部的民主建設,積極帶動廣大的少先隊隊員不斷地完善自我,爭取早日向團組織靠攏。目前,該校團委、學生會干部采用了直選的形式,得到了學生的大力支持,各班也積極響應,在班級內形成了民主選舉的氛圍,取得明顯成效。同時建立激勵機制,加強學生榜樣建設。根據《團章》要求,建立各種制度,進一步加強團員學生的組織管理,通過“十佳學生”、、“優秀團支部”、“優秀團干”、“優秀團員”等評選、表彰工作,提高優秀學生的培養力度,夯實團建基礎,實現對青年學生的有效管理。
四、豐富活動,團隊共舉。一是加強陣地建設,充分利用廣播臺、團訊、網站、黑板報、櫥窗加大宣傳力度,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二是加強組織建設,通過觀看愛國主義影片、團校知識學習講座、優秀團支部、優秀團干、優秀團員報告會,組織青年學生進行學習。同時規范少先隊離隊儀式、入團儀式、發揮青年志愿者的力量,讓團的先進性思想滲入到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三是加強活動建設,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加強團員學生與少先隊員之間的溝通、互幫互助,在活動中始終貫穿團員意識主題教育,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引領少先隊員“和諧成長”。
- 上一篇:大學網絡化就業經驗交流
- 下一篇:英語應用現狀教學管理論文